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促进“85”期间三维地震勘探的开展,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于1990年10月10日至16日在物探局召开了三维地震勘探效果总结报告会。总公司阎敦实总地质师到会就三维地震勘探使用和作好三维地震勘探效果总结作了重要指示,物探局吴奇之副总地质师就深化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效果作了发言。各油田和物探局的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各单位向会议提交了29篇报告。这些报告充分展示了十年来石油物探系统三维地震勘探取得的显著技术进步和丰硕成果。报告涉及早期三维、滚动勘探和开发,以及油田开发后期的三维地震勘探使用效果;构造、断层、地层岩性、生物礁等不同油藏类型的勘探效果;大面积地面障碍的三维地震特殊采集方法以及利用人机解释系统、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测井信息进行三维资料综合解释的效果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国三维地震勘探采集了179块,满覆盖面积达1,6万km2,处理了1.02万km2,占采集量的63x10-2,解释或初步解释的面积为8300km2,占采集量的50x10-2,占处理量的81.4x10-2,在站处理为6600km2。由三维地震勘探提供的钻井井位达1500口,完钻井近1000口(含开发井),获工业油气流井占86.7x10-2。钻井成功率比以往提高30~50个百分点,估计少打干井约360口,可节约费用约7亿元,大致相当8000km2的三维地震勘探的投资。粗略统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几亿t和相当规模的控制储量。  相似文献   

2.
在濮城复式油气田勘探初期,根据1:20万的磁力、重力成果图布置地震测网,用较少的地震工作量很快查清了濮城构造的形态,为布署首批地质探井提供了依据。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常规和特殊地震数字处理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并从地质构造解释、地震地层学、沉积旋回、物源方向及超声波时差分析等方面,对濮城构造进行了综合地震地质解释。发现该构造油源充足,有多套含油气地层。Es1、Es2段油气层具有从北向南呈叠瓦式向上倾方向尖灭的特点。至1983年底,探明储油气面积达40 km2,石油地质储量比1979年增加了一倍。文中以大量的地震地质解释实例详细介绍了濮城复式油气田的勘探历程。  相似文献   

3.
永安镇三维地震工区位于已勘探开发近20年的复杂断块油田区。野外地震数据采集采用条带状宽线观测方式;资料最终显示为50×50(m)网格的三维垂直剖面和4ms间隔的水平等时切片。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控制构造圈闭面积近30km2,布探井21口,其中19口井获工业油流,钻探成功率为90.5%。该区以往采用二维地震成果,布探井86口,其中空井20口,钻探见油成功率只有76.7%。可见在这样复杂的小断块区,采用三维勘探是非常必要的。三维勘探的断层位置准确,断块格局和构造细节清楚,便于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徐敏  刘克难  梅莉 《断块油气田》2011,18(4):453-456
勘探区位于川东高陡复杂地区,工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受多期次多组系应力作用,虽经过了多次二维地震勘探,但仍然难以搞清各构造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及区内断层的断点位置和组合关系.在该地区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施工中,通过优化野外采集施工方式、室内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措施、三维可视化技术精细地震资料对比解释技术,提高了地震...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地质结构特征复杂,勘探研究程度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地质露头、地震相特征、层速度和非震资料对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地质层位进行了综合标定,并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对区内主要断层进行了描述和刻画。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总体表现为"棋盘式"构造格局,发育凹陷区、山前带、凸起区等构造单元;重新修订了石钱滩凹陷和木垒北凹陷范围,扩大了面积;落实了奇台庄山前带范围。研究区现今凹陷为中古生界残留凹陷,凹陷区和山前带地层发育较全,凸起区残留地层较薄。多元综合标定能够较好地识别地质层位,对于低勘探程度、无井钻探地区二维地震的解释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部逆冲褶皱带地表条件复杂,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地震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难度大。在解释横穿玛纳斯背斜构造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中,首先依据地表地质标定浅部已出露的地层和断层,利用常规钻井玛纳1井和玛纳002井的垂直地震测深(VSP)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再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标定出深部可能的断层。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可识别出探井钻遇的一部分断层点。由于横穿玛纳斯背斜二维地震剖面上、中浅层地震反射杂乱,尤其逆冲断层沿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页岩滑脱,导致地层倾角测井无法识别构造增厚的安集海河地层中发育的逆冲断层断点。