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根据含蜡原油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和热油管路沿轴向的温降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含蜡原油比热容的加权平均方法。使用加权平均比热容,来代替舒霍夫公式中的热容进行热油管的热力计算,与积分公式相比,计算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5%,不仅可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而且还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以节能降耗为目的,运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对含蜡原油的比热容与原油温度的关系曲线及输油管道轴向温降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出了不同介质温度条件下输油管道起点温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端元油和混合油中芳烃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混源作用对原油芳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主要形成于弱氧化的淡水湖相沉积,有机质输入以高等植物为主,低等水生生物也有一定贡献,为成熟原油;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使得原油芳烃馏分中各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呈线性减少或增加的趋势,而相对含量和分布特征则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复杂变化,导致许多芳烃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紊乱;混合油样中的芳烃指标数值不仅取决于混合油的混合比,而且受有关化合物的原始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厂从1979年改炼管输鲁宁混合原油,其原油加工过程中设备腐蚀的严重程度主要视其原油中923油特别是孤岛油的比例大小.开始改炼的混合原油中923油比例不大,混合油含盐含硫较低,在原有的防腐条件下各部位的腐蚀不是十分严重.84年下半年开始,管输原油的混合比例改变,其中胜利油比  相似文献   

5.
以物理化学理论,特别是胶体与界面化学理论为基础,对胶凝含蜡原油的流变学及其使用降凝剂进行化学改性的物理化学原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相同温度时,混合原油中塔木察格原油所占比例越大,黏度越小。混合原油的反常点均在两种原油反常点温度之间,且混合原油中塔木察格原油的比例越大,反常点越高。通过实验数据对已有黏度计算模型进行验证,优选,得出Kendall—Monroe模型对于苏嵯输油管道混合原油黏度的计算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6.
王强  杨眉 《新疆石油天然气》2013,9(1):81-86,8,9
管道运输是运输原油及其产品的理想方式,在原油混合长输管道实施过程中,原油的物性参数对管道工艺设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运用模型计算原油物性参数较实验获取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多个预测模型,最终采用刘天佑修正模型结合陈俊的经验公式计算混合原油的凝点,采用Cragoe修正模型结合蒋文学的经验公式计算混合原油的粘度,是混合原油参数计算较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混合原油的密度、粘度、比热容三个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设计人员的工艺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介质温度条件下输油管道起点温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 ,以节能降耗为目的 ,运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 ,对含蜡原油的比热容与原油温度的关系曲线及输油管道轴向温降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得出了不同介质温度条件下的输油管道起点温度的计算方法。在新的气候和生产状况下 ,原有的外输油起点温度范围已不再是最佳的选择。应用本文提供的计算方法予以调整 ,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混合原油黏度计算模型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配制由3种油田原油组成的混合原油,并测试其基础物性及流变性,共获得用20种混合原油组成的361个黏度数据。在已有的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4个精度较高的混合原油黏度计算模型进行比选,在模型参数可获得的情况下,准确性最高的模型为多组分混合原油黏度模型—Cragoe修正模型I(相对平均偏差为8.2%,303个数据点相对偏差小于15%,占84%)。该模型无论对混合原油牛顿体黏度还是表观黏度的计算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原油在线计量时,如果原油中含水,则用普通取样方法得到的计量精度会受到影响。在取样点的上方安装一原油静态混合器便可提高原油的计量精度。在原油管线上取油样,必须保证油样符合公认的质量标准。如果不符合公认的标准,并且未能查觉,则可能节省或浪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原油计量必须符合计  相似文献   

