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钢球表面缺陷是衡量钢球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成像中的非人为噪声的特点,使得钢球图像的边缘检测比较困难.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及小波变换系数模局部极大值来检测钢球图像的边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检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MAS小波变换多尺度相关的噪声污染图像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二进MAS小波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分析,由于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充分刻画了图像的奇异点,利用模极大值得到所有的奇异点包括边缘和噪声的图像;利用边缘和噪声具有不同的Lipschitz指数造成它们的小波变换模在不同尺度下的不同传播特性,根据小波变换模尺度相关性区分边缘和噪声,得到边缘轮廓不太光滑的图像;将两幅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最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噪声污染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  相似文献   

3.
薄储层的识别一直是地球物理技术预测的难题.在石油勘探中后期地区,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应充分利用已钻井提供的储层参数信息,在横向上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反映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优势属性分析成果,通过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达到有利储层横向预测的目的.多属性联合反演方法在桩西潜山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预...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水天线检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水天线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海面背景图像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性,依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在多尺度上的变化规律,综合了各尺度信息,对水天线进行检测,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基于高斯滤波与矢量微分算子相结合的近似小波多尺度边缘算法。该算法分别选定大小2个高斯滤波器的尺度,并将其分别与原努图像作卷积,从而得到图像的多尺度信息。以矢量微分算子为卷积核与滤波后的图像进行运算,在获得的梯度向量上,沿相角方向取模为极大值的点为边界点,将该方法用于边缘检测,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渤深6块潜山储层位于沾化拗陷渤南凹陷北部,埋藏深度4100~4900m,储层发育及成藏规律复杂。为 了高效开发渤深6块,必须引进和优化潜山油藏描述技术,然后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化并创新使用。采用地震 资料目标处理、叠前深度偏移、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等基础资料处理技术;用多井地震合成记录综合标 定、变速成图等技术准确描述潜山形态。多井采用了斯伦贝谢成相、核磁共振测井、多尺度边缘检测平面预测等 先进技术,最后根据录井、测井等多项信息进行综合判识并量化。应用结果表明,渤深6块15口新井全部钻遇 设计油层,且均自喷生产,投产平均产油能力84t/d,产气5×104m3/d,油藏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变质岩潜山储集层具有形成条件复杂、储集性能控制因素多、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声波时差不能满足储层预测要求,传统储层预测技术面临严重挑战。以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在地质、测井、地震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地质问题和反演目标,以岩石物理学为基础,从多种测井曲线中优选并重构出能反映储层特征的拟合曲线。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该曲线转换成拟声波时差曲线,实现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基于重构的拟声波曲线开展变质岩潜山储层三维反演预测,反演结果有效地指导了该潜山裂缝油藏的开发,开发井储层实钻吻合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精细地刻画裂缝,提出一种基于高频恢复和多尺度分解的裂缝分析方法:首先拓宽三维地震资料的频带;然后对地震道进行多尺度分解,在不同尺度的地震数据体上分别提取相干和曲率属性;最后分尺度分析目标层的裂缝分布特征.某页岩气探区三维地震资料裂缝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恢复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提高相干和曲率属性预测裂缝的精度.根据分解得到的对应于小尺度的地震数据体,能够预测更小尺度的裂缝发育行为.  相似文献   

9.
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包含图像的本质信息.通过分析具有不同特性的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结果,给出了小波高通滤波器序列的构成、长度以及对称性对小波细节系数在方向、强度和形状方面产牛的影响;提出了用于模极大值边缘检测的小波高通滤波器应具有单调方向性和偶对称性.对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算法中的阈值选择、多尺度边缘融合进行了改进,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渤海A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潜山带中部,为古潜山裂缝油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预测对油田开发意义重大。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倾角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分析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裂缝明显存在多期作用,裂缝基本上沿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展布,这与渤海湾盆地应力场变化相吻合;裂缝多为高角度裂缝,裂缝角度多在45°以上(寒武系凤山组裂缝甚至超过了80°);应用地震资料,以地震属性和反演方法相结合,对A油田下古生界裂缝发育带进行半定量化预测。A油田下古生界上油层组裂缝较为发育,平面上主要发育在油田中南部,下油层组裂缝发育较弱,这为油田后期综合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同类油田的裂缝预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