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新基建作为国家建设发展新方向被提上章程,由于其兼顾了稳增长、产业升级和惠民生等多项特征,无论是经济转型方向还是政策支持力度和景气变化挖掘程度,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工程建设也从以往的土建为主,逐渐走向信息化.新基建已经成为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关键举措,也将重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现从项目策划到项目竣工,全流程分析,阐述新基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陈应 《智能建筑》2021,(1):26-28
1新基建对智能建筑行业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出台"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的决议."新基建"成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康养城市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这个城市俱备发展康养产业的良好基础,那么,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康养企业,都会主动找上门来,这个城市也将实现将康养产业发展成为城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府工作报告还重点强调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4.
李颖 《建筑机械化》2020,41(4):11-12,31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新基建"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制造业数字转型发展迎来新拐点,当前工程机械制造业应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制造业数字转型,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不仅是当前对冲疫情、拉动投资、提振经济的紧急之需,更是关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5.
正新基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舆论场时下的高频热词。"新基建"全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内涵,主要投资领域包括了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风从高处来!"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最早见于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后,中央及国务院的会议上多次提及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6.
0 前言 如何实现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数字中国、全面数字化转型和"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引领下,贯彻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新驱动力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通过智慧城市和城市更新建设,对既有建筑智慧化改...  相似文献   

7.
我国无障碍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仍存在着发展理念滞后、科技含量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新基建具有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特点,已成为我国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部署。新基建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历史机遇和研究基础,通过研究新基建融合无障碍环境发展的契合点、发展面,明确了新基建赋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机制,探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可为推动我国无障碍环境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智慧物业     
正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推动5G、大数据、互联网建设等"新基建"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物业管理行业,"智慧物业"建设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新基建"组成部分之一。"新基建"作为数字化时代对传统基建的一次智能化提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央关于"新基建"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模块,智慧物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服务载体,在"新基建"风口下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本刊选择了部分行业有代表性的中国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展商进行访谈。希望通过此次"对话",反映物业管理行业智慧物业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新基建"的实质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落实。这一轮基建强调的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弥补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对应的基建逻辑转变为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和科技聚力。被疫情耽误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GDP季度增量10年来首现负值,从去年四季度的6.1%变为-6.8%。全球经济亦受到波及,美国一  相似文献   

11.
跟踪研究了2015年至今我国新基建政策以及各国智慧城市新基建的实践。通过文献综述以及对城市技术七波发展浪潮的总结,明确指出"新基建"是由新一代城市技术驱动的基础设施实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并总结出三个基本特征。而后,按照"技术迭代—城市应用—空间节点—网络体系—影响作用"的逻辑,分析七波城市技术对应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的应用和空间类型。以上海为例,梳理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迭代历程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指出基础设施的迭代发展也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重构现代治理体系的契机,并提出新基建创新生态环境构建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智慧广州的实施意见》提出,至2015年,信息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建成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国际枢纽、城市运行感知网络和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突破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一批智慧型产业,构建以智慧新设施为"树根"、智慧新技术为"树干"、智慧新产业为"树枝"、智慧新应用和新生活为"树叶"的智慧城市"树型"框架,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新基建形势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重要推动力量,数据中心资源正成为战略资源,蓬勃发展的数据中心业务已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作为高载能行业,如何能够在能源革命中发挥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重点分析能源行业在能源变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面向数据中心的能源技术创新路线和绿色...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需求,陕西省大力推进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周边城市产业优势与功能的"大西安都市圈"建设.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大西安都市圈"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如何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在制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构建标准和定位主体...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两会,"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那么,对于物业管理来说,是否意味着智慧物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在年初的疫情期间,以智慧物业平台为技术支撑的"非接触服务"崭露头角,引起广泛关注。万科  相似文献   

16.
正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综合性的基本单元,县域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脊梁"。广西县域产业发展长期滞后问题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导向,强化县域产业特色发展,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跨越升级发展,为"壮美广西"建设聚实力、夯实基。一、产业发展成为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2)
目前我国高端外派劳务是经济新常态下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也将成为企业突破壁垒、提质增效、快速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趋势和新常态。黑龙江省要优化外派劳务结构,推动外派劳务企业转型升级,应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发展高端外派劳务: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加大外派劳务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劳务外派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提高劳务外派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国外创业新理念,积极开展"企业进平台、平台进院校"推进工作,加强高端劳务外派人员培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俄外派劳务指导等。  相似文献   

18.
《建筑》2018,(14)
正建筑业是关联产业多、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贡献程度高的基础性产业,是湖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万亿元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2018年4月10日,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十条意见》,意见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正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公募REITs市场历经十多年的"坎坷"后,终于"破茧而出"。2020年,对产业园区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转型发展之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两大政策的出台至为关键:一是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全国掀起了一片"新基建"热潮,传统基建迎来"数字+"与"智能+"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创新乏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西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亟须实现突破性进展。中国—东盟创新港建设是提速广西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关键项目,只有尽早谋划和推进中国—东盟创新港建设,全面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大工程盘子,才能加快提升广西产业发展能级,更好地推进和实现广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