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规划师》2018,(11)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双修"规划多为局限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与区域"大双修"协调互动不足。同时,规划成果过分强调全面性,内容"泛化",缺乏问题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衔接实施建设且缺少系统的评估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现阶段"城市双修"规划工作,从评估原则、要素选择与框架构建3个层次,尝试建立"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并结合四川省首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岳池县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城市双修"规划评估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双修"理念得以提出,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城乡规划的新方向。"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山体修复主要包括山体保护区划定、山体自然形态修复、山体自然生境重塑等内容,本文以武汉大学校园山体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山体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双修"是城市发展转型期面临的重要工作,其开展要因地制宜、坚持城市特色。山地城市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形态,广泛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城市发展模式、更新模式均具有一定特殊性,文章研究山地城市的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方法,明确山地城市双修应重点突出山水修复、城市防灾、特色风貌等内容,总结提炼山地城市"双修"模式,并以古丈县为例,探索山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以期为广大山地城市"双修"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双修"理念为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提供了方向,本文通过阐述包头市在"城市双修"理念指导下对工业废弃地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探索如何修复工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织补建成区城市设施与空间环境,进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延续工业化历史文脉,唤起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5.
"城市双修"是新常态下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的规划举措。而城市衔接区作为新老城区联系的重要区域单元,在城市中的发展区位不可忽视却鲜有关注。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衔接区的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巩义市老新兴路片区的案例进行探索,针对性提出定位、交通、生态、文脉四个方面的"双修"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热门话题。"城市双修"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对城市破败区域空间进行更新设计,解决现阶段我国城市存量空间环境问题,使城市建设从粗犷式发展逐步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昆明盘龙江沿线的桃源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桃源广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新的对策,以期探索昆明市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工业遗址作为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历史记忆,其更新改造成为当今城市重点解决对象.2015年"城市双修"的提出对工业遗产改造和修复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双修"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次根据"城市双修"理念对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进行研究,提出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的改造策略,以期为我国以后的"城市双修"理论发展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Z2)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文章在阐释"城市双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城市双修"工作的重要抓手—城市风貌总体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主城区城市风貌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即将主城区风貌展示的重点区域提炼为"一核、两轴、两带、多点",针对性地加强风貌管理,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流是城市当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城市空间与功能要素。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开展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流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流域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河流地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老汴河"双修"为例,从全流域视角进行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河流"双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双修"理念得以提出,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城乡规划的新方向。本文将"城市双修"理念与方法引入校园规划中,提出"校园双修"策略,对"校园双修"理念及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居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双修"作为今天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方向,对城市公共绿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着重探讨"城市双修"视角下公共绿地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以期为今后的相关项目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双修"是加强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可持续的存量规划方法。以漳州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将"双修"规划与其他几种相近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双修"的理念架构和实施路径方面,深入阐述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城建设背景下,漳州"双修"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即从对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入手,立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内容,提出漳州城市的修复策略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徽建筑》2019,(11):48-50
基于城市设计基础上的"城市双修",是对城市空间品质进行生化提升的新要求。基于嘉善县老城区历史遗留问题上,由"城市双修"理念转变入手,从"城市修补"、"城市修复"两个方面对老城区的历史文脉、景观生态、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山水城市的“城市双修”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其老城区因城景交融的传统格局成为中国"山水城市"的典范。山水城市强调自然景观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统一,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有较高诉求,而多年来城市高强度发展扩张带来的各类"城市病"问题,在山水城市中尤为凸显。在城市建设由"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转变的今天,"城市双修"为山水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桂林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桂林"城市双修"的规划实践,探索山水城市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类似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运城盐湖区域规划实践为例,分析城郊区域内的各种城市诟病,研究"城市双修"规划策略,构建运城盐湖"城市双修"格局,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就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老城区在居住环境、景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完善功能格局、修复生态格局和塑造风貌格局3条优化策略。并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南门河"城市双修"实践探索为例进行论证,结合南门河片区的现状条件,提出功能置换升级、设施提质增量、生态补水织绿、空间风貌延展4条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亚市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且是唯一的"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在"城市双修"理念的指导下,全力以赴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驱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分析网格化管理与"城市双修"的理念内涵及内在关系,进而对以社区网格为单元、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推进"城市双修"实施的路径进行探讨,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7,(3)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网、交通网、生态网、设施网及文化网五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双修"策略研究,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7,(Z2)
针对城市问题频发的现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适时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开展"城市双修",让城市回归本源,成为宜居的家园。文章以潜江市为例,讨其"城市双修"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框架,以期为我国未来大面积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