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南 《城乡建设》2021,(7):40-41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城乡关系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本文对成都市、重庆市、浙江省和河南省在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人才户籍、现代农业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经验做法的归纳总结,得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如下启示 :一是要突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改善,三是要着力强化特色村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四是要制定城...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21,(5)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标志着我国城乡关系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演变背景下,如何充分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城乡规划的技术变革,探讨规划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是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城乡统筹试验区政策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的缘起及地方响应,辨析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三者的关系,并从实施抓手、治理主体和发展逻辑三方面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流变,总结出由统筹到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空间、制度、规划三大困境与挑战,由此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应率先推动空间治理理念、制度建构导向和规划实践模式的转变,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以期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祝根  朱家宁  刘慧 《规划师》2023,(2):133-138
分类开展村域国土空间规划是在村级层面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重要任务。城郊融合类村庄是完善城乡结构秩序、统筹城乡功能布局的主要载体,其深层规划指向是突破城乡分离的传统规划范式,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规划经验。文章通过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分治的多维影响,提出只有在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化试点、规划制度设计、城乡联合治理转型三个层面同时做出改革突破,才能构建以统筹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土地制度、规划体制、治理体系为基础的城郊融合类村庄系统性规划框架,为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提供路径参考,助力国家农村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陈建滨  高梦薇  付洋  阮晨 《城市规划》2020,(8):120-128+136
我国城乡统筹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区,城乡关系逐步进入融合发展的加速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基于生态价值转化的经济发展逻辑和高质量发展的管控治理逻辑,成都结合自身城乡特征和发展规律,提出了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推动镇村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对城乡融合内涵特征的剖析,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内涵、构建目的、划分方法与类型,探讨了以单元为抓手系统推进镇村规划、发展、管控和治理的具体路径,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颜文涛  黄欣  邹锦 《风景园林》2017,24(1):45-51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影响生态格局和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福祉。通过探讨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识别与量化的规划分析、融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规划内容、关联社会网络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管制政策4个方面,尝试构建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通过将生态服务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结合,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传统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入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结合部地区规划案例的研究,探索以城乡空间融合为途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规划研究框架,包括对城乡空间融合内涵、动力机制及现状城乡空间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三区三线”的划定奠定空间融合底盘,突出蓝绿生态空间网络的基底与城乡功能空间的融合布局,打造以交通网络为纽带,以产业空间和城乡居民点体系为重点,以配套设施为支撑的城乡空间融合格局,并以杭州市新塘街道为实例针对性编制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我国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阐释,提出当前城乡融合研究中重点关注的5大议题,分别是基础理论、多维度的城乡融合内涵、多尺度的城乡融合特征、多类型的城乡融合模式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继而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对接国际研究趋势与国家战略需求,展望未来中国城乡融合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加强对中国城乡融合理论体系的建构、强化对城乡融合空间组织机理的研究、深化对市县域尺度城乡融合特征的研究、加强差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研究、拓展城乡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以大荔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介绍了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技术框架,着重对城乡产业融合规划、城乡人居环境融合规划、其他城乡融合规划进行了阐述,对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1,37(5)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了60%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城乡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我国设立了11个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明确了城乡融合的战略方向与目标要求。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结合西安都市圈发展背景,在分析城乡区域整体格局与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咸城乡融合核心区和外围区"两层六类"格局体系。同时,基于现存发展困境确定精准化的规划策略:通过"三结合"策略实现核心区城市与都市乡村"共享、共荣、共生"一体化发展;通过"三链接"策略促进外围区城乡"互动、互连、互促"融合发展,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域战略框架下城乡融合的规划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界首市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国内现行城乡规划体系"重城市、轻乡村"以及近年涌现出的全域规划类型存在的缺陷入手,构筑"六个全市域"战略框架引领下的由水、路、林、村组成的城乡本底空间,并通过贯彻落实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的规划体系,将"六个全市域"规划与现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体系深度融合,探索全域战略框架下城乡融合的规划路径,改变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对乡村重视不足的困境,为全面推进界首城乡融合工作提供研究支撑,也为国内其他地区探索适合自身特色与需求的城乡融合规划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城市化进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导航,处理好城乡融合的规划建设问题有利于落实城乡融合。文章以徐州市城乡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规划编制、规划落实及技术支撑等方面为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规划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琰  连皓  雷振东  屈雯 《规划师》2021,37(9):61-67