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异常和玛纳1井、玛纳002井的断层断点井深对比表明,逆冲断层发育与钻井压力变化有关,因此利用钻井监测的地层异常压力以及地层压力系数变化的特点标定出一系列断点井深,并得到钻井地层压力图及邻井断点资料的相互佐证。这两口井的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实测地层数据均表明,在紫泥泉子组地层存在两套压力系统,分割两套压力系统的仍然为逆冲断层。最终,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结果表明霍玛吐逆冲断裂是由一系列叠瓦扇断层组成。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是大庆探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地区之一。该区地震资料信息噪比低,给断层、层位解释带来很大困难,使得构造图深度与钻井深度误差较大。为了提供准确圈闭,考虑到GRIStation解释系统功能灵活方便、具有地震资料处理及多种断层识别方法等特点,将该系统应用于W1井三维地震工区及BXN二维地震工区,进行精细解释。通过二次解释,准确地落实了断层、圈闭,开展了油气藏描述工作,实施中油气勘探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段六拔地区,在二维地震成果基础上钻了6口探井,除官66井获工业油气流外,其余5口井都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其原因是构造形态不清,油藏圈闭类型不清,岩性变化规律不清。后来在此区40.39km2面积上作了三维地震。三维资料的信噪比有了明显的提高,断点清晰,小断层也准确可靠,目的层反射突出,连续性有了较大的改善,并提供了岩性分析资料。在对三维资料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又钻了4口井,其中有两口井见到工业油流。并对三维工区原来未见油的某些井进行重新试油,结果获得了新的含油层。三维地震不但加快了段六拔地区的勘探和开发,而且收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评价哈山山前带的勘探潜力,明确有利勘探方向,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入手,重新认识了烃源岩展布范围,并结合断层、圈闭空间配置关系预测了有利勘探目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等手段识别了哈山地区发育的不整合面,并根据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明确了哈山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认为哈山山前带整体上可划分为浅层和深层2套变形系统,并发育早二叠世弱挤压、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挤压、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拗陷、新生代走滑冲断4个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钻井成果及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二叠系风城组的原始沉积范围,比前人认识扩大了约1000km2。并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整体评价风城组发育优质成熟烃源岩。根据烃源岩、断层、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认为与油源断层相沟通的各类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预测有利圈闭资源量达到亿吨级规模,大幅度提升了研究区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JZ20-2、SZ36-1构造的三维与二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对比分析,清楚地看出三维地震剖面可以使侧面波归位,干涉带分解,有效波加强,断、挠、尖、超等地质现象清晰可靠,并有效地提高了解释成果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定层精度,实现了密线立体空间解释,因而提高了解释成果的精度,使之更接近实钻深度。在解决复杂构造形态和断块,搞清小断层和小构造方面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深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21 000 km二维地震和近3 000 km2三维地震进行深层断裂体系的系统解译研究。研究表明,深层断裂具有以下3个特征:(1)控制沉积盖层构造变形;(2)纵向上规模大,下部断入基底,上部断入飞仙关组,同时伴有花状断裂产生;(3)深、浅层断裂特征明显不同,深层断裂角度陡,以走滑断裂为主,浅层断裂角度相对较缓,以逆断层为主。在大川中地区共解释断裂172条,断裂平面延伸长度3~79 km不等。深层断裂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和分带性,威远-资阳-遂宁-大足一带,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巴中-仪陇-广安一带,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平昌-达州一带,以近南北向为主。深层断裂对该区沉积相带和有利沉积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可以沟通低孔隙和致密储层,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气产能。深层断裂可以控制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同时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有效沟通烃源岩和储集层,控制异源型烃源体系的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2.
