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新型催化剂制备端含氢硅油.以高黏度甲基硅油、含氢双封头为主要原料,在自制的线性氯化磷腈类催化剂H作用下,制得端含氢硅油,改变了传统使用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性能优异,用量少,工艺简单,不产生固废;目标产物端含氢硅油中残留的低沸物和电解质少,基本不存在环体残留,符合国际法规残留物要求.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PU-SI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卿宁  张晓镭  俞从正  田禾 《中国皮革》2001,30(17):10-14
以聚醚(聚酯)多元醇、有机硅低聚物(PDMS)、多异氰酸酯、扩链剂和亲水扩链剂为主要原料,制备有机硅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PU-SI.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图谱(NMR)、凝胶色谱(GPC)、电子能谱(ESCA)、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等,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PU乳液稳定性好,硅氧烷链段可在乳液胶膜表面富集,对PU材料有明显的表面改性作用,使其耐水性提高,而本体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作为顶层涂料,有很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赵欣  朱文英  刘苏 《印染助剂》2012,29(4):16-17
以氯铂酸-异丙醇为催化剂,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与含氢硅油为原料,在甲苯为溶剂的条件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将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到含氢硅油侧链,合成了氨基改性硅油,其中甲苯的质量为含氢硅油与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质量总和的1.5倍,阻聚剂0.5%(对单体质量),n(含氢硅油)∶n(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1∶1.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50×10-6,120℃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氨基基团已成功地引入到含氢硅油侧链上,合成了氨基改性硅油.  相似文献   

4.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2000)、双尾型二羟基硅油、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三乙胺、水合肼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了梳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研究了反应指数(R值,NCO/OH)、亲水基含量、有机硅含量对Si-WPU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逐渐升高,Si-WPU膜的撕裂强度逐渐提高,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当反应指数为1.5,亲水基含量为5%,有机硅含量15%时,所得Si-WPU的疏水性、力学性能和卫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接枝共聚使纸浆纤维阳离子化能有效地提高纸浆强度和对填料和细小纤维的助留.本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单体的种类以及阳离子单体和非离了单体的比例对接枝共聚制备阳离子硫酸盐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AETMAc)比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ADMAC)更容易与硫酸盐浆纤维接枝共聚,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等物质的量(3.6 mmoL/g)的阳离子单体MAETMAc和DADMAC分别与硫酸盐浆反应,浆纤维的表而电荷密度分别为189.24 mnloL/kg和26.45 mmoL/kg.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与阳离了单体MAETMAc和I)AI)MAC在与硫酸盐浆接枝反应时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浆纤维的表而电衍密度,尤其是当阳离子单体n(MAETMAc):,(DADMAc)=1:1,总阳离了单体用量为3.6 mmoL/g 且与中性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2:3时协同作用最为明显,浆纤维表面电倚密度达到311.77 mmoL/kg.  相似文献   

6.
7.
有机硅丙烯酸酯聚氨酯三元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丙烯酸树脂 (PA或PAr)、有机硅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 ,合成了一种有机硅丙烯酯聚氨酯聚合物。探讨了各种合成条件 ,如反应温度、NCO/OH值、引发剂浓度、-COOH用量、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丽  马莺 《食品工业科技》2008,(07):222-225
研究了25、8、0℃贮藏温度下,薄膜包装油豆角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薄膜包装油豆角的生理生化变化得到抑制,衰老过程得以延缓。而0℃贮藏有效抑制了油豆角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的上升速度及丙二醛(MDA)的生成速率,同时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而使油豆角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5、8、0℃贮藏温度下,薄膜包装油豆角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薄膜包装油豆角的生理生化变化得到抑制,衰老过程得以廷缓.而0℃贮藏有效抑制了油豆角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的上升速度及丙二醛(MDA)的生成速率,同时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而使油豆角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条件下超临界萃取姜黄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改变萃取温度,选择40、45、50℃,其他条件相同。所得3个姜黄油样品分别做GC-MS分析,其组成成分基本一致;3种姜黄油主要成分为(含量2%以上):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姜黄新酮、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α-姜黄烯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贮藏过程中油茶籽油品质指标变化及预测模型,为油茶籽油的安全贮藏及品质预测提供参考,探讨不同温度下(20、40、60℃)油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趋势,采用动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拟合,并采用25℃贮藏条件下油茶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对模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随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温度越高变化越快;酸价的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9和0.998 0;过氧化值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 9和0.991 3;模型拟合效果极好;模型校正过程,酸价和过氧化值动力学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66%、42.17%;而酸价和过氧化值对应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更好,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34%、6.38%;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较之动力学模型,泛化能力更好,误差更小,能更加准确预测油茶籽油在储藏过程中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孟祥英 《纺织学报》2003,24(5):35-37
研究烯类单体与羊毛纤维接枝共聚反应,分别制得Wool-MMA,Wool-EtMA,Wool-BuMA,Wool-BzMA系列接枝共聚物,讨论反应条件与接枝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制备生物柴油用高FFA花椒籽油的酸催化降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椒籽油为原料,采用硫酸为酸催化剂,探讨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及降酸工艺对降酸效果的影响。当催化剂H2SO4为油重的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h,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醇油比的增加,酸值逐渐降低。当摩尔比为20~35:1时,一次酸酯化降酸后,体系最终酸值均小于2mgKOH/g,可以满足制备生物柴油的要求。当醇油摩尔比为25:1,催化剂H2SO4为油重的2%,反应温度60℃,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初期酸值下降较快,反应1h后酸值降为1.35mgKOH/g。试验结果还证实,二次降酸能有效将花椒籽油酸值降至2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14.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采用反应性乳化剂进行预乳化处理,以达到细乳液聚合的粒径要求并提高单体转化率。文中主要研究了反应性乳化剂种类、用量及配比对单体细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剂种类为非离子乳化剂ER-10与十二烯基琥珀酸钠(DDSA)复配,相对单体用量为5wt%,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3∶1,通过高压均质机进行预乳化处理,处理压力和次数分别为100MPa和6次,此时得到稳定细乳液的粒径为202nm,有效保证了细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性,且有机硅单体转化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15.
