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开展使用镍渣作为矿化剂在水泥熟料生产中的应用实践,并评估使用镍渣对水泥熟料生产运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镍渣可以明显提高生料易烧性,降低熟料烧成能耗,镍渣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熟料煅烧质量和熟料的矿物组成,导致熟料孔隙增多,矿物界面受到侵蚀、棱角模糊,同时熟料中C3S和C3A矿物含量有所下降,C2S矿物含量略有升高;掺入镍渣后,熟料的凝结时间略有延长,3d抗压强度提高0.1MPa,28d抗压强度下降0.3MPa,熟料易磨性略有改善;试验过程中,熟料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控制要求,窑尾烟气中氟化物(F)、氮氧化物(NOx)、颗粒物、二氧化硫(SO2)等有害物质含量也均符合国家标准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梅州基地不同矿场的石灰石镁含量差异大,为量化高镁石灰石对熟料煅烧和水泥性能的影响,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率值和相同煅烧条件下MgO含量对熟料性能的影响主要有:MgO含量会影响生料的易烧性,也会影响熟料的质量,MgO含量每提高1%,熟料硅酸盐矿物总量会降低2%左右;MgO含量高的熟料C3S低C2S高,熟料的早期水化率较低;高镁石灰石配料烧制的熟料流动度更佳,但对强度发挥不利。从实验结果总体上看,熟料随MgO含量的增加,熟料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含砂废弃混凝土原料煅烧水泥熟料,不可避免地会由细骨料砂引入结晶度较高的结晶态SiO2,不仅影响生料易烧性,而且影响硅酸盐矿物的组成和形貌,降低熟料质量。以ISO标准砂为硅质原料配制高结晶态SiO2含量的生料,按不同比例掺入矿渣,煅烧至不同温度;利用化学分析、XRD、岩相分析、SEM等方法,研究矿渣对水泥生料易烧性、熟料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熟料水化强度发展及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矿渣的掺入可显著改善高结晶态SiO2含量水泥生料的易烧性,促进熟料矿物形成和发育;矿渣掺量为3%时,熟料水化后强度最高;适量矿渣可使熟料水化早期产生较多的C-S-H凝胶和钙矾石,而后期水化产物中C-S-H凝胶更密实,提高水泥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探究熟料粒度分布和矿物组成对硅酸盐水泥抗裂性的影响,研究了熟料粒度分布和矿物组成对水泥基材料工作性能、水化性能、力学性能、干燥收缩性能和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熟料细颗粒含量的提高,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大,凝结时间缩短,失水率减少,干燥收缩增大,开裂风险增大;随着水泥熟料中C3S含量的减少,C2S含量的增加,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变化不明显,凝结时间延长,早期水化活性和强度降低,后期强度能稳定增长,失水率增大,干燥收缩减小;制备抗裂硅酸盐水泥时,建议水泥熟料粒度分布特征粒径D10控制在5~7μm之间,D90在45μm左右,C3S含量在40%~60%,C2S含量在10%~30%。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硬化水泥石部分替代水泥生料对熟料烧成的影响,研究了硬化水泥石在高温(1 000~1 450℃)下的煅烧特性,进而研究了相同率值下不同硬化水泥石掺量(0、10%、20%和30%)与不同煅烧温度(1 350、1 400℃和1 450℃)对水泥生料的易烧性与熟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化水泥石经过高温煅烧后,在1 300℃时会再次生成C3S。硬化水泥石替代部分硅酸盐水泥生料会降低液相出现的温度与C3S的表观活化能,其最佳掺量为20%。硬化水泥石的掺入会稳定C2S的晶型导致C3S形成困难,同时使C3S的晶型由R型向M型转变。与分析纯原料作为水泥生料相比,适量硬化水泥石(20%)作为水泥生料掺入会提高熟料后期的力学性能,这可能与熟料中C3S晶型差异、C2S活性差异以及熟料矿相的发育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镍渣替代铁粉制备道路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究了生料的易烧性,测定了熟料的f-CaO含量,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强度、水化产物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镍渣煅烧的熟料f-CaO含量较低,生料的易烧性良好;熟料水化后水化程度好,有较高的抗折强度.当镍渣掺入量为10%,煅烧温度为1370 ℃时,28 d抗压强度可达75.2 MPa,抗折强度可达11.2 MPa.  相似文献   

