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采用高强页岩陶粒及Ⅰ级粉煤灰制备工作性能良好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通过环形约束收缩试验,进行密封与外侧面干燥两种条件下的约束收缩试验,研究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约束收缩应变随着龄期发展规律及抗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在3 d前的自生收缩与干燥收缩大于普通混凝土,14 d后的自生收缩与干燥收缩低于普通混凝土;掺加Ⅰ级粉煤灰可以明显提高新拌SCLC浆体的工作性能,也能有效抑制SCLC的自生收缩,但其掺量应该控制在25%以内较合适;以开裂风险系数η作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评价指标,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要高于普通混凝土,但SCLC在达到临界开裂状态后很快产生贯穿性裂缝,其开裂的时间反而比普通混凝土早. 相似文献
2.
3.
4.
根据当前工程中钢板-混凝土组合墙结构普遍开裂工程现象和栓钉约束下混凝土收缩变形研究较少的现实情况,对栓钉约束下高强混凝土收缩应力大小进行相对应的研究分析.采用钢筋内约束改进试验方法,研究栓钉内约束下高强混凝土收缩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栓钉内约束下高强混凝土收缩情况,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讨论出不同组合因素下,内约束强度最优组合.与此同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出栓钉与高强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得出应力集中位置,较好地提供了栓钉约束下早期混凝土开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自收缩是混凝土初凝后水泥水化引起胶凝材料宏观体积的减少,不包括因物质的损失或侵入,温度的变化或外部力量引起的体积变形。无论水胶比的大小,只要在外界水无法满足胶凝材料继续水化时,自收缩可产生于任何混凝土中。具有低水胶比、高胶凝材料量或活性掺合料置换率较高的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现象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从组合结构角度出发,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在约束作用下的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变形性能也得到良好的改善,收缩和徐变也由于约束材料将内部混凝土和外界隔离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8.
在建造土石坝的工程当中,无限深透水坝的基渗流问题显得非常的重要,它关乎到土石坝工程土质量的好坏。而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后发现,采用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对两场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耦合计算的方法这两方面的内容,来具体的讨论一下有关无限深透水坝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研究石粉对自密实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水胶比和石粉质量分数的试验,得到了水胶比为0.30、0.34、0.37,石粉质量分数为0%、10%、20%时自密实混凝土28 d龄期内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收缩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着石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水胶比在0.30~0.37时,其对干燥收缩的影响不大;适量的石粉对干燥收缩几乎无影响,当石粉质量分数达到20%时,干燥收缩明显增大。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水胶比和石粉质量分数影响的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与干燥收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为降低泡沫混凝土干燥收缩,采用轻质骨料(页岩陶粒及粉煤灰陶粒)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轻质骨料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内部湿度及孔结构等的影响,并分析了轻质骨料的内养护机制。结果表明,轻质骨料能够调节泡沫混凝土的内部湿度,约束基体的变形,降低泡沫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而轻质骨料也会在泡沫混凝土中引入缺陷,导致其强度降低。轻质骨料中大于100 nm的墨水瓶孔是内养护效果的控制因素,大于100 nm的墨水瓶孔数量越多,轻质骨料释水能力越强,内养护效果越好,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干燥收缩越小。 相似文献
13.
预吸水轻骨料对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等强度原则,设计了内养护水灰比分别为0、0.04、0.08和0.12的4组高强混凝土,研究了密封和干燥两种养护条件下,预吸水轻骨料的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早龄期自由收缩、内部湿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内养护水引入量的增大,28 d龄期内高强混凝土内部湿度下降和早期总收缩变形均得到明显缓解,且对密封养护混凝土的影响更明显;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轻骨料掺量增大而下降,应用中应优化选择预吸水轻骨料的掺量。在干燥环境条件下,轻骨料预吸水内养护法并不能根除干燥收缩,内养护高强混凝土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内部湿度梯度及近表面干燥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The moist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ncrete is critical for moisture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in concrete members. This article aims at building an experimental model to solve the moisture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arly age concrete and investigating its variation law with age as well. The model is based on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n the interior humidity of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fully plastic sealing and environmental drying conditions.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ist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ncrete at an early age is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age. The coefficient may vary from 10?8 to 10?10 from 3 to 28 days starting from concrete casting.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coefficient with ag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apidly decreasing stage within 7 to 10 days from concrete casting followed by a slow decreasing stage. This obvious two-stage variation law may principally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continuity of liquid and/or vapor phases during drying, which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isture removal mechanism from liquid flow to vapor diffusion. High-strength concrete has a lower moist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an that of normal strength concrete under the same cur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在复合应力场中固态挤出成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具有复合应务场的挤出口模,固态挤出HDPE以获得双向自增强片材。研究表明,所得到的自境强片材的纵横向强度都有明显提高,微观测试表明,在试样内部生成大量百列有序、取向程度很高的微纤结构,这些微纤结构赋予材料极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