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的城镇老旧房屋主要有相关设计标准偏低、材料强度不高、整体性不足、建造方式混乱、布局不合理、房屋密度高、资料不全的问题,其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相对困难。调查表明,老旧房屋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基础开裂和墙体的倾斜变形、局部破坏、开裂错位、节点连接失效以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剥落、开裂、钢筋锈蚀等。对于不同的破坏形式应采用不同的加固方式。文章以某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实例分析,通过现场检测和PKPM模型验算,分析了房屋的主要受损情况。考虑经济、安全、施工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对出现裂缝错位的墙体、承载能力不足的混凝土梁以及布局极不合理的楼梯等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案,为城镇老旧房屋的加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70年代建造的一大批内浇外砌结构的老旧住宅已接近设计使用年限,需进行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DB 11/637-2015《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对该类房屋的抗震鉴定部分给出了具体方法。论文以典型工程为例,通过对其现场检测、安全性及抗震能力鉴定的介绍,为类似低配筋内浇外砌的老旧住宅检测及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部分房屋、门头结构的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及处理建议的介绍,总结了对该类老旧房屋、古建筑结构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及抗震性能鉴定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无言 《建筑》2013,(10)
为推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在前期重灾区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安全性应急评估基础上,4月28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4·20"芦山7 0级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修复加固拆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作为目前启动对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的进一步安全鉴定、修复、加固、拆除和灾后重建的基础依据. 从4月29日起,芦山县的房屋安全检测评估已全面展开,全县的房屋都将陆续接受检测.前期的抽样检测中得出,只有不到10%的房屋可以使用,60%的房屋严重受损.此次通知主要就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修复、加固、拆除工作等有关事项做了要求,农村房屋则参考已有的《四川省农村房屋地震破坏技术程度判别导则》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当房屋受到温度变化及相邻部位的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引起的相互碰撞等不利的外界因素影响时,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变形、开裂等破坏,为避免房屋遭到这样的破坏,常把房屋人为地分成几个独立单元,保证它们各自变形时互不干扰,这些单元之间的缝隙就是变形缝。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已有老旧建筑抗震加固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物抵御地震所采用的普遍途径,即工程抗震与抗震设防。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强度与变形、抗倒塌能力。但抗震建筑在地震中是以建筑物本身的变形、开裂、破坏为代价来抵抗地震的,是“以刚克刚”。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功能及安全性提出的要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穿斗木构架在川西地区民居房屋中应用广泛,在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中部分房屋震损破坏。对此开展震害调查,结果表明,穿斗木构架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屋面堆瓦、落瓦及少数椽子连接的破坏;砌体围护墙与木构架脱开破坏、墙体开裂、歪闪和倒塌;少数房屋的木构架出现了榫卯脱开、构件折断等破坏,个别房屋倒塌破坏。穿斗木构架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分析表明,其震害规律主要表现为震损程度大体随烈度升高而逐渐加重;平均震害程度轻于同地区的砖混结构房屋;相同烈度区,不同房屋的震害程度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后期,我国建设了许多老旧房屋。由于不合理的房屋设计和施工,房屋物料质量没有达到房屋设计的标准,其他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老旧房屋的安全性不高。所以,为了能够使老旧房屋能够长期居住,需要加大处理老旧房屋维修与加固的力度。进而使房屋的闲置率减少,提高房屋价值,节约房建工程的投入,使我国的房建投入得到缓解。本文通过分析老旧房屋维修与加固的处理策略,介绍了几种鉴定老旧房屋建筑维修的加固方法,提出了老旧房屋维修加固处理的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南农村传统穿斗木住宅因地震破坏影响、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的房屋整体结构损坏、承重构件腐蚀与开裂等现象,对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的穿斗式木结构农房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其所占比例、破坏形式及危险点,依据《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 363—2014),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危险等级鉴定,得出各危险等级房屋所占的比例,并提出相关加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陈旧房屋较多,危房比例大。农村土木结构房屋的占有较大比例,该部分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低、使用年限长、维修不到位,多数房屋主要构件已腐朽变形,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老旧民房地震破坏预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地震造成房屋损坏的预测都较为重视。预测将给制定城市防灾规划、抗震设防、制定有关政策等提供依据。日本、美国和我国都已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本文利用唐山地震时,天津市老旧民房的震害调查资料,找出影响震害的主要因素。用统计数字表示隶属函数,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确定破坏比例。并用此法预测了烟台市区老旧房屋的震害。  相似文献   

12.
