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锦纶/熔纺氨纶针织物进行了温度与时间的单因子热定型试验,测试了热定型后针织物的脱散性和弹性,最终得到生产该针织防脱散面料的较优热定型工艺。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6,(2)
氨纶以其优异的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领域,尤其是与棉、涤纶等纤维混纺。但在与其他纤维混纺时,需考虑染料的筛选及选择合适的加工条件。文章研究熔纺氨纶和干纺氨纶长丝的基本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通过热重分析(TG)测试熔纺氨纶在经不同热处理后的质量保留率和分解速率变化。在确定干热定型的处理工艺后,模拟染整工艺(前处理、前热定型、染色工艺),测试处理后熔纺氨纶长丝的断裂强力和定伸长弹性回复率,考察染整加工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模拟染整工艺处理后样品的力学性能测试,认为在和涤纶做包芯、混纺时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弹性损失不明显,能为涤纶和熔纺氨纶包芯纱或混纺产品的染色和后续加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氨纶以其优异的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领域,尤其是与棉、涤纶等纤维混纺。但在与其他纤维混纺时,需考虑染料的筛选及选择合适的加工条件。文章研究熔纺氨纶和干纺氨纶长丝的基本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通过热重分析(TG)测试熔纺氨纶在经不同热处理后的质量保留率和分解速率变化。在确定干热定型的处理工艺后,模拟染整工艺(前处理、前热定型、染色工艺),测试处理后熔纺氨纶长丝的断裂强力和定伸长弹性回复率,考察染整加工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模拟染整工艺处理后样品的力学性能测试,认为在和涤纶做包芯、混纺时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弹性损失不明显,能为涤纶和熔纺氨纶包芯纱或混纺产品的染色和后续加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比了熔纺氨纶与普通干法氨纶的性能,在单面针织圆机上探究熔纺氨纶的编织性能及编织工艺,并测试分析了氨纶针织物的弹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墨烯具有的多功能性,采用石墨烯锦纶6复合纤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石墨烯分子质量占比为0.5%,研究由该纤维织成的纬编针织物的功能特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对石墨烯锦纶6复合纤维针织物的远红外性能、抗菌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抗静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针织物具有较好的远红外性能和抗菌性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但并未达到防紫外线产品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抗静电性能等级达到C级。因此,由石墨烯锦纶6复合纤维所编织的针织物具有良好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6.
进口锦纶包芯氨纶丝是近年来较为时尚的产品。氨纶具有高超弹性,锦纶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氨纶与锦纶纤维混纺被广泛用于纺制有弹性的织物,如袜类、带类、手套、内衣、运动衣、游泳衣以及家俱用的织物等,可用性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7.
进口锦纶包芯氨纶丝是近年来较为时尚的产品。氨纶具有高超弹性,锦纶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氨纶与锦纶纤维混纺被广泛用于纺制有弹性的织物,如袜类、带类、手套、内衣、运动衣、游泳衣以及家俱用的织物等,可用性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纬平针织物的平整性,常采用对针织物进行涂层的加工工艺,但织物的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为避免针织物舒适性和透气性受到损伤,采用主原料与低熔点双组分涤纶长丝交织,利用低熔点纤维熔融黏结的特点,改善针织物的平整性。测试了针织物经2种加工工艺后的防脱散性、折皱回复性、抗弯刚度和透气性等性能,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针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涂层定型工艺织物相比,纤维热熔定型工艺在改善针织物平整性的同时,能够保持针织物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纬编针织物存在易脱散、卷边等问题,采用莫代尔纤维和低温可熔氨纶开发了一种纬编结构防脱散面料,详细介绍了针织面料的设计思路、织造方法、低温预处理工艺、染整工艺,并对成品质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确定了低温预定型工艺条件为175℃、定形时间60~80 s,可使定形温度降低15~20℃;本文开发的防脱散纬编针织面料达到GB/T 22848—2009优等品要求,且符合GB 18401—2010标准。  相似文献   

10.
熔纺氨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涛锋  陈大俊  李瑶君 《纺织学报》2000,21(2):29-31,13
本文介绍了熔纺氨纶纤维的纺丝工艺、结构和性能及其关系等,阐明了熔纺氨纶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微相分离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机械性能,并对熔纺氨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大豆纤维氨纶包芯纱针织物和棉氨包芯纱针织物的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和润湿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纤维氨纶包芯纱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穿着舒适。  相似文献   

12.