11.
含蜡原油特征温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劲军  朱英如  李鸿英  柳小敏  江敏 《石油学报》2007,28(4):112-114,118
用旋转粘度计对原油在温度扫描条件下的粘-温关系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原油在低温时呈胶凝状态。根据原油低温凝胶化理论,用常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动态降温条件下含蜡原油流动性变化的特征温度,即开始出现最大成胶活化能时所对应的温度。对于同一种原油,特征温度越高其低温流动性能越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特征温度与原油经历剪切过程的粘性流动熵产呈幂函数关系,并据此拟合出相应的经验式。利用该经验式,通过计算管输原油过程中所产生的粘性流动熵产,可确定原油的特征温度。6种空白原油及4种加剂原油的92组特征温度数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为0.86℃,平均绝对偏差为0.3℃。该关系式可用于管输含蜡原油流动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原油脱水工艺主要有热化学沉降脱水和电化学脱水两种,其中,热化学沉降脱水的效果较差,对重油只能达到1%。目前,国际上对重油电脱水后含水率的指标要求一般为0.2%,而伊朗南阿油田的指标要求较高,为0.1%。因此,需根据工艺流程,通过电化学脱水试验来确定合理的技术参数作为设计的依据。介绍了南阿油田单井油样、混合油样的原油基础物性及采用的工艺流程,并对原油电化学脱水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南阿油田重油及轻重混合油在温度≥115℃、使用DPA-6破乳剂、停留60min时,才能保证电脱水指标达到0.1%的要求,且温度越高、轻油含量越高、含水率越高,脱水后原油的含水率越低,脱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考虑总传热系数沿程变化时原油管道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在管道计算模型中考虑了总传热系数的沿程变化,提出用插值法将土壤导热系数和管线理深表示成距离的函数,然后在每一个分段上分别计算总传热系数、热容、粘度、水力坡降等参数。根据有流型流态改变的原油管道流动特征,建立了计算模型并用数值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BP(back propagation) 神经网络模拟了混合油配比和温度与黏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混合油黏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鲁-宁输油管道混合油的预测黏度与实际黏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混合油黏度预测是可行的,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原油混合时不相容会给加工过程带来不良影响,为弄清原油相容性与性质的关系,测定了不同原油的相容性参数并与原油性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光学检测法可以测定不同类型原油的初始絮凝点,进而计算出原油的相容性参数;两种原油混合时相容性参数呈线性变化,并且原油的混合溶解性参数SBN越大,与其它原油掺混时相容性越好;将原油的密度、特性因数K、胶质和沥青质含量与相容性参数进行关联,所得关系式能用于相容性参数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6.
热油管道温降计算是制定合理的设计、生产运行方案和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环节。传统的温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偏差。为提高计算精度,利用输油管道数字化普及所积累的大量原始生产运行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输油管道温降计算模型研究。以某热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传统温降拟合计算模型和优化BP温降计算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权值函数和自适应变化激活函数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分别采用两种模型对管道温降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BP温降计算模型与传统拟合温降计算模型相比,均方根误差由0.051 1降为0.038 4,决定系数R2由0.882 7降为0.974 6,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0.41%,计算精度显著提高,有效提高了输油管道温降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输油管道长周期运行,部分管段腐蚀严重,穿孔泄漏报警增多.同时治安环境复杂,盗油泄漏报警增多.通过计算,2020年原油管道应急处置率远低于巡查质量要求.原油管道应急处置率低,报警后应急反应时间长,原油泄漏无法及时处理,原油输差亏损加大、易造成跑油污染事件,严重影响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因此,提高原油管道应急处置率...  相似文献   

18.
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凝点影响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剪切作用是影响加剂原油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测试数据及实验室数据表明,剪切作用引起的加剂原油凝点上升幅度与剪切前加剂原油的降凝幅度(加剂原油的凝点与空白原油凝点的差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对加剂原油剪切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建立了对不同原油具有一定通用性并能较好地描述剪切后加剂原油凝点与剪切过程粘性流动熵产关系的数学模型.借助该模型,只须知道空白原油的凝点以及剪切前加剂原油的凝点,即可确定经过一定熵产的剪切后,加剂原油的凝点.对于加剂大庆原油、加剂新疆混合原油以及加剂中原原油的294组数据,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结果偏差小于1℃的占50%,偏差小于2℃的占86.8%,平均偏差仅为1.12℃.该模型的建立为实现对管输过程中加剂原油流动性变化的数值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立含有离心泵和螺杆泵某复杂原油长输管道的工艺计算模型,通过改变稠油的掺柴(稀)比和出站温度,计算该管道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输送能力,探究该管道系统混输稠油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输送混合油黏度降低,管道的输送能力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对于一定产量的稀原油和稠油,管线的最大输量对应着一个最佳的掺柴比;混合原油的出站温度对管道输送能力的影响不是单调的,随着出站温度的增大,管道的输送能力可能会出现先增大、后下降、再增大的变化趋势;高黏混合稠油处于层流状态时输送更节能。总之,稠油的掺柴(稀)比越大,出站温度越高,该管线输送稠油混合油的能力不一定就越大,而是在不同工况下,在一个最佳掺柴比、掺稀比和最佳的出站温度条件下,输送能力最大。这一结论对于掺稀稠油管道输送工艺的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酸性气体偏差因子计算模型,结合Key’s、SBV及RK混合准则和酸性气体临界参数校正方法,计算CO2气藏偏差因子,并与实验测定值对比,评价适合CO2气藏偏差因子计算的模型。研究表明:BB经验公式对CO2气藏偏差因子计算适应性最强,误差小于3%,满足工程计算要求;常规酸性气体临界参数校正方法,很难改善CO2气藏偏差因子计算精度。各种模型中,RK+WA精度最高,SBV+CKB误差最大。当压力35 MPa时,各种经验公式计算误差相应增大,但BB+SBV模型精度仍然很高,其中,BB+SBV未校正模型在42.34 MPa时,误差仅2.64%,适合高压CO2气藏偏差因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