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了L形平面不规则预压装配式PC框架,设置多种不同工况,研究了拆除各个位置承重柱后该框架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机理。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结构可提高结构整体的最大抗力;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可提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并在悬链线阶段提高效果明显;柱失效位置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有着重大的影响,转角柱的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介于内柱与长边中柱之间,其破坏位置越低、破坏时间越早,破坏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为其工程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一榀三层三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为计算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对装配式结构和现浇结构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计算.结果装配式结构的承载力要低于现浇结构,刚度退化过程中装配式结构的侧向刚度小于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加载后期耗能要小于现浇结构,但装配式结构的延性要优于现浇结构.结论装配式结构的破坏模式与现浇结构有一定区别,设计时应在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利用损伤原理,根据试验情况,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一种适合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并进行了损伤与弦转角的关系分析,从而对其损伤机理、损伤过程及损伤的影响因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结论建立了HSRC柱/HRC梁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结构的损伤经历3个阶段,在其他条件都相同而轴压比不同的情况下,轴压比越大其损伤值越大,其延性也越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而核心区配箍率不同的情况下,核心区配箍率越小其损伤值越大,其延性也越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装配式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对2个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试件和1个现浇普通混凝土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加入工字钢的装配式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发生梁端弯曲破坏,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普通现浇节点和采用钢板焊接端板连接的节点均发生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而装配式混凝土节点核心区破坏程度较轻;在节点核心区及后浇区加入钢纤维能减少裂缝宽度,延缓裂缝传播,减轻核心区混凝土剥落程度,改善节点破坏形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的极限荷载、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均得到提高,刚度退化得到减缓,从而改善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填充墙对框架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框架变形能力强、延性好的优势,采用在钢管混凝土框架柱与填充墙间预留缝隙,填充墙与型钢梁间柔性连接的构造措施。为验证该种连接的可靠性,研究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整体装配式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1个足尺单榀两跨两层框架填充墙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填充墙的损伤演化过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和连接件的变形及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整体装配式填充墙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加载点极限移位角达1/41时,整体结构仍具有稳定的承载力,延性较好;装配式填充墙板-框架间的柔性连接,削弱了框架传递给填充墙板的荷载,延缓和减轻了整体装配式填充墙板损伤;填充墙板与装配式钢框架整体连接可靠,发挥了框架变形能力强、延性好的优势;整体结构后期承载能力稳定,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建筑领域的节能环保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因其具有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被受行业推崇,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然而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若干问题,诸如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管理系统化差等.本研究将BIM技术的工作原理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线,构建了基于BIM的装配建筑一体化管理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7.
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破坏次序明确,失效机制合理,可视为理想的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为了研究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损伤程度,首先建立框架柱、框架梁与防屈曲支撑各构件的损伤模型,通过加权系数法合理地考虑各构件的权重系数与重要性系数,建立楼层的损伤模型,考虑楼层权重系数最终建立了能够反映构件损伤、楼层损伤以及整体结构损伤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模型,并给出了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损伤状态及相应的损伤指数范围。同时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与结构不确定性对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进行IDA分析,对比不考虑结构不确定性与考虑结构不确定性时结构不同损伤程度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在非倒塌状态下,二者区别不大,在倒塌状态下,考虑结构不确定性时对数标准差明显增大。最后对比了采用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本文所建立的结构损伤指标为评价指标时结构的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目前装配式叠合梁常存在后浇区易开裂、构件延性较差、易损伤等缺点,将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应用于叠合梁的底板及后浇区,进行了11个梁试件的纯受弯试验.研究该种试件受弯性能及ECC板厚度、钢筋连接方式、配筋率等因素对其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特征点的承载力与位移,测量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其发展趋势并分析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带有ECC底板和后浇拼缝的装配式梁比普通混凝土梁开裂、屈服、极限状态下的荷载及位移及试件延性均有提高,且ECC底板越厚,提高作用越显著;采用套筒或环箍-插筋的方式均可有效传递钢筋应力;采用带ECC底板的装配式梁可有效控制纯受弯区裂缝宽度,且其破坏时损伤指数更大.其在损伤严重时仍可承受荷载,适合应用于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9.
