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孙景阳  武源 《煤炭工程》2021,53(4):162-165
为减轻煤泥和高硫石油焦两种工业副产品对环境的危害,利用水煤浆气化工艺将其资源化利用,以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作为制浆用分散剂与石油焦混合制浆,考察了煤泥添加量对石油焦的成浆浓度、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焦具有较好的成浆性,分散剂NNO添加量为干基石油焦质量的0.8%时,石油焦的定黏浓度为67.63%|当煤泥添加量提高到20%时,可制备出定粘浓度68.15%的浆体,浆体由胀塑性转变为假塑性流体,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7d后的析水率仅为4.11%,小于未添加煤泥时的6.56%,煤泥的添加改善了浆体的流变性,提高了浆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浆体的贮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应用图象分析仪对碳酸钙粉末进行粒径检测的原理,给出了试验结果及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图象分析仪能准确检测出碳酸钙粉末的平均粒径、最大粒径、最小粒径和粒度分布,且可同时给出粒度分布的直方图。  相似文献   

4.
粉末粒度和填充量对钛注射成形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末粒度和充填量在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工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不同粒度的氢化-脱氢钛粉,进行了多种充填量的MIM工艺试验,粒度为14.10μm的钛粉,充填量50%,可成形性好,相对密度可达97.8%。  相似文献   

5.
毛拥军  张茂 《矿冶工程》2020,40(5):91-93
对某含锰40.73%的进口软锰矿进行了还原焙烧-硫酸常温浸出试验研究。开展了还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石油焦)用量条件试验,确定最佳还原焙烧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60 min、石油焦用量15%,此条件下焙烧获得的焙烧矿经硫酸常温浸出,可获得锰浸出率95.61%的良好指标,为进口软锰矿的有效湿法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粉末粒度和充填量在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工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不同粒度的氢化-脱氢钛粉,进行了多种充填量的MIM工艺试验.粒度为14.10μm的钛粉,充填量50%,可成形性好,相对密度可达97.8%.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混合酸溶液脱除石油焦中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分析了石油焦粒度、混合酸配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对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使用混合酸可以有效脱除石油焦中大部分硫, 最佳脱硫条件为: 石油焦粒度0.1 mm, 混合酸配比为1.0, 液固比为30∶1, 反应时间为24 h, 反应温度为60 ℃。在此最佳条件下, 最大脱硫率达到63.5%。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粒度分布特征参数”的概念,认为物料的粒度特性可以用粒度分布特征参数来精确描述;给出了粒度分布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对浮选中粒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宋璇 《选煤技术》2016,(4):15-18
为了快速检测煤炭的灰分和硫分,以屯兰选煤厂0.42、0.177、0.125 mm三个粒度等级煤样为研究对象,采集了300个煤样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主成分回归(PCR)算法,建立了基于学生氏残差剔除异常样品后的定量回归模型,并与标准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等级0.42 mm煤样的灰分模型效果较好,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27 0和0.039 9,预测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1 1和0.043 9,模型的稳定性较高;粒度等级0.177 mm煤样的硫分回归建模效果较好,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6以上,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 5和0.016 7,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该研究为煤质内部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不同粒径下煤样的瓦斯吸附热力学特性,选择典型矿井煤样进行不同粒径、温度条件下的瓦斯等温吸附实验,利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出各煤样等量吸附热; 根据Langmuir方程建立了含标准平衡压力常数的瓦斯吸附自由能方程,得到其吸附自由能; 通过Gibb-Helmholtz方程获得各煤样的吸附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温度影响因素下的煤体瓦斯吸附过程依旧可用Langmuir方程表征; 不同粒径煤样瓦斯等量吸附热、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均小于0,变化范围分别为-14.19~-22.27 kJ/mol、-4.83~-6.72 kJ/mol和-28.20~ -51.32 J/(mol·K); 随着粒径增大,煤样瓦斯等量吸附热、吸附自由能、吸附熵均增大; 随着温度升高,煤样瓦斯吸附自由能、吸附熵逐渐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煤体瓦斯吸附过程是一种放热、自发、熵减小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微波场中钛精矿不同粒度吸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谐振腔法测定了钛精矿不同粒度时吸波特性,研究了钛精矿不同粒度时与微波场内热源强度P的关系。攀枝花钛精矿和云南钛精矿最佳粒度为-80目+100目或者-180目+200目。