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充分认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来讲决定于高校人才队伍的质量。必须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要把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培养和会聚一批帅才、将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优秀群体,全面提升高校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要以改革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完…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后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企业经营由规模型向价值型转变,协同推进,提质增效。文章基于井矿盐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分析,界定其高质量发展内涵,提出四维高质量发展策略体系,即“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延链发展、人才兴企”,并从“业务生态、创新研发、精准营销、智慧协同、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其实施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作用凸显,以主体人才为核心、支撑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为基础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形成各类人...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成一支适应粮食行业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技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1月10日,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食品安全与营养人才队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卫生系统视角对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工作的专/兼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进行分析,为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统计描述、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食品安全与营养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人才建设的策略建议。结果 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人才面临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技术能力不强,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紧缺、人才管理制度机制粗放等问题,建议坚持服务需求和问题导向,聚焦主要职责任务分类施策;以学科为抓手,建设食品安全与营养领域人才高地;完善食品安全与营养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能力;创新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机制,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结论 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食品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人力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队伍则是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企业资本。只有全面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才能不断适应企业深化发展的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团队,确保企业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以全员素质提升为目标,以优秀人才选拔为核心,加大培养与绩效考核力度,全面拓宽职业生涯规划与成长通道,在企业形成"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为现代公司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文章主要通过对电力企业专家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模式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管理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迫近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因。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载体,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之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突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战略地位,把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置于创新战略的制高点。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适应知识和技术创新对人才队伍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就此谈一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风向标     
《今日印刷》2009,(4):28-28
要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用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北京市大型国有粮食企业,肩负着稳定市场、保障供应的重要职责.为了更好地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集团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粮食产业集团的奋斗目标,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措施.几年来,集团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牢固树立经营企业第一要务是经营好高层次人才的理念,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使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正中纺院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规范的人才引进、选拨任用、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体系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纺院秉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立足于全院改革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各类人才队伍的开发和培养,致力于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不断创新,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推进轻工业机械设计项目的发展进程,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可靠、多元的设计模式,以充分发挥绿色设计理念的优势作用,践行轻工业集群化发展要求,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目标,阐述轻工业绿色发展的历程,分析轻工业机械设计融合绿色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并提出了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和谐发展为经营理念,走绿色印刷发展道路。在推进印刷绿色化的道路上,华奥印务愿意与同行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除了做好本企业的绿色环保建设,华奥印务还十分关注印刷行业的绿色环保建设,并身体力行,力促全行业的绿色环保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即将落幕,这一年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抓住关键点,以“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的皮革行业,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将技术研发、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绿色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时尚创意  相似文献   

15.
吕杨 《黑龙江粮食》2023,(8):121-12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面对诸多生态问题,要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路径,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6.
剖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对绿色设计理念原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着力于提升设计师对绿色理念的理解水平通过绿色设计来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国发〔2015〕4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5〕72号),结合福建省实际,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福建省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并于日前印发实施。根据规划,福建省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导发起的全球性倡议,目的是推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加强各国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做到民意民心相一致的社会要求。创新创业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国际化人才,符合当前创新的发展理念。本文以"一带一路"的发展为背景,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给出了合理的角色定位,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人才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要想立于市场不败,则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电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拓展,全面推进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一些电力企业也在推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设计。文章主要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的背景及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和方法,以期对提高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以及财政部正式发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指南要求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