损伤混凝土梁弯曲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Loland提出的损伤模型,推导了矩形截面的混凝土梁在纯弯矩作用下,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程。基于清华大学的试验数据,本文统计出了Loland模型中各常数的值。将这些常数值代入应力计算方程,本文计算得出了含损伤混凝土梁的最大承载能力,并与材料力学计算的梁承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还详细研究了由于损伤扩展引起地梁中性轴和中性轴曲率半径的变化过程,确定了极限状态下含损伤混凝土梁的应力分布和相应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螺旋弹簧模拟节点连接的半刚性,推导了在节点转动刚度K不同时的单元刚度矩阵,并建立了装配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节点半刚性的影响下,梁端弯矩有所降低,而跨中弯矩增加;当梁的线刚度与节点相对刚度之比ψ0.033时,可按刚接计算框架内力;当ψ4.02时,可按梁柱铰接来计算;当0.033≤ψ≤4.02时,则需考虑节点半刚性对框架内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6):815-822
在回顾与总结以往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双线性弹簧单元模拟节点连接,在不同地震水准条件下保持材料弹性,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并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双线性弹簧单元模拟的节点连接模型是合理的、可靠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工程要求,相比于复杂的非线性节点连接,更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钢筋的存在改变了混混土结构的受力特点,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不能充分考虑预就风筋的影响。本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分析预应力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模型。该模型以杆单元模型为基础,考虑箍筋和截面剪力分布,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混凝土开裂破坏,以及粘结应力。通过尖力混凝土框架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伋基陈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5,13(1):26-27,31
在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通过实测张拉各阶段的伸长值、钢筋回缩损失及其对应的跨中反拱值分析 ,既可以对施工过程实行有效监控 ,也可以检验梁中建立的有效预应力能否达到设计的要求 ,为确保预期的施工质量和满足设计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定性分析的必要性及原理进行了初步论述,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实例分析获得了结构的安定域。结果表明当反复荷载为对称循环变化时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值与静力极限荷载值差别最大,而非对称循环时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简化的分析方法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及其相应的极限承载力,把结构的非线性抗力值等效为线性抗力值,使得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可以按照线弹性理论计算,避免了非线性分析的各种困难,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简化的极限分析方法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及其相应的极限承载力,把结构的非线性抗力值等效为线性抗力值,使得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可以按照线弹性理论计算,避免了非线性分析的各种困难,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梁单元和Takeda恢复力模型模拟梁、柱,采用转动弹簧一阻尼单元和非线性弹性恢复力模型模拟装配式节点,对一个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与拟动力试验进行了对比.采用多工况地震波串联进行一次“长加载”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结构损伤累积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位移相差在15.5%以内;在加载幅值逐级增大情况下,损伤累积仅对各工况开始阶段有较大影响,对结构反应峰值影响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8.
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开发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火灾反应分析的梁单元用户材料模型及子程序.首先,以梁单元截面积分点编号为依据,输入各积分点的温度-时间曲线;然后,利用塑性增量理论,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受拉断裂和受压软化,建立了可用于框架节点火灾反应分析的混凝土材料模型,并且编制了用户子程序UMAT.用该方法对恒定加载与火灾升温耦合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粘弹性阻尼器混凝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弹性阻尼器是抗震被动控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减震装置,本文介绍了粘弹性阻尼器的构造样式及组成材料,建立三种不同阻尼器形式的框架结构,阐述消能支撑的减震工作原理,以时程分析法对装有三种不同形式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中心支撑、偏心支撑与纯框架结构的顶点位移及加速度等.结果表明:设置粘弹性阻尼器中心支撑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并结合足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的耐火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下的温度场分布,探讨了使用ABAQUS分析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组合件温度场分析的方法、参数取值以及精度等问题。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文基于ABAQUS软件和相应的参数选择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场分析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框架节点在三面受火与四面受火情形下的温度场分布特点,比较了两种受火情形的温度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