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背景下,利用再生水灌溉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减少清洁水消耗和污染物入河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制药企业工业园区高盐废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林地再生水灌溉思路,并探求高盐废水回用技术。研究结果旨在为解决园区再生水达标排放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并达到预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大量高盐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对排放高盐废水中含盐量的限制日益严格,某石化企业针对其产生的高盐废水进行了零排放处理研究。经过工艺选型和实验室验证,确定了预处理-纳滤(分盐)-反渗透(再浓缩)-蒸发及冷冻结晶的分盐处理工艺。应用结果表明,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分离出的NaCl和Na2SO4也分别达到工业盐标准(GB/T5462—2015)和(GB/T 6009—2014),实现了高盐废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回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盐废水的来源、水质特点及危害,系统分析了热法浓缩处理技术、膜法分离处理技术、膜法浓缩处理技术、组合处理技术等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研究及应用进展。通过对比不同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得出以下结论:充分利用潜热或开发清洁能源、制备或改良新型抗污染性的膜材料及提取和驯化耐盐菌与嗜盐菌是高盐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简化处理工艺流程、加快耦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及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处理材料是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印染工业园区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COD、总氮、电导率等污染指标高且波动幅度大的特点,采用混凝预沉-A/O-混凝脱色-砂滤-超滤-紫外杀菌-反渗透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平均质量浓度为681.1 mg/L,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20.4 mg/L时,处理后外排水稳定达到GB 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浓度限值和广东省DB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值的要求,回用水满足FZ/T 01107—2011《纺织染整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要求。主要介绍了印染园区废水处理和回用工艺的选择思路、技术参数和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领域产生的高盐废水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盐废水的定义及其来源,主要分析了石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的性质。然后从高盐废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浓缩技术、零排放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今后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猛增,因此产生了大量含盐废水,且废水成分复杂,含盐量高.含盐废水对环境污染很大,必须处理达标之后排放.综述了有关高盐废水处理技术并对其进行优缺点分析.目前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有:膜蒸馏法、自然蒸发法、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法、多效蒸发法、铁碳微电解法、适盐生物法等,及其工业应用实例,为高盐废水的...  相似文献   

7.
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璟  韩光鲁  陈群 《化工进展》2012,31(4):920-926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高盐有机废水对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高盐废水进行总结,重点论述了膜分离技术在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和好氧/厌氧组合工艺)被广泛地用于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其处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嗜盐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效能氧化剂的研制、性价比优良膜的制备、嗜盐菌的快速驯化和新型生物反应器的开发是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中的热点研究问题,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的组合工艺是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浮、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反渗透(RO)组合工艺,对某印染企业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回用。通过气浮、MBR去除有机污染物,利用RO系统去除剩余的有机物和盐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RO淡水水质可满足企业生产工艺用水要求,RO浓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易湘琢  邱敬贤 《广州化工》2022,(11):21-23+5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盐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治理刻不容缓。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高盐废水的来源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生物法、电化学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焚烧法、膜分离法、蒸发法和高级氧化法等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盐有机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高盐分和高有机含量可能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增加了人们安全生活造成了隐患。根据文献资料,从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着手,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热法技术及其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针对膜分离技术中膜材料、膜表面改性进行,解决热法过程有机物溢出的问题,缩短热法技术的工艺流程及降低能源的消耗,简化耦合技术的操作及维护,最后针对前端研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有机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处理的特点,无法通过单一的处理技术进行有效处理。对现有高盐有机化工废水主要处理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综述各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高盐有机化工废水处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多项工艺集成是高盐有机化工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如采用"预处理+蒸发/焚烧"的集成工艺,以实现废水中盐、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11):2859-2863
针对印染行业废水排放过程中存在的高盐废水现象,解析印染废水中盐分的来源,高盐对该类废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影响以及高盐分对微生物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当今高盐印染废水各种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总结了各工艺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特点,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蒸发技术在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与废盐资源化、废液焚烧、高级氧化、物化分离、分盐处理等技术组合来处理高盐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14.
张新妙  赵鹏  杨永强  王玉杰 《现代化工》2012,32(6):83-86,88
将膜蒸馏技术应用到高盐污水处理回用领域,以石化反渗透浓水为实验体系,采用几种现有的疏水膜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各种材质的膜对膜蒸馏过程通量及产水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酸碱清洗液对膜蒸馏的膜污染进行了清洗,并进行了清洗效果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化工报”报道,由青岛化工厂和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共同完成的高盐氯丁橡胶废水处理中试项目,于1988年8月6日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组织为鉴定。他们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精细化工废水处理方式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介绍了精细化工废水的特点及危害,阐述了精细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控制对策,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效蒸发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反渗透(RO)组合工艺,对某企业高含盐有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首先通过三效蒸发器去除大分子有机物和盐分,然后利用MBR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利用RO系统去除剩余的有机物和盐分。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可满足企业生产工艺用水水质要求,并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盐废水排放造成的资源流失及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不断提升的废水排放标准导致积极回收高盐废水中的有价资源,回用废水减少排放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成为必然趋势。为解决高盐废水处理难的问题,膜分离技术,尤其是电渗析(ED),由于对废水中的荷电离子分离、淡化和浓缩的能力,受到研究者的广泛的关注。然而使用单一电渗析技术处理高盐废水时,成本能耗过高,因此将ED技术与压力驱动的膜技术进行集成。这种方法实现了高效回收高盐废水中的有价资源的目标,并减少了向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成为了高盐废水处理的热门工艺。本文介绍了E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几种电渗析模式,重点介绍了ED+压力驱动膜集成技术处理高盐废水的研究发展现状。最后结合了近年ED-膜技术集成工艺的发展,并对这些集成联用技术在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未来高盐废水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高盐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3种操作模式的优缺点,并针对离子交换膜同离子泄漏引起的酸碱产物含量较低问题,探讨了同离子泄漏机理及不同解决途径的利弊。认为"进料-出料"操作模式是现阶段更适用于连续化工业应用的操作模式。目前一般通过研制高性能阻酸膜减弱质子泄露、优化工艺过程及探寻产物就地利用途径等方法,解决酸碱产物含量过低造成产物难以充分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苏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高浓度且含高盐分的氯苯废水,通过小试研究提出了蒸发-精馏-Fenton试剂-混凝-水解-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OD、盐分和氯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5%、99.2%和99.9%,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三级标准,处理成本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