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动力参数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基于结构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同时根据桥梁损伤识别方法中现存的问题,展望了桥梁损伤识别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期进一步提高结构损伤识别效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损伤识别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就,相应的技术也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应用过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当前国内的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损伤识别技术发展现状,本文主要论述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损伤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其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结构振动损伤识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瑞云  曹双寅 《工业建筑》2005,35(Z1):958-961
讨论了大型工程结构损伤识别问题背景,对大型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对现存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简述,重点对损伤识别研究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对实际结构损伤识别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亮 《山西建筑》2009,35(27):298-299
简要介绍了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发展和当前研究现状,对桥梁各类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展望了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提高损伤识别的精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工程实例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技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结构损伤动力识别研究的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结构损伤动力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从三个方面,即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机理、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参数和结构损伤的识别算法,分别探讨了结构损伤动力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结构损伤动力识别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李晓明 《安徽建筑》2014,(3):203-204
目前,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结构物进行单独设计,然而,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的方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研究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的方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检测,并且阐述了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中存在的主要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对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进行损伤诊断,提出了以结构前三阶振型变化率绝对值之和作为损伤诊断标识量,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某浅埋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进行损伤诊断。实例计算分析表明:通过计算给定人防工程结构的损伤诊断标识量,经过BP神经网络的学习、联想、记忆和分类,能较准确地识别浅埋地下人防工程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识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左熹 《山西建筑》2012,(31):41-43
首先阐述了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现状,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各种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最后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万平  翁光远  申伟 《工业建筑》2012,42(12):129-132
以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桁架结构的单损伤和多损伤识别。通过研究基于频率的结构损伤理论,分析归一化的频率和损伤位置的关系;利用小波概率神经网络的算法对决策融合进行修正,建立基于小波概率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结构损伤识别模型。运用结构计算软件计算了一典型桁架结构的频率,并融合为小波概率神经网络算法的输入特征向量,并对桁架算例模型结构进行损伤识别。通过桁架不同位置的损伤情况,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概率神经网络算法的数据融合技术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振动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几年来桥梁结构早期损伤识别技术的方法,对各种桥梁结构早期损伤识别的方法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各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指出了结构早期损伤识别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徐澄  徐士代 《山西建筑》2012,(22):45-47
综述了常用的几种动力特性损伤识别的方法,并对大跨度结构的损伤识别的研究新进展作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对行业界大型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网架结构损伤识别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作了大比例的空间网架结构试验模型,并设计了包括构件损伤及支座沉降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通过对试验模型在损伤前后的节点位移、杆件应变和一阶频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在各种损伤状态前后结构静力响应及频率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及健康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薛祥  霍达  滕海文 《工业建筑》2007,37(5):10-13
利用连续小波空间变换技术,对工程结构损伤信号进行分析,从而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对不同的边界条件(如简支梁和固端梁)下不同的损伤形式(如竖直裂缝和斜裂缝)引起结构损伤的情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连续小波空间变换分析识别结构损伤的结果受一定边界条件的影响,而裂缝的形式对识别效果几乎没有产生影响。但总的来说,小波空间变换都能够方便简捷、准确可靠地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14.
桥梁健康诊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星 《中外建筑》2005,(6):120-122
针对当前桥梁结构损伤研究这一热点问题,明确提出了桥梁健康诊断的概念,包括损伤存在的识别、损伤位置的识别、损伤程度的识别和损伤对结构产生影响的评判.系统地总结、分析了结构健康诊断的各种方法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桥梁健康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可行办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用动力破损评估方法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时,正确识别结构的低阶频率和振型很重要。文章阐述了用神经网络来识别结构振型的途径,结合工程实际,比较了网络无误差学习和带误差学习情况下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对平面桁架结构的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桁架节点位移推导了应变模态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桁架结构数值模型,采用一阶应变差识别指标对桁架发生单处和多处构件损伤进行损伤定位。结果表明了一阶应变差识别指标在平面桁架结构中损伤定位的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结构检测与识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长期以来,由于建筑物使用寿命长而引发的事故越来越频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效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定,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对既有建筑结构的损伤部位进行检测和识别,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加固,以提高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与识别的研究过程中,要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分析数据的调整,持续改进加固方案的设计,并在检测和识别中分配适当的加固原则。本文对建筑结构检测、识别和加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多种加固方案,具有较强的加固安全性,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分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有许多基本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两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分形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合理性、敏感性和噪声鲁棒性;如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可行的、有效的大型结构损伤预警参数.总结了目前分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结构动力分频段分形动力特征,提出了广义维数保证准则.最后,展望了分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静力测试数据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中小跨度铁路、公路桥梁的主要桥型,对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损伤识别,可以有效地预防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将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应用到桥梁及结构工程的损伤识别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静力测试是桥梁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测试方法。本文根据静力测试结果,应用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对一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结构损伤进行了识别。计算结果表明,经损伤识别后,结构的理论计算位移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经理论分析得到的损伤发展趋势正确地反映了由试验所得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结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有着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动力特性的损伤识别技术是结构损伤识别的有效方法.介绍了基于动力特性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对基于结构振动响应和系统动态特性参数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识别技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