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夏52断块沙三上段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决口扇和决口水道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水道3种微相.分析揭示了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勘探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夏52断块沙三上段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决口扇和决口水道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水道3种微相。分析揭示了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勘探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4.
综合测井曲线等资料对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的平原亚相主要由泥石流沉积、水上分流河道及漫流沉积构成,其中水上分流河道沉积发育较好。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由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组成。前扇三角泥为深灰色及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见水平层理和植物碎屑。  相似文献   

5.
以岩心观察、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测井相分析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分析,对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S5^2-2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三角洲前缘泥等微相为主;S5^2-1到S5^1-1单层、S4砂组和S1砂组各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溢岸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  相似文献   

6.
洪湖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潜江凹陷东北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区域沉积相研究基础上,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通过各种相标志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砂体形态、类型,确定其沉积相、微相类型,建立了沉积微相模式。首次运用单砂层沉积微相划分技术对洪湖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指出了微相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其中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为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次之。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段属河流三角洲沉积,发育波状层理、水平层理等不同类型层理构造。该沉积的遗迹构造分为石针迹、石针迹—进食迹、牧食迹—进食迹等类型,分别形成于高能滨岸沉积、浅湖沉积和低能泥炭沼泽沉积中。该区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前缘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侧向迁移能力较强,受水下分流河道冲刷侵蚀影响,河口坝、席状砂等前缘沉积遭受破坏而难以保存。条带状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该地区进一步中深层勘探.根据岩心观察、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学研究,分析各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在三角洲前缘细粒沉积的大背景下,发育下切谷充填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以细粒沉积为主,划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4种微相;下切谷充填沉积以粗粒沉积为主,划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3种微相.该研究成果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通过层理构造、岩石颜色、粒度分析、颗粒结构、测井相以及单井相的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地区长61层段主要为河湖交汇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物源方向为北东向。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有利储集相带是油藏形成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沙湾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首次分析了研究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过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类型分析,认为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沉积环境的不同岩性、碳酸盐含量以及成岩作用,其中沉积环境起主导作用,控制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与分布,而后两者在局部地区对储集砂体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石相、地震剖面相、测井相特征并结合岩石薄片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下白垩统南屯组内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南屯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了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类亚相和平原分流河道、平原分流河道间、前缘水下主河道微相等11类微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优势储集体的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芳屯南部P油层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利用42口井岩芯和2 745口井测井曲线,对松辽盆地宋芳屯地区南部P油层内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宋芳屯地区P油层发育4类层序界面,共划分为2个中期、5个短期和12个超短期层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类型及分布演化规律研究。研究认为,宋芳屯地区P油层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而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决口扇、漫流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和席间泥等8种微相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广泛发育,延伸距离较远,由于频繁的分叉和改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平面上呈树枝与条带状展布,该砂体物性较好,为主力储集体。通过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下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旗凹陷南屯组沉积特征及优势储集相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了地震、岩芯、录井、测井等方面的资料,在区域构造背景下详细地分析了红旗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三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西侧的红西陡坡带内,东侧缓坡带内发育范围较小,前缘砂体向前推进过程中遇断裂坡折带发生滑塌,在HS6等井区处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西侧陡坡带和东侧缓坡带间的洼槽区内。对不同微相类型岩芯样品的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物性特征好,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4.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分析以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砂地比图综合分析,确定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陡,存在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也存在反映浅水环境的岩性特点,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反映了近物源的条件,还发现反映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存的沉积构造特点; 从地震反射特征上看,反射结构不稳定,并发现向盆地边缘加厚的楔形地震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南组扇三角洲相各微相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等微相,最后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芦家地区东二1亚段砂体微相纵横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1亚段主要由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发育的微相类型包括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及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经们在纵 多闪复合,多次叠加的特征,且各向下微相的界限和单砂层的界限并不一致;所有这些微相在垂向上的沉只序列可分为均一型、垂向减小和垂向增大型三类;此外,该区三角洲体系沉积物源主要由河流从西北方向搬运而亚,属高建设性河控型三角洲,其平面呈朵状向东南方或南方延伸  相似文献   

16.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有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沉积相标志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登娄库组沉积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支河道、分支河道间、天然堤、决口扇共四种微相,其中分支河道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储层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7.
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流河道内发育水道、边滩、汊口滩、并口滩4种砂体,其中汊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并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合并处;不同砂体的堆积方式不同,水道为垂向加积,边滩为侧向加积,汊口滩为逆流加积,并口滩为顺流加积。对不同砂体的规模进行测量,建立了分流河道内砂体定量参数地质资料库。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边滩、汊口滩的规模普遍大于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的边滩长度集中在500~2 000 m之间,边滩宽度集中在100~400 m之间,下三角洲平原边滩长度一般为300~900 m,宽度一般为50~200 m?并口滩的规模较小,长度一般为20~100 m,宽度一般为20~60 m,且仅在下三角洲平原发育。本次研究对油气田开发中预测砂体和寻找新的潜力目标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