川中广安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钻探过程中频繁出现油气显示,展示了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因此,对该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开展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研究十分必要。为此,对过该区的剖面总长度达890 km的29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分析,利用多井进行合成记录标定,开展了以须家河组为主要目的层的精细解释。在分析须二段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已知钻遇出气层段并结合最新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须二段气藏进行了储层预测,获得了储层厚度、孔隙度、储能系数等参数,同时圈定须二段有利含油气区的分布范围。结论认为:①须二段储层相对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庙4井-合川151井,厚度大于10 m的分布面积为173.4 km2;②须二段油气检测有利区总体上呈现北西向或东西向分布,有利区面积共516.2 km2,主要分布在合川-白庙地区,呈条带分布。在此基础上,指明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Marsel探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楚-萨雷苏盆地,面积1.85×104km2,主要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前苏联时期经35年勘探发现天然气储量137×108m3;加拿大Condor公司开展5年勘探发现天然气储量60×108m3;中科华康石油公司获得探矿权后,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力量进行了为期近3年的研究。应用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模式,结合对已有资料的重新处理与解释,研究了地层展布特征、构造演化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和油气运聚特征,预测出探区内存在一个广泛连续分布、面积超过2 500 km2的含气区。通过77口探井的钻探结果分析、相关测井资料中含气层重新解释、地震资料中各目的层含气性特殊处理和追踪、与国内外叠覆连续气藏产状特征比较,检测到Marsel探区内南哈气田的存在并厘定了含气边界、含气范围和含气层有效厚度分布。基于国际PRMS系统评价出南哈气田可采天然气资源储量最佳估值达18 049×108m3,国际评价公司(GCA)审定当前条件下已达到天然气3C级别可采资源储量为5 159×108m3。南哈气田位于中亚腹地的哈萨克斯坦境内,距中国已建成的第3条输气管线不到150 km,其发现将启迪在中亚仍至世界其他地区发现更多类似的非常规叠复连续的油气资源,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江汉HK地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质效果。通过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清了本区的构造细节,并发现了新的小背斜。利用三维资料提供的井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地表地震条件和地质任务要求,提出地震数据连片处理中的静校正建模方法。该方法以全区野外静校正量为控制网格,以折射静校正量为主,进行综合静校正建模,从而解决了该区三块三维地震资料的拼接问题(无闭合差,无相位差),同时查清了该区的小幅度构造、地层不整合关系、断层位置,确保了三块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构造的真实性。此外在三块三维工区拼接处还发现了玛005井北三叠系百口泉组3砂层组岩性地层圈闭,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成熟区预测资源量与勘探发现不符,问题可能在于有效烃源岩(特别是深层烃源岩)及其油气生成潜力没有得到正确地评价。在辽东湾地区,首先利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各凹陷中5套烃源岩进行了分层评价和油气生成模拟实验,计算得到油气生成强度;然后利用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油气的生成模型、孔隙度变化模型及其油气饱和度,计算得到油气排出率,并根据烃源岩与砂岩的不同组合形式对油气排出效率进行校正,得到油气排出强度;最后将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与油气田储量规模进行了相关分析,根据相关性确定有效烃源岩的性质、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在辽东湾地区,生油强度大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5×104t/km2)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00×104t的油田,为有效烃源岩。其中,生油强度大于200×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25×104t/km2)的烃源岩可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 000×104t的油田,为优质烃源岩;而当生油强度低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小于15×104t/km2)时,没有规模储量的油气田,此类烃源岩为非有效烃源岩。与以往以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分析为核心的有效烃源岩评价不同,这种利用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开展有效烃源岩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推动中国东部成熟探区的油气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大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勘探面积约40000 km2,主要发育低渗、低压、低丰度的大型致密气藏。经过10余年的勘探,发现了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5×1012 m3。总结其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技术发现,平缓的构造与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稳定的沉积与储集体大面积分布、建设性成岩作用与相对高渗储层分布、天然气近距离运聚成藏与高的聚集效率等因素是苏里格大型致密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全数字地震勘探、复杂气层测井精细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改造等技术是苏里格大型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