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对软件系统中潜伏的故障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利用传统的G-O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失效费用划分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无线网络使穿戴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根据是否会严重影响穿戴计算机的网络通信能力,将其软件系统的故障分为两类:①一般故障,不影响或较小影响系统的网络通信;②通信故障,严重影响甚至阻断系统的网络通信.利用前面建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建立了一个穿戴计算机软件系统可靠性增长模型,并对一组数据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可靠性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特性,其定量评估和预测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个可用于软件测试之前的早期可靠性预测仿真模型。此仿真模型通过考查影响软件可靠性的过程因素,采用基准比对思想,利用软件过程度量数据,根据相似度比较,预测软件的残留缺陷数。由于该仿真模型仅需要静态历史数据,故可在软件测试之前,用于估计软件的残留缺陷数,从而预测软件的可靠性,为后期软件过程的改进以及软件测试计划的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文斌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6,(5):150-151
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软件可靠性建模和评估的UML剖面,标识了这个剖面的主要组成包并且给出了需要包括在这些包中的基本元素的详细定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基于Logistic测试覆盖率函数的软件可靠性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测试覆盖率是测试充分性和测试效率的有效度量指标,其与软件可靠性以及缺陷覆盖情况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并且结合测试覆盖率信息的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估和预计效果将会得到有效改进.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软件结构特征及学习因素的综合影响,测试覆盖率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先增后减的趋势,Logistic函数恰好非常适合描述这类S形变化趋势,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因此,针对基于Logistic函数的测试覆盖率函数以及软件可靠性建模等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基于Logistic函数的测试覆盖率函数;在该函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Logistic测试覆盖函数的缺陷预计模型;然后,将NHPP可靠性模型的建模过程与Logistic测试覆盖函数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者虑测试覆盖率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若干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提出的基于Logistic函数的测试覆盖率函数、缺陷预计模型以及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函数或模型对数据的拟和精度,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庞红彪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97+242
通过对软件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照软件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中的错误或缺陷,对有关可靠性指标进行反复度量,明确软件错误的分布以减少其对软件需求分析可靠性的影响,进而对相关的错误或缺陷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Wen-LiWang等人提出的基于构架的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改进,克服了该模型在不同结构中存在的对连接器的可靠性考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在混合结构中如何构造状态转换矩阵的方法,极大的拓宽了模型的应用范围,为分析构件、连接器和某种结构对整个构架可靠性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软件可靠性建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未确知理论应用于软件可靠性建模研究,采用其分析软件故障过程,用未确知数学描述软件失效特征计算软件可靠性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未确知数学理论的软件可靠性模型.新模型改变了传统的建模思路,跳出了传统软件可靠性建模过程中关于失效强度变化的各种统计分布假设的束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改善了模型应用中的不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分析了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针对安全软件测试剖面和操作剖面有不同的故障检测率,以及软件故障剔除时有引入新故障的可能,通过改变Jelinski-Moranda(J-M)可靠性模型相关假设及参数,提出了一个既能描述安全软件测试剖面与操作剖面不同,又能描述故障引入率的软件安全性评估模型;并给出了该安全性评估模型的性能度量.最后,对同一组铁路信号控制安全软件的失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J-M评估模型比原J-M模型有着更好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2014,56(8):839-849
ContextSoftware Reliability (SR) is a highly active and dynamic research area. Published papers have approached this topic from various and heterogeneous points of view, resulting in a rich body of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The counterpart to this is the considerable complexity of this body of knowledge.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obtain a panorama and a taxonomy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ing (SRM).MethodIn order to do this, a Systematic Mapping Study (SMS) which analyzes and structures the literature on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ing has been carried out.ResultsA total of 972 works were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the Systematic Mapping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more than 500 selected primary studies foun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an increasing diversity of work.ConclusionAlthough it was discovered that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 (SRGM) are still the most common modeling techniqu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both the modeling based on static an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dels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c learning techniques are increasingly more apparent in literature. We have also observed that most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ing efforts take place in the Pacific Rim area and in academic environments. Industrial initiatives are as yet marginal, and would appear to be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US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