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目前我国大、中小型合成氨厂的氨合成部分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中压流程,即液氨产品两次分离的典型流程。合成塔出口气在水冷却器中冷却、冷凝到一定程度进入氨分离器分离出液氨产品,气体再进入循环机加压到合成所需要的压力与补充气在滤油器中混合进入冷凝塔、氨冷器进一步冷却冷凝后,在冷凝塔下部的分离装置中再次分离出液氨产品,同时气体也得到进一步净化进入合成塔。两次分离得到的液氨产品经过计量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我厂甲醇生产是以德士古水煤气为原料,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低压合成工艺.其工艺流程为:德士古水煤气经全气量耐硫变换、高温水解、NHD脱硫脱碳、低温水解、精脱硫制得总硫含量<0.1×10-6、(H2-CO)/(CO CO2)为2.05~2.15的新鲜气,进入联合压缩机,经联合压缩机的压缩段和循环段分别加压后的新鲜气和循环气混合,进入合成塔预热器壳层,被来自合成塔的反应气预热到195~225 ℃,然后由合成塔顶部斜向45°进入塔内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由塔底出来进入入塔气预热器管程,被管间的合成气冷却到90 ℃左右,进入甲醇水冷器再次冷却到30 ℃ ,然后进入甲醇分离器;经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绝大部分返回联合压缩机加压循环利用,少部分气体(弛放气)经水洗涤后送氨净化变换系统回收利用;分离器分离得到的甲醇含量为80%~94%的粗甲醇减压送入甲醇膨胀槽闪蒸,然后送往精馏系统(三塔精馏),最终得到甲醇含量≥99.85%的精甲醇.甲醇合成塔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研制开发的绝热-管壳复合式合成塔,设计压力5.69 MPa,塔内共装填催化剂21.4 m3,管间为沸腾水,副产2.5 MPa的蒸汽(减压并入1.3 MPa蒸汽管网).  相似文献   

3.
国内简讯     
《现代化工》2001,21(8)
聚结分离技术应用成功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小氮肥分会不久前组织氮肥行业有关专家对西安海祥洁净工程公司研制开发的聚结高效分离技术在合成氨装置上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观摩 ,并对其技术的应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评议。降低氨合成塔进口气体氨含量 ,是提高合成塔氨净值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合成氨的分离效率又是影响进口气体氨含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一些新的分离技术先后在合成塔前的分氨过程中得到应用 ,其中西安海祥洁净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聚结式分离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专家们认为这种聚结高效分离新技术继承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4.
黄子钦 《中氮肥》1996,(6):45-46
我厂3~#冷凝塔改造使用小结黄子钦(福建三明化工总厂合成氨厂福建省三明市365000)冷凝塔在合成氨循环系统中是二次分离液氨、交换冷量的设备,分离效果的好坏影响到氨合成塔进口气体中NH3含量,也影响氨的产量。我厂氨合成系统(合成塔为1000轴径向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径向氨合成塔的非均相模型,对日产千吨多段冷激式 Topsφe S—100型和多段间接换热式 Topsφe S—200型径向氨合成塔进行了计算比较,后者优于前者。讨论了不同床层进口温度、冷激或冷却气体温度、冷激或冷却气体分率,氢氮比等对氨产量的影响,为大型合成氨装置国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德国鲁依那工厂利用原来的氨合成塔,将其内部进行改装,即把套管式的改为用冷气流控制温度的多层触媒式的,在保持原有的循环压缩机及其他设备不动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氨的产率(最高可达40%)。现在这种多层式的合成塔结构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合成塔内的气体流程如附图所示。混合气大部分由环隙向下,冷却筒壁,进入底部热交换器的管间,被加热到第一触媒层的入口温度,然后通过中心管进入第一层触媒。在这层中气体由于反应而升高了温度,但即与被导入的冷气体混合而降至进入第二触媒层所需  相似文献   

7.
<正> 充份利用新型的触媒,能够降低合成氨生产的能量和成本。但是,工艺操作条件和设备必须改变。1960年初期,乌德公司(西德,多特蒙德市)与林茨化工公司(前称叫Ost(?)rreichisch(?) StfcKstoffoffW(?)rK(?)林茨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种三段触媒,中间间接冷却的新型合成塔。在这种合成塔中,离开每段触媒反应了的热气体被没有反应的冷气体冷却到下一段触媒的进口温度。众所周知,这种(?)SW 氨合成塔,1965年首((?))先在爱尔兰的一家合成氨厂投入生产。从那以后,有七个这种类型的合成塔投入生产。最大日产量达到1000吨氨的能力。这些装置设计,要求进一段触媒层的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系统观念对氨合成塔进行了模拟和优化。认为TopsΦeS-200型氨合成塔是由反应床和换热器组成的不可再分块,并针对实际生产操作时的特点,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入塔温度、氢氮比和冷却气体分率对整个合成塔性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合成塔作了优化研究,为合成氨装置的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颜鑫 《中氮肥》2001,(2):22-23
在以煤为原料的中小型合成氨厂中 ,大都采用两次分离液氨并副产蒸汽的流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该流程已日趋成熟 ,目前一般比较注重合成塔内部结构的改进或合成塔尺寸的放大 ,以达到降低塔内阻力和提高合成氨产量的目的。但由于合成氨余热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使该类合成氨工艺的吨氨能耗一直居高不下 (相对以油、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 )。本文提出在氨合成塔外设置一个塔前预热器 ,利用氨合成塔二出气体的余热来预热一进气体 ,结合合成塔内部结构与外部流程的协调改进 ,达到大幅度降低冷却水消耗、减轻合成塔内换热器负荷、提高合成塔容积…  相似文献   