7.
严峻  聂松  刘松柏  邱廷省 《硅酸盐通报》2021,40(4):1273-1279
利用铜尾矿作硅质原料,配制了不同率值的硅酸盐水泥生料,在不同温度(1 350 ℃、1 400 ℃和1 450 ℃)下进行煅烧,得到了相应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样品。利用乙二醇-乙醇法测定样品中的游离氧化钙f-CaO研究了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生料的吸放热峰研究了铜尾矿对水泥矿物形成温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砂岩配料相比,采用铜尾矿作硅质原料配料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时,液相出现和C3S开始形成的温度均更低,生料的易烧性更好。熟料石灰饱和系数(KH)低于0.92,1 400 ℃的煅烧温度下即可制备出f-CaO符合标准要求的硅酸盐水泥熟料,C3S的尺寸约为20 μm,熟料的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FeS与TiO2共存对水泥熟料中Ti的固化与迁移及矿物组成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与Rietveld全谱拟合法分别测量水泥熟料中Ti 的含量与分布以及熟料的矿物组成,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构性差异因子D与Hume-Rothery经验公式探究S与Ti在水泥熟料中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FeS的掺入对水泥熟料固化Ti的能力影响较小,但使得Ti由中间相向硅酸盐相迁移。随着FeS含量增加,Ti在C2S中的含量增加46.9%,促进α-C2S的形成,增强了硅酸盐相对Ti的固化能力;熟料中Fe2+/Fe3+摩尔比增大和CaSO4的生成是使C3S和C4AF含量降低,C2S和C3A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倩  邓磊  高宇蕾  齐砚勇 《硅酸盐通报》2021,40(9):2877-2883
C3S矿物是熟料的主要成分,是水泥熟料强度的主要提供者,熟料的强度不仅受C3S含量影响,与C3S晶型也直接相关。为研究冷却方式式对熟料矿物成分和晶型结构的影响,将不同水泥厂工业生料经制样烘干后在1 450 ℃下煅烧保温30 min,采用液氮淬冷、空气快冷和随炉慢冷的方式制备熟料。通过TG-DSC、XRD、Rietveld全谱拟合、岩相分析等对熟料矿物组成、含量、晶型、形貌以及固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加快,熟料中C3S含量提高,β-C2S、C3A及C4AF含量降低,铝率较大生料的冷却速度对C3S、C3A含量影响更显著;冷却方式不同,C3S晶型不同,液氮冷却和空气冷却时C3S多为M1或M3型,随炉冷却时C3S多为T型,冷却速度减慢使C3S晶型从M型向T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以镍铁渣硫酸浸出渣为原料制备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究不同石灰饱和系数和不同焙烧温度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物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测定熟料中f-CaO浓度来判断水泥熟料的易烧性,通过XRD、EDS、SEM分析熟料的物相结构、元素分布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越高,f-CaO浓度越低,易烧性越好。当焙烧温度为1 350℃时,硅酸盐水泥熟料焙烧后出现了粉化现象且未形成C3S相;而当1 400℃焙烧时,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出现了以C2S和C3S为主的晶相,未出现粉化现象;当焙烧温度达到1 450℃时,水泥相晶粒组织发育比较充分。该熟料与石膏混合制成水泥,其水泥砂浆的水化产物经28 d养护后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为37.34和7.01 MPa。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采用电石渣、石灰渣和除尘灰等十余种废渣烧制水泥的新工艺,实现了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然而这些废渣中均含有微量的SrO,对熟料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使用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Rietveld全谱拟合等对生料和烧制成的熟料进行分析,并测定熟料的机械强度。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改变入窑生料中SrO掺入量,计算熟料中各主要矿物相和液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料中掺入少量的SrO可以促进C3S、C4AF等有效矿物相的形成,并对熟料早期强度提升较大,而对后期强度作用却不明显。随着掺入SrO的增多,熟料中C3S的含量也在增加,有利于铁相矿物形成,然而游离氧化钙却在随之增加。因此需控制SrO的掺量,其掺入的含量在0.2%~1.0%(质量分数)之间时对提高熟料烧成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分析纯CaCO3、Al2O3与CaSO4·2H2O配料,在1375℃、保温2 h的条件下合成了纯物相硫铝酸钙3CaO·3Al2O3·CaSO4(C4A3S),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碳碱浓度、苛碱浓度、溶出温度、溶出时间、粒度等因素对C4A3S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4A3S的氧化铝溶出性能随着碳碱与苛碱浓度的增加先提高,之后趋于稳定。粒度越小,溶出率越高。与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2O3(C12A7)相比,C4A3S的孔洞状结构使其氧化铝更易溶出,在10 min时氧化铝溶出率即达到98%以上,且溶出所需的碳碱浓度与溶出温度均低于C12A7。在最佳条件:碳碱80 g·L-1、苛碱10 g·L-1、溶出温度80℃、溶出时间10 min下,C4A3S的氧化铝溶出率为98.76%。  相似文献   