在此粒度下,物料的介电常数ε达到最大值,其相应微波场内热源强度P为最高,并通过试验进一步确定微波场中钛精矿为-180目+200目,从而为微波在冶金领域中应用节约能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细镍粉诸多物化性质随粉末形貌、粒径等参量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因此针对超细镍粉的粒度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确定激光粒度仪测定超细镍粉平均粒度的最佳测试条件,选用湿法测定方法,以多孔状、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对研究对象,研究了分散剂种类、超声时间、分散剂质量分数、遮光度及采样轮数等参数对超细镍粉平均粒径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选用的6种分散剂FMES、L64、CAB、PECPM、CTAC和G-18中,添加FMES分散剂测得的超细镍粉D50值最小,而添加G-18分散剂测得的超细镍粉D50值最大,表明FMES分散剂改善了3种形貌的超细镍粉在水中的团聚,使粒度测量的准确性更高。当超声时间为8 min时,孔状超细镍粉测得的D50=4.403 μm,片状超细镍粉测得的D50=1.345 μm,球状超细镍粉测得的D50=1.289 μm。随着超声时间持续延长,3种形貌的超细镍粉测得的D50值逐渐趋于平稳,其中片状和球状形貌超细镍粉测得的D50值与电镜测试结果较为相符,而孔状超细镍粉D50值与电镜测试结果差别明显,表明激光粒度仪湿法测定不适用于孔状形貌的镍粉。采样轮数与粒度测试值具有强线性相关性,超声时间为8 min时,相邻两轮的测试结果更相近,从而确定了适宜的超声时间为8 min。综上所述,确定了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平均粒度的最佳测试条件为:超声时间8 min、分散剂FMES质量分数1.5%、遮光度10%—20%。在最佳测试条件下重复测试6次,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的平均粒度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颗粒物料管道水力输送不淤临界流速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分析及对现有不淤临界流速公式比较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的试验数据拟合出了一个新的不淤临界流速计算公式, 并利用前人的试验数据对这一新公式进行了验证, 与其他不淤临界流速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该公式的平均误差在15%以下, 满足不淤临界流速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依托自行设计加工的含瓦斯煤瓦斯解吸规律实验系统,以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规律为理论基础,采用模拟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不同粒度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进行了模拟测定。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出粒度对煤的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最后对粒度对煤的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伍红强  邱廷省 《金属矿山》2021,50(4):101-105
为了查明嵌布粒度细的赤铁矿很难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的原因,研究了不同粒度赤铁矿、石英单矿物在不同药剂条件下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pH值为12、淀粉用量为20 mg/L、CaCl2用量为120 mg/L、油酸钠用量为300 mg/L时,赤铁矿单矿物浮选指标最佳.赤铁矿与石英人工混合矿在单矿物浮选最佳试验条件下进行混合矿浮选试...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云南何兴煤矿煤样,用动态图像法测量了1~3 mm煤样8份,每份20 g。实验发现:动态图像法测量粒度分布实验重复性好,测量数据可信度较高;费雷特最小直径、最大内切圆直径按颗粒数量统计基本一致;实验测定煤样煤颗粒粒径分布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1 217μm,分布左偏;煤样随着颗粒的增大,颗粒的形状越不规则,导致按颗粒数量、颗粒投影面积、颗粒体积的统计差距较大;煤样的椭圆率分布曲线近似正态分布,圆度分布右偏较大;随着粒径的增大,粒形变化越大,研究煤样的吸附解吸等特性时需考虑粒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测定时要求的给料粒度为-3.2 mm,这在某些情况下很难获得,因此,研究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与待测定物料粒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对拓宽邦德球磨功指数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对选矿厂二段磨机和再磨磨机的精确设计及计算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均质物料石英和非均质物料铁矿石为试验物料,采用邦德功指数测定方法,研究了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随给料粒度及产品粒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邦德功指数与给料粒度、产品粒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控制筛孔尺寸范围内,随控制筛孔尺寸变小,邦德球磨功指数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且石英增大的幅度大于铁矿石增大的幅度;邦德球磨功指数与控制筛孔尺寸(μm)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关系式描述;给料粒度越细,磨矿循环达到平衡时其产品粒度(P80)越粗,但当筛孔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产品粒度变化不明显;无论是均质物料石英还是非均质物料铁矿石,邦德球磨功指数随给料粒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二者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均质物料石英的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适用范围为给料粒度1.7~3.2 mm,非均质物料铁矿石的适用范围为给料粒度0.9~3.2 mm,前者较窄,后者较宽,小于上述范围,则需对测定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