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近年来,"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海绵城市目标制定及其分解落实海绵城市规划的核心,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是有效引导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分解落实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某城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阐述该地区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并通过合理分析确定了规划区的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区分解,提出相应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是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之一,其水资源极度匮乏,雨水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中的首要指标,利用宝鸡市1983年~2013年的日降雨资料,推求出15%~9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有针对性,为宝鸡市中心城区、蟠龙新区和高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中的首要指标,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取值和分解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在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资源等四个方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并开展目标值分解三级法的应用研究,以供规划和设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管控的刚性指标,但在其管控和落实上未体现区域间的差别。以厦门市为例,依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和内涵,结合厦门市所处地域的特征,针对海绵城市试点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明确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地块及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进行片区之间的径流统筹平衡。同时,开展海绵适宜性基本研究,优化海绵城市设施,以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厦门本地的管控实践经验,可为同类型地区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何海静 《中国市政工程》2016,(4):46-49,55,103
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系统,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总体目标,得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在城市用地现状基础上,结合临沂市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筛选各种不同用地类型适宜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对径流控制率进行目标分解,提出详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方案可为旧城改造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某项目为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生态设计实现景观效果以及海绵城市目标。通过分区计算,项目未设置灰色雨水设施,即达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9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60% 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某小区为例,构建SWMM模型,模拟该区域采用LID措施建设后的雨洪管理效果,并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同时,根据《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人工测算该居住小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道路长度、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中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等因素对海绵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以期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会影响海绵型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海绵设施设计参数和设置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和车行道宽度。制定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时,应根据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面积与车行道面积的比值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东北部某小区为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已知的地块设计参数和降雨,地形,水文等估算替代参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雨水模型对海绵小区进行单场、多年连续降雨的模拟,找到最适合居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并指出年径流污染控制的效果目标,年径流总量的控制是实现这一效果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城市普遍存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需求。以烟台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要点,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进行分解,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并从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原则与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与指标、海绵城市规划内容等方面详细阐述,希望能为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铜仁市五福大道海绵工程设计为例,探讨了丘陵地区道路海绵设计的技术方法,在宏观层面列举了海绵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方案衔接的重点内容,在微观层面提出了道路海绵设计采用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同时进行了道路径流总量控制率核算,介绍了海绵道路设计在生态景观和径流控制方面如何与周边绿地水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昌某住宅项目的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设计进行实例展示,对场地雨水实施径流总量控制,场地设计连同景观设计,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实现住宅项目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的目标,满足绿色建筑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凌 《城市规划》2018,(6):111-116
为规范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编制《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本文总结了导则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及编制思考,包括扩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定义、梳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层次、框架、四大体系关系及与其他行业的关系,提出各类上位规划的海绵控制指标等,希望对其他省份编制海绵导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给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及海绵工程设计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多来源于自上而下的直接赋值,较少校核其目标的可达性。基于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系统软件InfoWorks ICM,建立经率定验证的产-汇流、管流及SUDS等系列模型,模拟典型用地不同海绵设施配置方案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此为基础,由点及面计算排水分区层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利用模型从侧面进行校核,验证目标的可达性;基于校核结果,制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用图斑,为实际应用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中原地区河南省为例,选取7个典型城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典型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然后考虑典型城市所在区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河南省II、III、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选取85%、8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控制在26~28 mm。该研究成果为中原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曲靖市2016年编制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曲靖市麒沾马一体化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建设海绵城市,2016年至2020年实施近期目标,着力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15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其他区域充分利用现状基底条件,有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2021年至2030年实施远期目标,力争80%的城市建设区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切实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科学合理地确定控制目标,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对我国大陆地区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我国大陆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的原则、方法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以指导相关规范标准和地方性技术导则的编制,及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某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制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的河流水系、地形条件等因素,提出基于流域、排水分区、地块三个层面的海绵城市建设分区管控策略,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逐级分解。以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强制性指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和绿色屋顶率等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考核评估多以实现一系列关键的管控指标为目标,以保持"自然"特征,取得期望效果。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困境的根源在于对关键技术参数理解不足,从而导致普遍的指标分解依据不足,方案缺乏说服力,与专项规划也不好衔接。介绍了新西兰奥克兰的水健康雨水管理实践和核心指标,并对我国雨水管理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奥克兰的年降雨场次控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参与的海绵城市项目,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理解和指标体系的改进,提出宜将我国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更新为雨量控制率,同时引导各地科学合理地采纳生态缓排、峰值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悦来新城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吸取国外先进雨水管理经验,对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深入理解,提出了包含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不外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0%)、年降雨场次控制率相结合的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