在超仿棉针织物的热定型过程中加入纤维保护剂可以提高织物的热定型温度,在获得稳定尺寸的同时,织物具有良好的折皱回复性、顶破强力和手感。试验结果表明:纤维保护剂质量浓度和热定型温度是影响超仿棉针织物热定型效果的显著因素;在DP9810纤维保护剂溶液质量浓度110 g/L、热定型时间30 s、热定型温度140℃的工艺下,超仿棉针织物的热定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2 1 问 :大豆蛋白纤维适纺哪些品种纱线 ?答 :大豆蛋白纤维除了可以纯纺外 ,还可以与毛、棉、丝、麻以及天丝、莫代尔、竹纤、涤纶、腈纶、锦纶、丙纶、氨纶等各种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 ,以多种配比、不同组分的形式混纺 ,如羊毛 豆纤 6 0 4 0 ,棉 豆纤 5 0 5 0 ,豆纤 亚麻 70 30 ,豆纤 涤纶 6 0 4 0 ,羊毛 豆纤 羊绒 5 0 30 2 0等。它使各种纤维的性能取长补短 ,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性价比适宜的纱线 ,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纱线 ,如有良好弹性的豆纤氨纶包芯纱等。混纺时所采用的大豆蛋白纤维 ,其规格 (细度、长度 )应与所混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方法研究熔纺氨纶的结构特点,分析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干纺氨纶存在较强脲基伸缩振动峰,表明分子结构中存在脲基;熔纺氨纶的N—H、C—H吸收峰相比TPU切片位置向高波数方向移动,且吸收较强,表明熔纺氨纶中氢键作用减弱,微相分离程度变大;熔纺氨纶的各项耐温性能及热分解温度相比TPU切片都有提高,说明通过熔融交联反应,改善了熔纺氨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对大豆蛋白氨纶包芯纱弹力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添纱组织弹力针织物及棉氨高级弹力针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纤维氨纶包芯纱弹力针织物具有较好的强伸性、耐磨性、手感挺括、抗皱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大豆氨纶针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实验室制备的聚苯硫醚(PPS)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定长热定型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PPS熔喷非织造布的尺寸稳定性、微观形貌和拉伸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热定型条件,均能获得尺寸稳定性良好的PPS熔喷非织造布;热定型后,PPS熔喷非织造布的微观形貌不发生明显变化,纤维玻璃化温度提高,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不断升级,对防割类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研究其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以功能母粒和锦纶半光切片为原料,重点研究了功能母粒添加量对防切割改性锦纶6全牵伸丝分子量、力学性能和可纺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防切割功能母粒添加量对防切割改性锦纶6全牵伸丝的拉伸性能影响较大,在相同纺丝工艺条件下,随着防切割功能母粒添加量的增多,防切割改性锦纶6全牵伸丝的断裂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但对纤维的条干不匀率及染色均匀度影响不大。当添加量为7%时,制得的防切割改性锦纶6全牵伸丝防切割性能等级可达B级,其物性指标能满足使用要求且纺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锦纶氨纶拉伸假捻包覆一步法中锦纶6变形丝和氨纶拉伸丝同时输入包覆喷嘴涡流腔内、在超高速涡流空气下形成锦纶氨纶包覆丝的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包覆工艺条件对锦纶氨纶包覆丝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不同包覆喷嘴孔径、喷射空气压力、加工速度工艺条件时,其锦纶氨纶包覆丝的沸水热收缩率及断裂强伸度也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试验认为:包覆工艺参数选择在包覆喷嘴孔径为0.9mm、空气压力为0.45MPa及加工速度为750m/min较为合理,从而使制成的锦纶氨纶包覆丝具有较好的热收缩性能和强伸度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纬编针织产品的脱散性,采用低熔点双组分涤纶长丝与主原料交织的方法,利用低熔点纤维熔融黏结的特点,改善织物脱散性。在系统研究低熔点双组分涤纶长丝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纱线线密度、针织横机编织NP值、织物定形温度和定形时间等4个因素对针织物脱散性影响的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讨利用低熔点双组分涤纶长丝改善针织物脱散性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减少NP值,织物紧密,织物脱散性小;选用与低熔点纤维相适宜的定形温度和定形时间,实现低熔点组分的表面熔融,能够改善织物脱散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亮、吸湿和导湿性好、强度较高等特性。大豆纤维特别适于生产圆机和横机针织产品。所开发的产品中有纯纺大豆纤维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包芯或交织圆机针织物、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大豆纤维羊毛混纺圆机和横机衫、大豆纤维绢丝混纺针织物等。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如何保留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性能、纤维漂白、深米色染色、提高色泽鲜艳度及织物手感等问题,并对纯纺、混纺、交织、色织针织品的染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