10.
用兰舒仪法对合成塔含氨气体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影响分析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测定气相中氨含量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是以煤为原料,年产合成氨8万吨,尿素13万吨的中型氮肥厂,冷凝塔内径φ800mm,高10314mm,外壳厚度86mm,设计压力32MPa,内件设计压差0.3-0.8MPa,设计温度:外壳2℃,内件-2℃。冷凝塔换热器是合成系统的关键设备,它是将循环机滤油器出来进入氨冷器前的热气体和氨冷器出来的冷气体进行换热,以回收部分冷量,使进入氨冷器的气体经过预冷,从而节省氨冷器中液氨蒸发量和氨冷器的传热面积,若氨冷器换热面积不够,将制约氨冷器气体出口的温度,从而使合成塔进塔氨含量降不下来,进而制约合成系统的生产能力,从氨冷器出来的冷气体经分离液氨,再经冷凝塔换热器与热气体换热后,提高了合成塔的进气温度,并减少了液氨随气体进入合成塔的可能性,冷凝塔结构见图1,冷凝塔结构上部为换热装置,下部为分离装置,换热器上管板与塔外筒采用平垫密封装置,以避免A进口来的热气混入C出口的冷气里。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六、七十年代投产的合成氨厂有加速改造趋势。凯洛格公司的低能耗高效氨合成塔是它不久前设计的卧式中间冷却式合成塔。但在不适于增设新塔的情况,为了降低能耗和扩大生了能力,该公司就采用立式分流中间冷却式合成塔内件来改造老的立式冷激合成塔。据  相似文献   

13.
合成工段     
合成工段中,高压机送来的高压氢氮气在氨冷器中与循环气汇合并被冷却后进入冷交换器下部分离段,在分离段将冷凝下来的液氨分离出来,然后上升到冷交换器上部换热段的列管管间,与管内由循环机送来的热气体进行换热升温后进入合成塔。冷交换器主要作用在于回收低温气体的冷量,分离在氨冷器中被冷凝下来的液氨。广东省开平氮肥厂第二系统生产能力为5000吨/年,使用触媒量为0.46米。的φ500合成塔。冷交换器为φ500列管一套筒式冷交换器。  相似文献   

14.
合成氨系统氨冷凝塔的液位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液位控制偏高,会使进塔气体中氨含量增高,合成塔的氨合成率下降,系统憋压破坏热平衡,严重时合成塔温度急速下降或跨塔,中断生产。如果液位控制偏低,又会造成高压气体窜入中压容器管线,造成跑气,轻者浪费,使合成氨减产...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省化工设计院设计的φ600系列氨合成系统,系采用回收余热的节能新流程,1983年7月投入运行,至今情况良好,节能效果较显著。现将改革情况简单介绍如下。山压缩机送来的新鲜气体与循环机来的循环气,在油分离器中混合。混合气分离油后,依次进入第一和第二氨冷凝器,冷却至-20℃,然后进入冷交换器下部分出液氨,气体经冷交换器管间,被管内的气体预热至24℃,再进入合成塔内外筒的环隙,温度升至74℃,从塔一、工艺流程及特点工艺流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合成氨尾气本身的压力膨胀制冷,膨胀后的低压、低温气体在高效换热器中返流,冷却正流进入系统的合成氨尾气,随着尾气温度的降低,其中的氨变为液体并与其它组分分离。该系统除了仪表控制用电外, 无需额外动力输入。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回收合成氨生产中合成放空气、液氨贮罐气中的氨,也可用于回收合成氨系统弛放气中的Ar及净化进入氨合成塔的原料气。  相似文献   

17.
我厂合成二车间合成塔径为φ500毫米,内装 A_6C 球型触媒0.67米~3,生产能力较大(精炼气补充量5000~5200标米~3/时),合成塔出口气体温度为180℃左右。原设计流程采用水冷器冷却,每小时需30℃冷水130米~3,带走热量132.6万大卡/时。根据资料介绍,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表明,合成工段可利用的余热  相似文献   

18.
兰舒气体分析仪测定氨合成塔出入口循环气中的氨含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对其影响因素重视不足,将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偏差,笔者根据多年来采用兰舒气体分析仪测定氨含量的经验,总结出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各种因素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徐小军 《大氮肥》2023,(3):145-148
分析氨合成塔异常工况的原因,对比了3种改造方案,确定采用DC-C型氨合成塔。介绍了DC-C型氨合成塔相关参数及内部气体流程,该合成塔投用后氨产量由32.15 t/h提高至44.00 t/h,技术改造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谭湘南 《小氮肥》2007,35(10):20-21
0前言 合成工段的氨分离器是决定合成塔进口氨含量高低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分离效果直接影响氨合成的转化率。旋风式分离器广泛应用于氮肥生产中的气液分离,尤其在合成工段的氨分离器中,气体是在高压缩、高流速情况下进行分离,一般难以取舍实际工艺及经验数据。本文仅选择50kt/a合成氨装置(31.4MPa),对其中的氨分离器的旋流板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