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利用循环函数方法建立热电厂的分项经济指标并评价热电联产的节能效果。在计算供热机组的特性系数及其特性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机组的供热与发电热耗分配的新算法。据此提出了新的分项经济性指标计算模型。新模型与传统经济指标的比较表明,新指标物理意义明确,有利于调动和鼓励电厂和热用户改善热电联产节能效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热平衡方法为基础,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首次将等效热降理论应用于供热机组热力系统循环吸热量的计算,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的通用数学计算模型.经实例验证,该数学模型简捷、准确,将为不同类型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的定量计算和热电联产总热耗量合理分配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供热机组为例,给出以热用户“有效用热量”作为热负荷设计依据的概念.对比2种热负荷计算的结果,表明采用“有效热量”方法可正确地计算用户的用热负荷,并折算成热源点供热量,为节能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利用循环函数法的基本思想,在单元矩阵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热电厂的运行特点和特殊工况,将单元矩阵算法应用于热电厂性能计算时的部分结果进行修正,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的同时简化了计算过程,并且使模型对不同类型电厂的适用性得到加强,为热电厂的热力系统性能计算和节能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供热机组特性分析的循环函数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蒸汽动力循环的局部定量分析方法-电厂蒸汽循环的函数与方程(以下简称循环函数法)并将之用供热机组运行特性的分析,编制了通用的分析软件包,对国内外典型供热机组的分析计算表明,该软件包计算准确,使用方便,极大地方便了对供热机组特性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6.
循环函数法在供热机组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循环函数法在供热机组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中的几点应用,包括基于循环函数法的节能指标体系的应用和循环函法对传统节能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热化发电率求取的有力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50MW双抽供热机组仿真机中汽轮机本体模型的改进工作,改进后的模型是根据物理概念和运行机理,采用理论分析与运行经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的,大大改善了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8.
董益华  王培红  陈强  钟华 《汽轮机技术》2003,45(4):206-207,210
由于供热机组联合供应电能和热能两种不同质量的能量,对于供热机组的经济性评价尚无完善的评价体系,现行的评价方法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供热机组的经济性,但使用不便,计算复杂,特别是可比性不强。以循环函数为基础,利用供热汽流的综合特性系数,将供热抽汽的能量折算为凝汽机组进汽量、作功量和排汽量,进而在折算特性的基础上以凝汽机组的性能指标分析供热机组的运行经济性。计算实例表明:这种折算特性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便等优点,可以用于评价供热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就电厂所采取的热电联产方式做了简单介绍,同时对电厂多台机组运行情况下实现联网供热进行了相应阐述,并以实际案例分析机组联网供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太原第一热电厂五,六期扩建工程四台300MW供热机组组选型,抽汽参数的确定,热网站的汽水系统以及供汽管网等方面设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锅炉水循环安全可靠性在线监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循环锅炉经常出现的水循环故障 ,提出了预报锅炉水循环故障所需要监测的系统参数和中间计算参数的测量方法 ;结合监测的具体参数建立了锅炉水循环可靠性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锅炉水循环校验模型的计算机解法。此水循环监测数学模型可以应用到锅炉的水循环在线监测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系统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应变和响应能力即灵活性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风光储混合发电系统,仅考虑常规机组的灵活性将难以有效处理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为此考虑风电、光伏和储能协助常规机组提供柔性爬坡容量,用场景法描述负荷、风电和光伏的不确定性,并将风光储提供柔性爬坡容量整合到随机日前机组组合模型中。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减轻了常规机组爬坡压力,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蒸发器的自循环推动力至今尚无设计计算方法。作者在关系复杂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抓住动力温度δt0这个本质作为计算模型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深入分析沸腾室内汽化蒸发过程的不平衡影响后,提出了包含不平衡过程的汽化温度影响系数K1和开始汽化深度影响系数K2的修正模型。经过沸腾室出口速度动能的试验测量和计算分析表明,出口动能消耗对推动力的值有明显影响,其幅度为10%左右,对此提出便于循环流路计算的有效推动力概念及其相应的计算模型。为了更全面地考虑过程非线性等其它影响因素,使计算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又使试验研究工作量不致过大和设计计算的简便性,推出采用综合影响系数K处理模式的工程计算式。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将有益于蒸发器自循环推动力问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机组热力系统循环吸热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常规热平衡方法为基础,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首次将等效热降理论应用于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机组热力系统循环吸热量计算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经实例验证,该数学模型简捷、准确,为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的定量计算和在线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模型估计的转子裂纹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转子裂纹故障的早期诊断与预示是当前转子动力学领域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模型估计(MMAE)的转子裂纹故障诊断方法。针对Jeffcott转子建立了正常、裂纹转子模型和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多模型自适应估计器,通过裂纹故障的仿真分析和故障多模型估计表明,该方法对早期诊断和预示转子裂纹故障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动力工程》2012,32(2)
以泰州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对象,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简化,采用集中参数的方法,建立了从省煤器、蒸发受热面、过热器到汽轮机的综合模型.建模过程中,将相变点的位置作为独立变量置入模型,成功解决了超超临界工况下机组动态仿真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二次建模,便于计算机的仿真实现.在仿真模型上进行了阶跃扰动试验,试验结果与实际机组的动态特性基本一致.该模型的建立为超超临界机组系统工程分析和仿真机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超超临界机组RB过程除氧器暂态特性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机组甩负荷时给水泵有效汽蚀余量下降、给水泵组可能发生汽蚀的问题,在试验基础上,通过对除氧器辅机故障减负荷(RB)暂态过程的理论分析,给出了超超临界机组除氧器暂态特性和给水泵最大有效汽蚀余量ΔNa,max的计算模型,并对试验数据和试验过程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用模型精度较高;降低除氧器水容积的波动幅度,或者在除氧器布置高度不变时减小下降管长度,均能减小ΔNa,max.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直接空冷机组的过程机理,建立了一个经济背压计算模型,分析了背压变化对发电机端功率和风机电耗的影响.以某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研究对象,借助所建模型计算了不同负荷下背压变化所产生的发电量收益,得到了经济背压随负荷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直接空冷机组的经济背压随负荷升高而升高;不同负荷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运行在经济背压下的收益不同;在低负荷下运行时,优化背压参数,使其运行在经济背压下,所产生的发电量收益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投资成本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现有的燃气轮机整机投资成本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运用最新工业数据对现有模型进行了更新。进而,总结和验证了燃气轮机成本数据随功率呈幂函数关系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了新的燃气轮机投资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工程的报价和实际造价,给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燃用天然气的燃气轮机成本模型。最后,分析了合成气燃气轮机的改造工作和改造费用组成,并对合成气燃气轮机投资成本的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因超临界火电机组协调系统建模精度不高,进而影响先进控制算法控制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立-组合式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中。首先,利用子空间辨识方法分步求解分立的子系统模型,之后将分立模型进行组合得到机组的整体模型,以某60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多组实际数据为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模型输出参量的拟合度可达到90%以上,从而解决了传统机理建模中假设条件较多、机组动态特性不足等问题;其次,以所建立的分立-组合模型为基础,分别应用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算法和常规PI解耦控制算法中,由于MPC拥有对多进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更好的适用性,并可以在每个周期内求解带约束条件的最优解,使得控制量在超调量方面幅度下降了近20%,调节时间缩短30%以上,从而体现了所提改进算法在机组协调系统控制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