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镜眼距是指眼镜后顶点至角膜顶点的距离。众所周知,负镜眼镜离角膜越近有效度数越大,反之正镜有效度数就会越小。验光师在验光的时候就应该灵活运用镜眼距,才能获得更精确的度数,从而使得患者获得更清晰且持久舒适的视觉。日常试镜架插片验光实践中,有的验光人员不太注意试镜片在试镜架的位置,通常试镜架有4个插片槽,试镜架就以试镜架英文Trial fram es单词第一个字母T代替,试镜架最里面的插片槽为Ta,以此类推,第二个插片槽为Tb,第三个插片槽为Tc,第四个插片槽  相似文献   

2.
<正>验光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一个近视患儿,不同的验光师检查会出现不同的验光结果。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常情况,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近视患儿应该如何验光?儿童近视验光的终点在哪里?笔者在此提出一个精准验光公式:精准验光=检影验光+主觉验光+试镜架技术+最好视力的终点,供行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期有诸多刚参加工作的验光师前来询问:为何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综合验光仪主观验光,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得验光结果却不如快速插片验光准确?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越'认真'遵照验光流程的验光师,验光结果反而越不准!"这一问题比较普遍.难道通过综合验光仪做主觉验光还不如简单的插片验光吗?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后仍需试镜架插片验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后,得到的验光结果虽然已经较准确,但还必须再用试镜架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试镜架比起综合验光仪来,与实际配戴情形更相似。以下是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后还需要试镜架技术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5.
1检查设备存在的问题传统验光依靠试镜架与标准镜片箱,但要完成精确的视光学检查,还必须配备综合验光仪。然而,不少验光师发现,综合验光仪的检测结果与试镜架的检测结果常常不同,配出的眼镜其舒适度和清晰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镜架是验光配镜的基本工具之一,每次插片验光都必须用到它。如何正确使用试镜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般常用的试镜架上,都有3~4个插片卡环,每个卡环宽约5mm,从镜框前面第1个卡环到镜  相似文献   

7.
1术语和定义 1.1客观验光 客观验光是在不与被检者进行问答式交流的情况下,利用验光设备对被测眼的屈光状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常规使用的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都属于客观验光。 1.2主观验光 主观验光是在与被检者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应用综合验光仪或试镜架和试镜片进行验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验光试片箱     
正将验光过程中所需各种镜片按顺序安放在试片箱内的片架内,可方便操作者使用,提高工作效率(见图1)。试镜箱镜片的焦度、柱镜的轴位和棱镜度要求较为精确,其允差值应比市售眼镜镜片小得多,才能对验光结果作出准确的评价。验光试片箱包括光学透镜试片和试镜架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21、绘图说明散光轴向的标准标示法。答:散光轴向的标准标示法(TABO法)是我国通用的标示法。该法是验光师面向患者,因此用图面表示时,受检者的右眼在验光师左手侧,受检者的左眼在验光师右手侧,两眼散光轴向表示,均以验光师右手水平方向为0°,左手水平方向为180°,从0°到180°沿逆时针标示散光轴。水平方向不以0°称呼,而是以180°称之。眼镜验配时,验光仪、试镜架上的散光轴向刻度标示,都按TABO法设计,在散光眼验光经试镜架试戴确认后,开具配镜处方时,也都应按TABO法记录散光的轴向。22、下列轴向系以鼻端标示法表示,试改用TABO法表…  相似文献   

