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As2Te3-HgBr2-(HgI2、CuI)、As2Te3-(PbBr2、CdBr2)-AgI四个体系玻璃形成区,并对HgBr2基体系玻璃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HgBr2基体系样品进行X射线分析、差热分析、红外测试、密度测定和定性风化观察,结果表明:含HgI2、CuI的两体系玻璃形成区比含AgI的两体系大,As2Te3-HgBr2-HgI2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为110~124℃,密度为5.77~6.22g/cm3,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不如As2Te3-HgBr2-CuI,而后者的转变温度Tg为118~138℃,密度为5.66~5.98g/cm3。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硫卤玻璃体系,使之早日成为良好的新型透红外材料。  相似文献   

2.
若干新型硫卤系统玻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s2Se3-GeTe-AgX(X=Cl,Br.I),As2Se3-Gete-CulI,AsSe3-AgI-CuI五个新的硫卤系统玻璃的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这些系统的玻璃形成区,并测定了区分玻璃的特征温度。结果表明;在As2Se3-GeTe-AgX系统中,X由Cl到I,玻璃的形成范围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逆蒙特卡洛(RMC)计算机模拟对As30Te55Ag15硫系玻璃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它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虽然玻璃中存在过理的Te原子,但仍有As-As键生成。Te以桥和北桥原子两种状态存在;与As、Ag原子配位的Te原子配位数分别为2.7、3.2;Ag参与了玻璃网络结构,以「AgTe3」三角锥和「AgTe4」四面体结构单元存在的;As30Te55Ag15玻璃网络结构主要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PbO-Bi2O3-B2O3玻璃中引入少量Cr2O3对玻璃的颜色及析晶性能的影响,在PbO-Bi2O3-B2O3玻璃的配合料引入0.01-2(wt%)的Cr2O3,随着Cr2O3含量的变化,玻璃颜色从橙黄,橙红到深红变化,直至析晶,失透。当Cr2O3引入量在0.25~0.5(wt%)时,适当控制热处理条件,可得到含有粗大晶体的红色玻璃,EDS测试表明,析出矿物的化学组成为Al和K其原子经  相似文献   

5.
对铁-锰-铝-铬奥氏不锈钢40Mn26Al3Cr6Re在0.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后形成的表面膜进行了TEM分析研究,TEM分析结果证明:40Mn26Al3Cr6Re不锈钢表面犯化膜主要是α-Al2O3,θ-Al2O3,(Cr2O3)10B的机械混合物。其中(Cr2O3)10B的含量最多。钝化膜为层状结构,内层为多晶,外层是微晶和非晶;钝化膜与基体在结晶学上存在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铁-锰-铝-铬奥氏体不锈钢40Mn26Al3Cr6Re在0.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后形成的表面膜进行了TEM分析研究.TEM分析结果证明:40Mn26Al3Cr6Re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主要是α-Al2O3、θ-Al2O3、(Cr2O3)10B的机械混合物;其中(Cr2O3)10B的含量最多.钝化膜为层状结构,内层为多晶,外层是微晶和非晶;钝化膜与基体在结晶学上存在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pH3-5 的1 mol/L醋酸钠- 三氯乙酸介质中,Cr( Ⅲ) 可用2 - (5 - 溴- 2吡啶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酚(5 - Br- PADAP) 和熔融萘固- 液定量萃取分离.该络合显色体系可用于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0 nm 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7 ×104 L/mol·cm ,显色络合物的组成比为:Cr:Cl3 AC- :5 - Br-PADAP= 1 :2 :1 ,铬浓度为0 - 10μg/5ml(CHCl3)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齿配位型3-戊烯-2-酮与环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进一步探讨了光学活性(2R,3R)-(-)-1,1,4,4-四-(1-萘基)-2,3-(缩丙酮)-1,4-丁二醇扬长避短一配体与TiBr2(OPr)2制得 催化剂的立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2被Al(i-Bu)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Al(i-Bu)2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具有稳定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十ROH)和Ni(naph)2-Al(i—Bu)3-BF3·OE12十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引发丁二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方法,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相同时,Ni—Al—B+ROH和Ni-Al—B+BA两体系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均比Ni—Al—B体系的高;Ni/Bd、Al/Ni比的变化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不显著,Al/B比才是影响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因素;聚合温度升高,分子量降低,而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在手性配体(2R,3R)-(-)-1,1,4,4-四-(1-萘基)-2,3-(缩丙酮)-1,4-丁二醇与TiBr2(i-OPr)2作用制得的催化剂存在下,3-(2-丁烯酰基)-2-恶唑烷酮与环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并对该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对氧化物体系Cu-As-O,Fe-As-O和硫化物体系Cu-As-S的热力学分析表明,热力学稳定的砷化物的Cu3As,Cu3(AsO4)2,FeAs2,FeAsO4。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YBa2CuaO7-δ超细粉和Ag2O细粉,用特定的烧结方法制各得了YBa2Cu3O7-δ/Agx(x=0~90%Vol)系列超导块体。研究了含Ag量不同时的YBa2Cu3O7-δ相材料的烧结特性和渗流行为特征,以及对YB2Cu3O7-δ/Agx体系的密度、Tc、Jc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YBa2Cu3O7-δ超细粉和Ag2O细粉,用特定的烧结方法制备得了YBa2Cu3O7-δ/Agx(x=0 ̄90%Vol)系列超导块体。研究了含Ag量不同时的YBa2Cu3O7-δ相材料的烧结特性和渗流行为特征,以及对YBa2Cu3O7-δ/Agx体系的密试、Tc、Jc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主成份分析法处理Cu(2+)、Zn(2+)、Cd(2+)、Mn(2+)、Fe(3+)与5-Br-PADAP在OP存在形成配合物的重叠光谱,对五组分离子进行了同时测定。对人工合成样品分析,结果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0.18~1.08mol/LH2SO4介质中,有KBr的存在下,利用KBrO3的强氧化性把As(Ⅲ)氧化成As(Ⅴ),余下的KBrO3使甲基橙褪色,且褪色的程度与As(Ⅲ)量有关,从而建立了一个测定微量As的新方法。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1×104LmoL-1cm-1。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在用于测定淤泥中的微量As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以卤素化合物为第三组分对NdCl3·nTBP/MgCl2-Al(i-Bu)3体系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卤素化合物的活性顺序为Al2(i-Bu)3Cl3≈ClCH2—CH=CH2>Si(CH3)2Cl2>AlEt2Cl>TiCl4;以Al2(i-Bu)3Cl2或ClCH2-CH=CH2作第三组分,采用Ip-Al-Nd三元陈化,Cl单加或内添加卤素化合物方式,均可以提高催化活性,聚合转化率在Cl/Nd值为1-6的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经IR和13C-NMR测定表明,除St(CH3)2Cl2外,第三组分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及拉曼散射光谱等多种方法,对添加Cr2O3的PbO-ZnO-B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Cr2O3做为典型的晶核剂,用来诱导和控制晶化过程是最佳选择的结论,探讨了基础玻璃配方,Cr2O3的加入量及热处理制度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NaAc-NaBr-H2O三元体系中NaAc.3H2O-NaBr.2H2O多温截面图,为研究NaAc.3H2O-NaBr.2H2O相变贮热相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由NaAc.3H2O和NaBr.2H2O可制得38-53℃的混合相变贮热材料。  相似文献   

20.
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振动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系统分析了CaO、Al2O3、B2O3取代SiO2后成分变化对微晶玻璃结构的影响,从振动光谱研究及理论分析两个角度讨论了Al^3+、B^3+的配位状态变化,并得到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