对美藤果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乙醚萃取、超临界CO_2萃取以及压榨制备的美藤果油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藤果全籽粗脂肪含量为32.88%,美藤果仁粗脂肪含量为51.86%,美藤果仁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3.23%;3种方法制备的美藤果油皂化值、碘值以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并无明显的差异,均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92%),且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美藤果油中生育酚主要为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超临界CO_2萃取和乙醚萃取的美藤果油中甾醇和生育酚含量稍高于压榨美藤果油,其中超临界CO_2萃取的美藤果油中生育酚含量较高,乙醚萃取的美藤果油中游离态甾醇和酯态甾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酪朊酸钠、麦芽糊精、大豆膳食纤维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同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微胶囊形态的微观表征颗粒完整率和微胶囊感官品质评价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微胶囊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复配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为乳白色粉末,具有良好冲调性和流动性,微胶囊化效率83.62%和产率63.87%,微胶囊形态的颗粒完整率接近70%,是较好的喷雾干燥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复配壁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雪 《中国油脂》2021,46(4):15-19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制取奇亚籽油,考察不同的压榨温度(60~120 ℃)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酸值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对奇亚籽油气味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酸值有一定程度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总体贡献率为99.91%,可以区分60 ℃、70~100 ℃和110~120 ℃下压榨的奇亚籽油;传感器贡献率分析表明,奇亚籽油的气味组分主要有无机硫化物、甲烷等短链烷烃、氮氧化合物、芳香成分、苯类等,70~100 ℃范围内的油样与60 ℃条件下油样对W2S传感器有不同响应,110~120 ℃范围内的油样与 60 ℃ 条件下油样对W2S和W2W传感器有不同响应;线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80 ℃与90 ℃油样、110 ℃与120 ℃油样气味组分具有一定相似性,与其他压榨温度下油样的气味组分差异度较大。利用电子鼻可以将60 ℃与其他压榨温度下的奇亚籽油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酸是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橡胶、医药、化工、塑料、涂料、食品、纺织和化妆品等工业。棉油皂脚是生产棉油脂肪酸的重要原料。我国是一个产棉大国,棉籽油的制取和加工主要集中于棉麻系统的棉油厂。我国目前有不少利用精炼棉籽油得到的皂脚作原料制取脂肪酸的棉油厂家,其产品多为混合脂肪酸,主要用于制皂,使用价值有限,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香菇油辣椒酱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结合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建立酸价与菌落总数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以前期研制的香菇油辣椒酱为样品,分析不同贮藏温度(25、37、49℃)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菇油辣椒酱的品质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速率越快;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以酸价、菌落总数为关键指标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其中酸价、菌落总数的活化能(Ea)分别为6.09、88.94 kJ/mol,指前因子(k0)分别为0.290 3、4.99×1013kJ/mol,模型误差在10%左右,表明模型构建较可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四种常用防腐剂对生鲜面片进行保鲜研究,并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生鲜面片的保质期。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鲜面片中分别添加2%乙醇、0.04%双乙酸钠、0.06%脱氢乙酸钠和0.08%单辛酸甘油酯可有效延长生鲜面片的保质期。根据单因素研究结果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当乙醇用量为2%、双乙酸钠用量为0.06%、脱氢乙酸钠用量为0.08%、单辛酸甘油酯用量为0.08%时,在4℃条件下生鲜面片的保质期可长达24.2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