13.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alite reaction, C + C2S → C2S,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a sandwich technique, fo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pertinent to burnability studies. The growth of the alite layer followed the parabolic rate law, X2 = k·t, where X is width of layer and t reaction time. k (cm2 sec−1)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elt content in the structur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with increasing substitution of Fe2O3 for Al2O3 in the melt. Substitution of MgO for Al2O3 up to MgO-satu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k.  相似文献   

14.
Three laboratory clinkers were made with variable C2S content (28–57%), using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These clinkers were cooled by air and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It is concluded that by fast cooling, the active crystal forms of - and ′-C2S were stabilized in the rich C2S clinker.

The hydration phenomena were also studied in cements prepared from these clinkers by DTA-TG and XRD, at 2, 7, 28 and 90 days. The combined water and the liberated Ca(OH)2 wer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rmogravimetry and the hydration rate was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ydration rate differs at the early ages, but it progresses with the same rate after 28 day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rmed hydration products of these cements were observed by XRD.  相似文献   


15.
硫铝酸盐水泥具有煅烧温度低、CO2排放少、快硬早强以及抗冻抗渗等优良特性,在建材、固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衍生出贝利特-硫铝酸钙、贝利特-硫铝酸钡钙等一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然而,硫铝酸盐水泥主要矿物成分贝利特(β-C2S)具有水化活性低、水化速度慢的缺点,易导致水泥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硫硅酸钙(C5S2$\bar{\text{S}}$)曾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矿物,但在硫铝酸盐体系下可表现出比β-C2S更强的水化活性,因此硫硅酸钙-硫铝酸盐水泥(TSAC)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C5S2$\bar{\text{S}}$矿物的形成和水化、TSAC的制备和性能等方面,综述了C5S2$\bar{\text{S}}$和TSAC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TSAC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固废原料探寻、TSAC性能调控以及TSAC熟料矿物组成优化等,以期为新型低碳水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积极有利的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匮乏的陶瓷原料,利用固体废弃物来制备发泡陶瓷已是当今趋势。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研究铬渣掺量、碎玻璃掺量和粉磨工艺对粉煤灰发泡陶瓷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铬渣可改善粉煤灰发泡陶瓷的性能,小掺量的碎玻璃对粉煤灰发泡陶瓷的性能影响较小。当原料配比为m(粉煤灰)∶m(铬渣)∶m(长石)∶m(碎玻璃)=60∶10∶20∶10时,采用湿法粉磨3 h,可以制得平均孔径为0.64 mm,体积密度为368.54 kg/m3,抗压强度为8.11 MPa的发泡陶瓷。  相似文献   

17.
硅酸三钙(C3S)体系及铝酸三钙-二水石膏(C3A-CH2) 体系作为主要的硅酸盐水泥矿物相,对水泥新拌阶段及后续性能发展阶段有尤为重要的影响。而水泥在诱导期内的水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续性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水泥水化的热力学原理,重点综述了目前关于水泥水化诱导期开始及结束时作为主要矿物体系的C3S体系和C3A-CH2体系的水化进程及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矿物体系诱导期的成因。但限于目前的研究手段,对于水泥水化诱导期内各种矿物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仍未完全厘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