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分析了西安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三链耦合"的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扩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优化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在城、镇、村的合理配置,发挥空间的最大利用效能;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激活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形成"城乡互促、功能互...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关系一直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城乡关系是否健康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政策试验区,其规划建设与管理是当前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梳理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域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主要关注点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周广坤  卓健 《城市规划》2021,45(11):96-107
营造美丽而富有特色的城乡风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实施城市更新战略的内在需求。如何有效开展城乡风貌规划和治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日本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的发展历程、建构逻辑、运作机制和实施成效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梳理了更新背景下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的建构逻辑和运作机制。结合我国现阶段工作,提出探索城乡风貌公共产权确立途径、建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机制、明确城乡风貌规划内容与构成要素、推进基层社区风貌治理机制创新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现阶段的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趋向融合发展时,乡村内涵将发生转变,那些分布于乡村地区的,与城市进行频繁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聚落,与传统村落在主导产业、居民职业构成和聚落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着鲜明的城乡融合特征,可称之为"城乡融合型社区"。本文对城乡融合型社区的特征、类型、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乡融合型社区可行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乡融合和城乡部分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的滞后,因此,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用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依据《城乡规划法》,尽快完善城乡规划建设配套法规,建立起统筹城乡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复函》(发改办规划[2021]135号),函复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涉及的省份,原则同意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各有关省份尽快印发方案并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复函提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各有关部门,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试验区重大事项,对重要改革事项进行授权,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和建设用地供给,总结推广试验区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以城市增长为导向的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乡村衰败的问题愈加凸显,协调城乡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新时期关乎国家现代化成败的“一号”问题。但是,过往的城乡融合实践均未能解决乡村面临的可持续性、普适性和主体性不足的问题。本研究系统论证了生态资本化是一种超越规模效益、级差地租和消耗性增长的发展范式的巨大重构,可能成为驱动城乡融合的持续、普遍和主动的动力;进而提出了主动通过生态资本化推进城乡融合的系统路径,在机制设计、空间规划和治理重构层面初步解决了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载体,土地是各类规划的基本对象,土地利用是各类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管理制度直接决定城乡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增值分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影响规划的发展理念与编制实施。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具有多类型、多部门管理的特点,伴随土地制度从建国初期的无偿划拨与计划分配,到改革开放后转向有偿使用制度,引入土地市场,逐步形成了国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类型规划格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了构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索。而规划的演变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从国家直接支配土地,到"两权分离"下的地方土地发展权管理,再到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央—地方两级土地发展权分级管理,进而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两级土地发展权归口管理的历程。本文在回顾建国70年来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基础上,探析中国特色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变迁及其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关注点的更替,阐释我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演进路径,解析"建设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生态管理"这一关注重点渐次演化以及相应的职能逐步叠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乡村地区作为城乡规划管理较为薄弱的区域,在规划编制方法、规划落地实施等方面往往聚焦于单个村庄的编制,缺乏从区域层面审视乡村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尤其是缺少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各要素的多规合一型规划,使得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浙江省杭州市从城乡融合、区域统筹的视角出发,编制面向区域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郊野单元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实现了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全覆盖,在规划类型上具有多类型、多层级特征,存量规划、实施性规划特色显著。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村庄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方面更是体现了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要求,尤其是促进了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审程序深入对接,推动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城乡空间全域管控,是对乡村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技术方法的成功探索,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