《工程质量》2021,30(7)
我国服役期超过30年的房屋约占既有房屋总量的30%~40%,老旧房屋由于建设阶段质量问题(工程勘察失误、设计失误、施工质量差、建造时所用设计标准过低)、使用阶段问题(改变用途或增加使用荷载、随意拆除承重构件或改造、任意加层扩建、随意搭建扩建、超期使用)、灾害或环境影响(周边施工、火灾、地震)等,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老旧房屋倒塌等事故频频出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根据工程实践,以某地区老旧房屋安全排查作为案例,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汇总,总结了排查工作的难点、重点,并对有序开展老旧房屋安全排查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便类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具有"内不见土,外不见木"特点的藏式木构架房屋在甘南地区应用广泛,在夏河5.7级地震中,部分藏式木构架房屋产生不同程度的震损破坏.通过开展震害调查发现,藏式木构架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外围护墙体的开裂、歪闪和倒塌;木柱间填充墙与木构架脱开、墙体开裂;部分屋面与外围护墙体连接处瓦片掉落、衬板和椽子断裂掉落;少数房屋木构架卯榫...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地震和火灾后老旧砌体结构房屋检测鉴定的内容及方法,分析与评价了房屋结构的损伤程度,找出了结构的薄弱环节,为灾后房屋的加固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该市老旧房屋改造提升重点任务. 《方案》提出,天津市将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没有独用卫生间或厨房的非成套住房及经鉴定确定的危险房屋,在保护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成套化改造,完善功能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老旧房屋改造提升分为保护、改建、重建3种方式."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力争基本完成保护类老旧房屋改造提升,全面启动改建类、重建类老旧房屋改造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李君婷  刘志刚 《住宅科技》2011,31(Z1):309-312
深基坑开挖时,一般都需要降水,非封闭降水,周围土层透水性很强,坑外又不能及时补水时,易引起周边软土层固结沉降,最终导致直接建盖于天然地基上的房屋发生由于地基基础变形的损伤,诸如墙体出现斜裂缝,楼板开裂等,这类损伤对结构体系存在缺陷,整体性较差的老旧房屋尤为明显。文章通过一深基坑开挖使得距离基坑开挖深度近4倍的砖混结构房屋受损,房屋承重墙体开裂严重,沉降变形超过预警值为例,综合分析了房屋受损的原因,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及警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小学校校舍破坏严重,特别是砌体房屋损失惨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提高中、小学校校舍抗震能力,避免灾害的重演,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舍安全工程”,对所有中、小学校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介绍了笔者参加的江苏省中、小学校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及安全鉴定情况,分析总结了中、小学校砌体校舍房屋存在的主要抗震问题,探讨了砌体房屋校舍的抗震性能及地震中可能的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校砌体房屋针对性的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之后,有关部门陆续组织了多批次专家鉴定小组,对都江堰市某高层宾馆项目作了现场勘察和初步鉴定.部分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对该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应判定为危房,须立即拆除.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该宾馆主体结构受损并不严重,按照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应判定为中度破坏,完全可以加固修复后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某村房屋出现的大量裂缝,通过调查走访,查明了该村房屋发生开裂变形破坏的原因,并对已经发生损坏的房屋进行分级,确定该村房屋开裂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建筑裂缝治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20.
空斗墙老旧房屋在我国江南地区大量存在,且大都亟待进行危险性鉴定,而现行的房屋危险性鉴定标准和相关检测标准未对空斗墙房屋检测和鉴定进行相应规定,部分条文不适用于空斗墙房屋。本文以某空斗墙住宅楼危险性鉴定为例,对空斗墙的承载力计算及调整系数取值、砂浆强度检测及取值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