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永杰 《机械制造》2009,47(10):51-52
在高铬铸铁件的生产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稀土进行变质处理,并且进行960℃X3h空冷的热处理,对改善铸件的组织结构,提高铸件的硬度、冲击疲劳抗力以及耐磨性是有利的,这在生产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闫宏伟 《一重技术》2006,(4):58-58,22
焊后热处理是影响焊缝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16MnR与2.25Cr-1Mo异种钢焊缝力学性能的变化,探讨了焊后热处理对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4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标准化退火+淬火回火的基础上,设计了3种不同冷却速率的淬火工艺,分别为油淬火、NaNO3盐浴淬火和水淬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观察了3种淬火状态下的钢料显微组织,发现冷却速率对45钢的马氏体片层尺寸、密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运用拉伸试验机、砂砾冲击试验机,测试了热处理后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性及冲击韧性。结果表明:NaNO3盐浴淬火处理后的钢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性方面均优于油淬火和水淬火处理后的钢;油淬火处理后的钢的冲击韧性最高。研究证明,适当控制淬火冷却速率,可以有效优化45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轧辊的质量往往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重型机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提高冷轧辊的耐磨性与接触疲劳等使用性能,冷轧工作辊的热处理一直是重型机械行业不断研究和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为了满足愈益提高的质量要求,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从各种途径进行试验探索:有的从以铸代锻的概念出发,以耐磨合金铸铁制作冷轧辊;有采用镍铬耐磨铸铁粉和高铬铸铁粉、通过热等静压粉末冶金工艺成型;有从改善冷轧辊用钢的冶金质量和研制新的轧辊用钢方面进行开拓;有从改革热处理工艺与创立新工艺方面作出尝试,其中包括:整体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工频感应加热淬火、双频(50 Hz 和250 Hz)加热喷水淬火等感应加热新工艺,苏联学者发展了冷轧辊的高温形变淬火和等离子体加热淬火。我们最近发展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工具行业热锻模具一直采用3Cr2W8V钢制造,它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但它碳化物较多,分布不均匀,冲击韧度和热疲劳抗力较差,易使模具型腔产生龟裂,且裂纹扩展速度大,脆裂失效快,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增加产品成本。 4Cr5MoSiV1钢是我国7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钢  相似文献   

6.
宋勇 《大重科技》2002,(3):19-21
研究了二次淬火温度对20Cr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20CrMo双相钢铁素体形态与断裂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铁素体连续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时断裂韧性有较大提高,铁素体以孤立形式存在对断裂韧性的提高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5blnNi钢在经历560—620℃,2~6h不同温度和时间焊后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按RCC—M(法国核电设备标准)和JB/T4709推荐的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模拟焊后热处理,其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稀土加入量对21-4N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混合稀土加入后,21-4N钢铸态树枝晶组织明显得到细化,偏析现象减轻,夹杂物尺寸变小,部分夹杂物形态由多边形向椭圆形转变。稀土能减轻轧制织构,改善碳化物的分布。随着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常温(15℃)抗拉强度先是提高,然后略有下降,伸长率是逐步下降的。而适量的稀土(0%~0.20%)能提高21-4N钢高温(500℃)抗拉强度,同时塑性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斜轧半钢磨球及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斜轧半钢磨球的制坏方法、思制工艺及力学性能,所得结果对斜轧半钢磨球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海潮 《工具技术》2011,45(7):41-43
借助能谱(XRD)、硬度测量仪等对热处理后渗铝45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渗铝层硬度大于基体硬度,退火后渗层硬度下降;渗铝后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增大,950℃退火后抗拉强度略高于850℃退火试样,而弹性模量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由于碳元素在灰口铸铁中的大量的存在使得灰铸铁的力学性能表现为较低的抗拉强度,限制了灰口铸铁的应用范围,为提升灰口铸铁的整体铁力学性能,文中从灰口铸铁的基本组成及性能出发,从孕育过程中找出提高灰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办法,并通过对灰口铸铁的热处理研究,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双相化对09CuPCrNi耐候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铁路机车车辆用09CuPCrNi热轧耐候钢,经热处理双相化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耐候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由多边形等轴铁素体晶粒和不规则岛 马氏体组成,其中马氏体含量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经双相化后无明显的各向异性,双相化加热温度对马氏体含量、屈服现象、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伸长率及加工硬化指数(n值)均有显著影响,据此确定了该钢的最佳双相化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耐热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X12CrMoWVNbN10-1-1耐热铸钢进行正火和回火热处理后,观察其微观组织;奥氏体化后采用风冷和油冷,研究淬火冷却速率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正火后采用不同温度回火,研究回火温度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工艺对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7~4PH不锈钢进行四种不同工艺(固溶+时效)热处理,对热处理后该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冲击断口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调整处理的三组试样,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下降,塑、韧性提高,冲击断口均为典型的准解理脆性断裂;经调整处理的一组试样,其强度较其他试样的要低,但塑、韧性与其他试样相比明显提高,冲击断口具有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经调整处理后试样的马氏体组织较均匀细小.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42CrMo钢电渣熔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对42CrMo钢电渣熔铸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42CrMo锻钢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2CrMo电渣熔铸件的原始组织较42CrMo锻件的要粗大,经920℃退火 900℃正火 840℃淬火 570℃回火处理可以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锻钢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等研究了稀土-钛复合变质对铸态和热处理态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钛复合变质效果优于单一稀土变质的,基体中能够生成大量弥散分布的TiC颗粒,使晶粒细化;变质后网状碳化物基本消失,基体连续性明显改善,力学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变质后再经820℃正火+550℃回火,其硬度和冲击韧度达到62 HRC和13 J·c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金相观察、硬度和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温时间的焊后热处理(PWHT)对ASTM 4130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硬度、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WHT后,焊缝组织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和碳化物,HAZ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铁素体和贝氏体;造成熔合线附近硬度较高、韧性较低的原因是组织的粗化和上贝氏体的形成;随PWHT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硬度降低,韧性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保温时间延长,使碳化物逐渐析出,其弥散强化效应和回火索氏体中合金元素固溶强化效应降低,同时,碳化物弥散度的降低也使得接头应力集中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周芳  高甲生 《机械工程材料》2005,29(10):41-43,66
研究了回火工艺对7Cr14V2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Cr14V2铸钢的淬火组织为马氏体、共晶体和粒状碳化物,且粒状碳化物较多地分布在共晶体周围,物相主要由α-Fe、M7C3和M23C6组成;回火后具有二次硬化现象,且随回火次数增加,其耐磨粒磨损性能提高9%,耐冲击磨损性能提高18%。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铸造过程中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了变质白口铸铁,采用金相分析、碳化物定量分析、硬度测试和冲击韧度测试等研究了碳含量(2.2%~3.2%)及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碳含量对复合变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由珠光体+离异共晶状渗碳体向少量珠光体+大块连续的莱氏体转变;通过复合变质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部分网状结构消失,但随着碳含量的提高,复合变质效果变差;经过变质处理后,白口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