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色纺纱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类新型纱线,它由两种及以上不同色泽或不同性能的纤维,采用多种混合方法后用纺纱工艺制成的具有多色彩独特风格的纱线,纱线色彩自由时尚,织成的面料具有朦胧的立体效果,已广泛应用于针织、机织及家纺等领域。文章简述了我国色纺纱线的发展历史与纱线的主要特点、已开发产品的种类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配棉与混棉是纺纱的两个重要环节。配棉是否合理既会影响产品品质又会影响成本。混棉(混色)是否均匀会造成纱线色差与色档。本文根据浙江色纺纱企业的生产实践,探讨了色纺纱配棉与本色纱的不同点,阐述了配棉的操作流程,对目前采用的3种混棉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作了比较分析,为色纺纱生产企业做好配棉与混棉混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色纺纱相对本色纱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管理难度比本色纱要大得多。文章根据国内色纺纱生产30多年的经验,针对色纺纱生产现场管理,提出严格做好分品种区域管理,推行"5S"现场管理及生产现场的温湿度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管理方法。从许多企业多年生产实践看,只要做好三方面的现场管理工作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稳定的色纺纱生产环境,实现色纺纱生产优质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料先染色后再混合纺纱,可比先纺纱后染色的染色纤维量显著减少。但染色后纤维的性能有较大变化,棉纤维强力下降,短绒增加,弹性变差,影响纺纱的可纺性,故要根据染色后纤维性能的变化来设计纺纱工艺。文章根据浙江地区相关企业多年来生产色纺纱的实践,分析了色纺纱的纺纱生产工艺特点与本色纱工艺的不同点,对色纺纱主要工序的工艺设计要点作了分析与叙述。  相似文献   

5.
色纺纱线的生产现状与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五大系列色纺纱的特点和用途。探讨了色纺纱的生产技术难点,以及生产色纺纱的技术要点,包括原棉染色、混棉、纺纱工艺和控制回料使用等。指出了我国色纺纱生产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色纺纱线在棉针织行业的需求正逐年上升,发展前景看好。文章分析了国内色纺纱线的生产现状与主要色纺纱系列产品的特点和用途,探讨了色纺纱的生产技术难点和技术要求,指出了我国色纺纱的生产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基于色纺生产工艺流程开发新型花式纱线的技术方法。阐述了花式纱线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改造措施、工艺过程,分析了多种花式纱线的纱线结构和特点,强调了生产各种花式纱的注意事项,并对各种花式纱线最终效果进行了描述,指出:基于普通色纺生产流程的花式纱线技术具有性价比高、切入点多、产品风格多样化等优势。认为:开发新型花式纱线应抓住凸显效果的特殊元素、研发特殊组合分布方法及相关色彩知识配合这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有色涤纶纤维纺制色纺纱线。着重阐述派力司织物的纱线(黑、白、灰涤纶纤维与粘纤混和)纺制,并探讨了不同混和工艺及试验分析对成纱色调反差与织物风格特点的影响,总结了纺制色纺纱线的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羊绒与大豆蛋白纤维色纺纱线的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羊绒和大豆蛋白纤维分别染色后,在棉纺设备上纺制的色纺混纺纱线风格独特,产品光泽好,手感柔软,保暖性好,性价比高。针对山羊绒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特点,以山羊绒大豆蛋白纤维50/5020.8 tex×2色纺针织纱线为例,介绍了山羊绒与大豆蛋白纤维色纺针织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色纺纱线中有色纤维配比的经验性及耗时性等问题,在结合视频显微镜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色纤维颜色分类及比例测定方法。首先将色纺纱线解捻获得色纤维,在轻微张力下排列在载玻片上,利用视频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采用投影方法定位色纤维,再提取出每根纤维中心线上的像素点,分别取所有像素点的R、G、B分量的平均值构成特征向量来表征该根纤维;最后将RGB模型的特征向量转换到L*a*b* 模型并通过聚类算法对色纤维进行分类,确定图像中各颜色纤维所占比例。