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棉是纺织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和纺织生产、质量、用棉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纺织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配棉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出现了微机配棉,但有相当一部分棉纺企业仍是依赖人工技术配棉。人工配棉要兼顾原棉的各项物理指标,工作量繁多,难免顾此失彼。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上一阶段、本阶段、下一阶段三个时期原棉物理指标衔接差异甚大,导致后工序成纱质量波动也较大;有一时期配棉的某些质量偏高,另一时期某些质量过差,使成纱质量在警戒线徘徊或降等降级。再加上库存原棉唛头数量的影响,这种配棉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平衡用棉状况屡屡发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配棉管理系统》是由棉库管理、自动配棉、成纱预测、原棉需求四部分组成。棉库管理是对原棉库帐目进行管理,可及时、准确了解库存情况,为计算机配棉提供库存情况及物理指标等数据。自动配棉部分,采用多目标规划和模糊数学的数学模型,取代过去的人工配棉,做到配棉优化。成纱预测部分可对未投入生产的配棉方案的成纱质量进行预测,以指导配棉工作,省掉单唛试纺,提高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低等级原棉纺纱生产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低等级原棉纺纱的配棉情况和生产工艺配置。低等级原棉色泽黄,短绒含量高,含杂高,成纱色差大,生产中应根据低等级原棉的特征,合理配棉,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成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低等级原棉纺纱的配棉情况和生产工艺配置。低等级原棉色泽黄,短绒含量高,含杂高,成纱色差大,生产中应根据低等级原棉的特征,合理配棉,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成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紧密纺细纱断头的多少是反映纺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过多的细纱断头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成纱疵点多,能耗、物耗、机物料消耗增加、成纱质量指标下降。要减少细纱断头,必须从配棉成分、设备管理、工艺及纺纱器材的选择、温湿度、操作水平等多方面抓起。一、合理配棉,降低细纱断头根据成纱质量和原料库存,尽可能使配棉稳定。混棉各项指标的差异不能太大,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原棉中混入较大比例的成熟差、短绒率高的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成纱质量的要求,纵览配棉表与成纱质量数据,广集各企业的经验,遵循配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品级原棉的特性,优选组合出均质配棉低成本生产JC9.7tex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棉纺企业中,棉花价值占整个成本的70%~80%,为了有效地利用原棉品质,充分发挥原棉的使用价值,棉纺厂一般不采用单一的原棉唛头进行纺纱,而把若干批次的不同等级的原棉相互搭配后使用。如何使纺织厂合理用棉,提高配棉精度,在保证成纱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用棉量,使企业成本下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出优质产品,满足社会需求,棉纺厂的棉检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原棉品质的项目较多,各项指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只有真正掌握原棉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合理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配棉新方法的初步实践黄国定(西北第七棉纺织厂)1问题的提出原棉与成纱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中根据成纱质量要求与产品用途而确定配棉成分。设计一个完美的配棉成分表,要考虑多种因素,首要的就是既要满足成纱质量要求,又要保证目标成本不被突破,在具...  相似文献   

9.
合理配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原棉质量现状,论述了原棉各项性能指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合理配棉的技术方案,指出合理棉是棉纺厂降低纺纱成本、确保成纱质量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珺 《新疆纺织》2007,(3):29-31
掌握原棉物理性能,掌握原棉性能,精心合理配棉体现配棉原则,确保成纱质量稳定提高,达到配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珺 《纺织器材》2008,35(1):74-76
为了严格检验和合理利用原棉性能,以保证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配棉的重要意义入手,从所纺棉纱的号数、所纺成品纱的用途两方面详细论述了合理配棉的依据,并结合实践详细分析了掌握配棉原则、精细配棉的方法,注重异性纤维检验及合理利用回花、再用棉的重要性.指出应准确测定进厂原棉各项物理性能数据,做到按设备条件和所纺品种合理配棉,才能达到配棉的目的,确保成纱质量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微机配棉系统的应用 1984年我厂开始应用微机配棉,在应用、消化纺织工业部设计院与北京一棉共同研制的配棉软件过程中,结合我厂原棉库存结构和历史配棉情况等条件,对原配棉软件作了一些修改,并将西文和汉语拼音显示改为汉字显示,这对初学者使用较为方便。修改后的配棉软件仍采用模块式结构,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框图见附图。修改后的配棉系统已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从1985年1月至10月比1984年同期节约了原棉成本34万多元。从未发生过一次质量事故,预测质量与实际质量相比:品质指标可控制在±100以内;棉结杂质可控制在±5粒以内;成纱条于评分在90以上。说明微机  相似文献   