10.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新型的集主观试镜与双眼视功能检查于一体的综合性验光仪器,由于其在设计和构造方面的合理科学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方便简单,现在越来越受到验光师们的青睐。综合验光仪的突出优点在于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有关双眼视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如NRA,PRA,NRC,PRC,AC/A值等等,而这些指标正是每一位验光师在对患者实施完全屈光检查之后进行正确、科学处方的前提和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情况的好转及眼镜业的迅速发展,采用电脑验光者越来越多。那么就电脑验光之效果如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小瞳孔下用电脑验光与检影镜验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样是调节的干扰。所不同的是检影验光时,验光师会采取措施排除患者双眼调节的干扰。如验光师通过对患者的诱导,寻找其双眼的静息状态;令患者注视远方使调节松弛;试镜时近视眼掌握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远视眼掌握最好视力的最高度数等等。而电脑验光仪测试的结果是将患者的屈光状态与部份调节力同时反应出来的。某患者32岁,做会计工作,在一家眼镜店用电脑小瞳孔验光配镜,右—3.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雾视法对部分成年人近视验光的结果影响情况,确定门诊对成年人中低度近视进行验光时应用此法的优点。方法:门诊选取成年人(21~45岁)52例104眼,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排除感染、干眼症、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等影响视力疾病。先后进行裸眼远近视力、自然瞳孔下电脑自动验光,带状光检影验光、插片试镜,然后雾视,再进行相同检查。比较前后裸眼视力、自然瞳孔下电脑自动验光,带状光检影验光结果、主观插片矫正度数。结果:雾视前后的裸眼视力、检影结果,电脑自动验光及插片矫正度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各种验光方法结果均有差异。成年人近视眼在门诊进行验光时,采取雾视法后,进行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主观插片验光可获得较为可靠、客观的验光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眼镜行业,多数验光师习惯采用传统的验光法进行验光,即先用电脑验光仪查出顾客的大概屈光度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插片,使视力矫正到1.0即可。由于此法操作非常简单,为多数从业者所接受。但传统验光法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光轴向和度数也只能依赖于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故对于调节力较强的顾客常会得到错误的矫正结果。要想准确地检查出顾客的屈光不正度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有很多新参加工作的验光人员都会问:为什么严格按照教课书进行综合验光仪验光,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不如快速插片验光的结果准确?前不久,我在担任某学校学生"验配技能大赛"的评委时发现,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接着走访了许多同行,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认真"做验光流程的验光师,验光的结果越不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还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垂直眼位不正是导致眼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常工作中,许多验光师往往忽略了一些检测的基本因素,从而造成人为的垂直眼位偏斜。据以往经验,屈光参差患者在做垂直眼位检查时,如果综合验光仪检测发现患者瞳孔中心没有和镜片光学中心吻合,此时就要注意这极有可能是出现了人为的垂直隐斜,对此,必须引起专业验光人员的高度重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测试时座位太矮,导致患者瞳孔中心处于综合验光仪光学中心下方。如果是采用试镜架插片测试,则是由于患者鼻梁太高,导致瞳孔中心高度低于镜片光学中心。  相似文献   

16.
瞳距,由于年龄、遗传及生理因素,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我们知道,验光配镜需要测瞳距,但在什么时候测量科学呢?根据临床实践我认为,应在验光开始前测瞳距,再根据瞳距科学选择试镜架。 由于工作性质,我参观过许多医院、大眼镜店的验光室,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验光后开验光处方时测瞳距,有的则是配镜时才测。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欠妥。 我们知道,临床验光离不开试镜架,而试镜架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眼镜架,放上检眼镜片,就是一副眼镜,配镜我们知道根据瞳距来配;同理,戴试镜架、检眼镜片这副特殊  相似文献   

17.
插片验光法是指在患者眼前加减镜片,根据视力改善的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镜片以矫正屈光不正的一种检查法。近年来各种验光技术层出不穷,但插片验光法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验光方式,具有设备配备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作为其他验光法的有益补充,且在特定环境中,插片验光甚至具备其他验光法无法此,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验光配镜复验与眼镜处方掌握的基本原则 散瞳验光仍然是一种客观的验光手段,但是客观验光结果往往与配戴眼镜度数并不完全一致,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个体差异和眼的调节功能不同等所造成,所以在复查时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还要根据每个人的主观接受能力配以适度眼镜,但是,一个配戴舒适而合理的眼镜务必做到主观试镜的结果基本符合客观检影的范围,即主客观要求不会出现大的误差,有经验的验光师在检影法或自觉法求得实有屈光度数后,在开眼镜处方时还要根据年龄大小,屈光度数高低,是否戴过眼镜以及职业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全面分析后确定。  相似文献   

19.
验光配镜,验光师开出的处方是否正确合理,关键是检查者与被检查间的沟通与配合,但也有赖于验光师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且验光设备必须完善配套,而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所谓暗室验光与明室验光的测试结果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1现代眼视光学的发展阶段验光0.5时代→验光1.0时代→验光1.5时代→验光2.0时代→视光3.0时代→视光3.5时代→眼视光医学4.0时代→眼视光医学5.0时代1.1验光0.5时代早期的眼镜店没有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靠人工检影,会检影的验光师很少,检影技术高超的验光师就更少!当时的验光是靠"盲插片","盲插片"一直到患者认为足够清晰,或者可以看到1.0视标为止,度数不准确是必然的。所以早期的眼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