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模拟海平面上升后的风暴潮位对上海市防洪的影响,建立了黄浦江平面二维潮流-风暴潮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控制方程、定解条件以及主要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黄浦江风暴潮高水位从上游向下逐渐增加;海平面上升后,与风暴潮和天文潮产生非线性作用,引起超高水位,使风暴潮最高水位的增加值大于海平面上升值;超高水位发生的位置和大小与风暴潮特性和海平面上升值有关。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的城市防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6年太湖发生超标准洪水,太湖最高水位达4.87m,位列1954年有记录以来第2位。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太湖防总)统筹流域与区域、防洪与排涝、上游与下游的关系,依法、科学、精细调度流域水利工程,有效降低了太湖及地区河网水位,成功防御了流域超标准洪水,保障了太湖流域的安澜。一、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对太湖流域水雨情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期间黄浦江上游洪水过程和高水位特征,在统计分析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产汇流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浦江上游洪水下泄过程,高水位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烟花”前期,受潮位顶托影响,黄浦江上游边界潮水上溯明显,后期边界洪水显著增大,主要通过黄浦江上游干流下泄;受台风强度大、移速慢,风暴潮洪叠加,外河低潮过高,乘潮排水能力降低,黄浦江上游底水趋势性抬升等综合影响,黄浦江上游各潮位站最高水位普遍超历史,超历史幅度由北向南、由下游往上游递增。研究成果可为黄浦江上游防汛工程调度的优化完善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防洪形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太湖流域易遭受洪涝灾害。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太湖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由于流域骨干河道泄洪能力不足,行洪与沿岸排涝矛盾突出,以及周边水情势变化等原因,目前太湖流域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分析了新形势下太湖流域的防洪特点、存在问题及潜在威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太湖流域防洪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林泽新  季笠 《中国水利》2003,(22):48-49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地区之一,保障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是流域水利的主要任务.通过10多年治太工程建设,流域初步形成了长江-太湖-太浦河-黄浦江,以及分区控制的防洪与水资源调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东太湖流域内的河道经过几十年的淤积,致使同流量条件下的河道水位显著上升,对流域防洪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研究新防洪形势下东太湖流域的防洪对策,对流域内的防洪标准、圩堤高程、排涝能力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流域防洪存在的防洪标准偏低、圩堤高程偏低、泵站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行洪通道疏浚、联圩并圩、退垦还湖、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应对措施。最后以吴江市的防洪除涝为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可为平原地区城市防洪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地区风暴潮、洪涝、海水倒灌和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相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海平面上升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所构成的威胁。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海平面上升及地面沉降对流域防洪、排水、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上海市位于太湖流域东部,紧临东海和杭州湾,是流域内受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以上海地区为代表,在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相关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对流域的影响,从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初步提出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1991年太湖大水后。国务院加快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当年开工建设了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环湖大堤等11项水利工程。从此,太湖流域有了沟通长江、钱塘江和黄浦江的骨干通道,太湖南岸有了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大堤。太湖流域初步形成了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框架,同时也为太湖流域实施防洪和水资源调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太湖流域治理骨干工程简称治太骨干工程。由望虞河、太浦河、环太湖大堤、杭嘉湖南排、湖西引排、武澄锡引排、东西苕溪防洪、拦路港、红旗塘、杭嘉湖北排和黄浦江上游干流防洪等11项骨干工程组成。工程以防洪、除涝为主,统筹考虑供水、航运和水环境等综合效益。1991年长江、淮河大水以后,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对太湖流域进行水利综合治理。规划的原则是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分期实施。流域防洪以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阐述黄浦江历史演变、水文特性和历年风暴潮灾害的基础上,回顾了黄浦江河口建闸研究历程及相关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河口建闸是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上海永久防洪(潮)问题的必然选择;挡潮闸的基本功能是挡风暴潮、适应通航,合理调度挡潮闸对洪、潮共同作用引起的流域超标准高水位具有较大控制作用;挡潮闸设防标准建议为100年使用期末可防御千年一遇潮位,且闸孔单孔总净宽超过300 m,对行洪、航运、河势影响较小且能控制闸室淤积。下一步研究重点为弯道建闸对河势、航运的影响,关闸时机和频次对挡潮效果、航运的影响,挡潮闸闸型对功能、关闸时长、河道淤积的适应性以及突破跨度对受力的影响等。鉴于河口建闸并不能完全解决中上游堤防的防洪能力提标,建议同步实施中上游堤防加高加固,并在两项工作完成前做好防汛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1.
