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践性的办学特点和高等职业教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必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把握好几个关系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的两个特征。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其建设也应体现自身鲜明的"高职"特色。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视域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张同文 《河南建材》2022,(2):155-156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主要载体,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据地.加快产业学院的建设必须确立建设机理以及行动路径,从而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将创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促使高职产业学院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自身、企业以及产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助力高职院校取得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
"委托实训,合作育人"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作既解决了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又解决了高职院校技能培养的短板,在合作中还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师资水平。事实证明,"委托实训,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对促进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办学情况及运行机制,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3)
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直接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为迫切。本文针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具体的构建路径,希望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青  朱松节  宣晴 《现代装饰》2014,(2):125-126
正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型的发展态势是以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基础,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高等职业教育创造了大好机遇。高职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现代教育模式,关注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是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的综合载体,从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来看,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探索的并总结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研。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积极吸收和借鉴企业先进文化,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突显企业文化的特色,融入本地域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营造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院十周年来,逐渐形成了较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伴随着学院发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营造更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4)
高职教育在为社会输送职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充分重视探索校企合作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对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包括企业配合、校企联合及校企实体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优化对策,包括优化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及优化企业参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7)
高等职业院校时刻秉承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理念,尤其作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直接映射出今后行业长久化发展观、价值观等精神共识。所以在全面拓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期间,行业文化的借鉴吸纳实效不可忽视,毕竟其是创设高职教育特色品牌,提升今后市场竞争优势的特殊适应路径。因此,笔者决定针对今后我国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全新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加以深入探究解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文化因其独特的"职业性"而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有所不同。该文以作者供职的高职学校为例,探索基于"职业性"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及建设路径。该文认为,可以通过校企文化对接与所在区域文化相融合等途径,实现基于企业文化的大学精神文化,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行为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的校园物质文化,建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从而突显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校园建筑及环境等物化形态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筑根据其特征总会蕴含着不同的隐性文化功能。高职建设类院校因与建筑行业的天然联系,它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建筑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培养鲁班传人、争创鲁班奖”这个核心融合贯通,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功能。透过经典案例,分析高职建设类学校校园建筑文化功能的表现形式,为校园建设、校园文化传承、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宣人高难的校园景观能传达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如此对校园环境的号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规划设计理念及规划设计策略来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脉是一所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价值存在和个性特点,其在校园规划中的传承主要体现在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小品和符号标识等方面。该文通过对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规划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对应的空间组织的分析,探究川美校园规划中的新老传承和文化脉络,探寻大学文脉传承在规划层面的一般性策略,以指导新校区规划设计中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人才"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我国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近几年利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效,尝试性地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建筑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自己意见与建议,希望对深化我国高职建筑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亚再 《福建建筑》2010,(10):80-82
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技师,职业技术类学院收费低,还贷能力差,新校区建设的投资控制是新校区建设关键问题。新校区建设的业主方项目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投资失控,导致未来学校的财务风险。根据全寿命期成本理论,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整个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根据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理论,对建设投资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组织建设,控制重点识别和新校区建设的全过程控制,科学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使学校新校区建设使用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将工程投资控制在期望值内。  相似文献   

16.
基于SuperMap的校园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园建设现状图为基础数据,利用Visual Studio 2005 VB.NET开发语言实现基于SuperMap的校园导航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基本地图导航功能,而且还能够完成具备人性化的信息查询、路径分析选择、三维地图可视化导航、网络校园导航等功能,具备一定专业化的地图输出前的编辑功能和地图输出功能,能为外界人士及校友提供了解学校的平台,为学校日后建立科学、智能、网络一体化的综合校园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西北地区职教院校发展现状及困境,以及教育资源整合趋势,分析了其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研究动态,提出了西北地区职教院校规划及设计的研究展望,即应进行具有地域针对性的细分研究,建构适宜的校园规划模式,以及进行建筑空间计划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校园景观是在体现文化精神的氛围下,同时与基地内地理环境充分融合的综合景观体系。针对山地校园的空间特性,提出了山地校园景观空间营造的两个原则——自然主导性和特色文化驱动性,并以沈阳药科大学本溪校区景观设计为例,在充分理解场地现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文脉以及地域文化,对山地校园景观空间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史馆承担陈列学校历史、展现学校面貌、记录教育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其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众多高校的重视。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分析高校校史馆室内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为例,探讨绿色校史馆的室内设计,并由此归纳出生态学视角下的绿色校史馆空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俞运言 《安徽建筑》2009,16(1):125-126
职业技能鉴定既是对劳动者职业技术水平的一种考核与认定,也是企业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结合中铁四局的职业技能鉴定实践,对此作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