13.
原棉品质是影响成纱质量的首要因素,为了有效地利用原棉品质,充分地发挥原棉的使用价值,做到以原棉的内在质量为主合理配棉,提高配棉精度,这就需要对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原棉品质的项目较多,各项指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以往,人们在研究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关系时,习惯于孤立地分析原棉某一项指标与成纱质量的简单相关,而忽略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实际上,原棉的各项指标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相关因素是很复杂的。从一批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  相似文献   

14.
原棉质量波动与成纱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纺C18tex纱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分析各配棉方案中各批原棉的物理性能指标和对比成纱质量状况,指出:可通过调整纺纱工艺参数,采取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使原棉中的有害疵点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可使成纱质量稳定在Uster97公报50%水平以内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配棉条件下集聚纱与赛络集聚纱的性能差异。采用4种配棉方案分别纺制JC 14.6tex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分析比较了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度等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纺纱原料和纺纱方法都会对成纱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度产生影响;随着配棉中长绒棉比例的增加,集聚纱与赛络集聚纱的性能逐渐提高,当长绒棉含量达到100%时,成纱各项指标均达到较优值;在4种配棉方案下,赛络集聚纱性能均优于集聚纱,说明采用赛络纺能够进一步改善集聚纱质量。认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用户质量要求,综合考虑设备条件、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原料成本,科学合理地配置纺纱方法和纺纱原料,以达到满足质量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棉纤维性能对于纱线品质的影响 原棉品质是影响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方面,原棉构成棉纱的成本中相当大的比例(我国近年约70%),并且棉纱的品质大约有80%受原棉性能的制约Ⅲ。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原棉资源,避免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希望通过原棉的各项性能指标来定量地预测成纱质量,其目的是通过合理选择原棉和合理配棉提高棉纱质量,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品质较低的棉花,以达到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稳定成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分析应用XJ129PRO型棉结和短绒测试仪测试指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介绍测试仪试样制备以及棉结、短绒测试过程,以生产CJ 9.8 tex纱为例,对比应用该仪器进行原棉选配及半制品、成品指标控制的实践。表明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数据准确、重复性好、支持智能配棉系统有效运行的优点,可取代手拣棉结测试法和罗拉式长度短绒测试法,用于检测原棉、筵棉、精梳条的棉结和短绒含量,为企业使用原棉、调整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绒棉不同线密度棉纤维进行同一品种CJ7.3tex机织用纱的单唛试纺,得出不同线密度棉纤维对细特纱成纱质量影响较大。根据单唛试纺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不同线密度原棉的长处,合理配棉,既能提高成纱质量、稳定生产,又能降低成本、节约用棉。  相似文献   

19.
李文德 《中国纤检》2011,(21):49-49
计算机配棉是应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工配棉过程,一般具有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预测和自动配棉功能。计算机配棉是将原棉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和参数(如主体长度、品质长度、短绒率、纤维细度、成熟度系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黄度等)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给出配棉分类排队设计方案(一般给出两组或三组由配棉工程师选用)以及预测的混合棉试纺结果。计算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单机自动化水平,扩大了测试指标内容,而且通过多台仪器连接,对各项指标自动综合分析,从而全面判  相似文献   

20.
徐克廷 《上海纺织科技》1991,19(5):31-33,24
1990年9~10月是原棉供应最紧张的一段时间。我厂为了维持生产,纺部车间生产了一批专纺纱,配棉平均技术等级在4.5级及以下,再用棉的混纺比例在5%以上。这批专纺纱,供本厂织造车间生产2010拉线平纹坯。该批纱由于原棉质量太差,以致原纱的质量比以往下降了一个等级。29tex原纱质量的前后对比情况见表1。 原纱质量下降以后,为了保证织造生产的正常进行,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和分析,对原有的前后道工艺进行相应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采用低级纱生产2010绒坯的工艺配置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