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实现色纺纱线中色纤维种类的确定及比例测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毛纺再生原料的主要特性及预处理方法,探讨了利用棉纺转杯纺设备开发低毛低支的半精纺色纱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山羊绒、羊驼绒毛染色后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棉纺设备上混纺,存在断头多,车间生活难做,飞花、疵点多,质量不稳定,静电现象严重等问题。文章在纺前对纤维进行给湿、加油预处理,相对湿度偏高控制,各工序遵循“减少纤维损伤、减少落棉、减少断头”的原则,采取合理配套纺纱器材、确定纺纱速度等工艺技术措施,保证了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有色纤维原料品种及色谱逐渐齐全,棉纺织厂色纺纱线生产日趋普及,如何防止色纺纱线生产中极易出现的色差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现根据本厂近二年来在生产色纺纱线时所遇到的问题,就如何防止色差谈些粗浅意见。一、加强色纤维管理 1.为防止色纺纱色差的发生,在确定成纱颜色时就要考虑到生产管理上的方便。根据实际现象观察及“色纺颜色系列的试验”,用“色位对比法”证实,色纺纱颜色色谱中存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莱赛尔LF 9.8 tex×2色纺毛衫用纱线的生产技术要点。阐述了生产过程中的配色和对色流程、纺纱工艺流程,确保色纺纱线的颜色符合要求。在原料准备、预处理、工艺参数配置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经过并纱和倍捻工序设定合理的股线捻度;最终成功生产出了莱赛尔LF 9.8 tex×2色纺纱线,达到了横机织造无斜片的质量要求。认为:生产中严格按照来样配色可保证最终成纱颜色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纱线纺制上的一些要求导致了纱线纺制的未来趋势。常听到的一些纱线纺制要求是生产率高、制造工艺短、设备通用性强、产品质量好、能耗低、工作环境优异和应用监控系统等。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近年来使纺纱技术得到了发展,如:(1) 环锭纺用以纺制包缠纱并采用回转钢领;(2) 气流纺的进一步发展;(3) 摩擦纺;(4) 喷气纺。以评论的观点去看这些不同的纺纱系统,才能明确其工艺现状,并展望这些纺纱系统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紧密纺包芯纱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芯纱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在增长,其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在概述了刚性和弹性包芯纱生产工艺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单根紧密纺包芯纱和紧密纺包芯股线的生产技术特点,以及包芯股线的接头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兔毛纤维的性能、预处理和纺纱难点作了分析,介绍了转杯纺纱线的主要特性,并据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利用转杯纺技术开发高比例兔毛及其混纺半精纺色纱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环锭赛络纺纱工艺,通过不同色纤维的混纺比例优选达到不同花灰效果与色泽效应,纺制细特赛络纺粘胶精品纱线。通过工艺优化、器材选型、设备调整和生产管理等措施,解决清花工序的粘卷、纤维损伤、短绒和棉结等问题,纺出的纱光泽好、悬垂滑爽、吸湿性优、不产生静电和风格新颖。  相似文献   

19.
针对色纺织物呈色机制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建立了基于离散Fréchet距离与皮尔森相关系数的光谱泛相似测度模型;结合特征间的类内距离与类间距离, 构建了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差异性判别准则,并应用于色纺纱线与其织物间的颜色传递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色差分析模型,建立的光谱泛相似测度模型与差异性判别准则具有稳定且有效的颜色表征与判别能力;同时,染色纤维的混配比、性状特性、种类以及捻系数差异均会对其纱线和织物的呈色产生显著影响;当染色纤维混配比差异小于2.0%以及纱线捻系数差异小于10时,纱线与织物间存在颜色变化,但相对于纤维性状与种类差异而言,织造过程引入的影响有限,属于弱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巾被产品、服装面料等产品加工及丰富产品花色的需求出发,采用环锭纺纱工艺,通过细旦粘胶纤维与有色纤维等不同比例的混纺,纺制细特混纺色纺纱线,获得多种色泽效应。以有色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纱为例,通过工艺优化、器材选型、设备调整和生产管理等措施,解决有色纤维易粘卷、易缠绕损伤和产生棉结等问题,使纺制出的纱线手感柔软、风格新颖和外观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