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呈加速上升态势。长江口地处西北太平洋风暴盆地的西北缘,地势低洼,被评估为风暴潮灾害影响下的脆弱区。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后长江江阴以下河段风暴潮位的变化,建立了精细化长江口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数学模型。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后,在9711号“芸妮”和1509号“灿鸿”这两种典型台风作用下,长江口近岸天文潮和风暴增水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计未来100年,海平面抬升70 cm后,长江口平均潮位上升50~80 cm。长江口江阴以下河段及近岸区域增水极值略微下降。增水极值自上游江阴到下游牛皮礁先增后减,增水极值沿程最大值的具体位置与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密切相关。研究可为中长期长江口沿岸城镇防洪排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气侯变暖及极端气候频发,海平面上升及沿海地区风暴潮等海岸洪水灾害加剧,作为沿海城市安全屏障的挡潮闸,增强防洪能力、适应功能要求、创新结构形式等成为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从海岸洪水对沿海城市安全的影响性方面阐明了挡潮闸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沿海地区已建大跨度新型挡潮闸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各类大型挡潮闸的创新性结构特征、优缺点、适用性及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最后从沿海城市生态建设、新型挡潮闸设计规范制定、控制运行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沿海河口地区挡潮闸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6-8日,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嘉兴市遭遇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强降雨,平原河网水位暴涨,多地出现超历史记录的高水位。依据实测资料和暴雨洪水调查成果,分析了此次暴雨洪水的成因、特点以及水利工程在防御洪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与"1999.6.30"洪水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排水挡水能力的同时,加强跨区域洪水调度的能力,减小外来洪水叠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建议,为嘉兴市暴雨洪水灾害及防御对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西控工程对望虞河西岸地区造成的防洪影响,以望虞河西岸为研究区域并结合其水文特性,构建了适合于模拟平原河网地区产汇流过程的MIKE11水文水力模型并利用当地降雨、水位等实测资料进行了率定。通过模拟50年一遇设计暴雨情况下的不同工况,得到研究区域内水系各节点的水位等要素变化情况,并依此分析了西控工程对望虞河西岸地区造成的防洪影响。结果表明:西控工程运行后,研究区域内重要节点的最高水位抬升明显,部分地区有遭受洪水淹没的风险;MIKE11水文水力模型对于分析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沿线闸控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伦敦作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临多重防洪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伦敦城市的防洪理念也逐渐从传统的以防洪工程为主导的抵御和控制洪水向注重预防和灾后恢复的综合性洪水风险管理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伦敦城市的洪水类型和特点入手,介绍英国现行的洪水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从预防型措施、抵御型措施、缓解型措施、应对型措施以及恢复型措施五方面对伦敦的城市洪水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重视城市规划、能够抵御千年一遇风暴潮的泰晤士河口防洪工程体系、生态排水与地下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排涝体系,准确的防洪预警预报体系以及较为完善的洪水保险及救援救灾系统等方面都有许多可取之处,可以为我国的城市防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依托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以永定新河右堤防洪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21/3 Coupled Model FM软件建立风暴潮模型进行洪水演进计算,分别对防洪保护区内遭遇100年一遇、200年一遇风暴潮情景下的淹没水深、范围、流速、历时等洪水风险要素进行分析,估算了由此产生的居民财产、农林牧渔、工商企业、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方面的直接损失。结果显示,永定新河河口遭遇100年一遇风暴潮时,洪水淹没面积20.69 km~2,其中耕地淹没面积0.41 km~2,居民地淹没面积7.46 km~2,受影响人口2.05万人,受影响GDP达235.13亿元。永定新河河口遭遇200年一遇风暴潮时,洪水淹没面积增加17.79 km~2,耕地淹没面积增加1.66 km~2,居民地淹没面积增加3.77 km~2,受影响人口4.18万人,受影响GDP达630.10亿元。各方案洪水损失估算中,工业产值损失所占比重最大,约占65%,其次是商贸业主营收入,约占24%,其余指标在总损失中所占比例均较小。研究成果能够为区域洪水风险管理、防灾避险预案制定及防洪(潮)调度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水位对于河道防洪排水至关重要。以苏北里下河主要入海通道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河和斗龙河等建闸河口为例,采用模型嵌套的方法,以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里下河地区“9711”台风风暴潮期间闸下河段的潮汐水流和风暴潮运动过程,研究了闸下风暴潮水位相对河口风暴潮水位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底摩擦、浅水变形、边界反射等相互作用影响,闸下风暴潮水位和潮汐水位存在一致的变化特性,即高潮位抬升,低潮位下降,潮差(增水)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风暴潮水位的变化幅度大于同时期的潮汐水位,风暴潮过程对于闸下排水具有显著影响。在与闸顶高程一致的上游水位条件下,相比天文潮过程,“9711”风暴潮过程可减少闸门过流流量的20%~25%。  相似文献   

18.
澧水流域上游为暴雨多发区,而尾闾地区防洪标准低,历年采,洪灾频繁且严重,防洪问题十分突出.皂市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澧水防洪主要通过兴建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来解决,其中的皂市工程为澧水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骨干工程.皂市工程建成后,与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江垭水库及拟建中的宜冲桥等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可使澧水流域的防洪形势得到极大的改善,基本实现澧水流域防洪规划所确定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试论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光前  陈敏 《人民长江》2006,37(9):10-12,18
长江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雨量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洪灾分布范围广泛。长江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四川盆地和中下游平原地区;丘陵山地亦时有发生,多表现为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山崩等灾害;近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风暴潮灾害。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和长江防洪治理情况,分析了长江防洪减灾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阐述了防洪减灾思路的转变方向,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