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镀锌层黑化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镀锌层黑钝化、着色、染色等黑化处理的方法,重点研究了高抗蚀的黑钝化处理。在比较国内外黑钝化处理剂的基础上,对其钝化机理、钝化液的成份、发黑剂、钝化剂、缓冲剂及稳定剂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研制出ZD-99型黑钝化剂、ZH-99型发黑剂,有较完善的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对着色、染色黑化处理方法的原理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工艺对以三价铬为主成膜剂,添加辅助成膜剂(钴盐),发黑剂(镍、铁盐),活化剂进行常温黑色钝化工艺。通过一系列的正交实验讨论基础液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黑色钝化的工艺,实验结果得到黑色光亮的成品,中性盐雾实验超过72小时,满足工业生产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何明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
机械镀锌的形成过程,不仅只是依赖机械碰撞力,而首先取决于锌粉在工件表面上的吸附,经过富集→吸附→紧实变形→镶嵌形成镀层四个阶段.这一形层方式使锌层结构不同于热浸镀锌和电镀锌,具有匀晶结晶的一些组织和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4.
5.
采用2种定制的热浸镀锌试件,经5000 h中性盐雾试验后发现镀层防腐性能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镀锌层厚度损耗测试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和扫描电镜分析法(SEM)分别测试了镀层的厚度损耗量、盐雾试验前后的晶体物质组成和腐蚀前后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2种热浸镀锌试件在盐雾腐蚀过程中的产物和机理相似,而影响其防腐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热浸镀锌的生产工艺、腐蚀产物的致密程度. 相似文献
6.
无烟助镀剂热浸镀锌的镀件质量和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发了一种热浸镀锌无烟助镀剂,其配方为250 g/L ZnCl_2+20 g/L SnCl_2+12 g/L CeCl_3+10 g/L NaCl+20 g/L KF+1g/L表面活性剂;助镀工艺中助镀温度为60℃,助镀时间为30 s,浸镀温度为(450±10)℃,浸镀时间为30 s。将制备的助镀剂与传统助镀剂进行了比较,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助镀剂盐膜形貌进行了观察,对镀件的外观质量和镀层的厚度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通过极化曲线和全浸试验对镀层的耐腐蚀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无烟助镀剂条件下,助镀剂的盐膜较传统助镀剂盐膜分布更均匀致密,两种助镀剂条件下镀件表面均无漏镀且平整光滑,无烟助镀剂条件下镀件镀层的厚度有所减小,镀层的合金层组织更为致密,相层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镀件镀层的耐腐蚀性相较于传统助镀剂条件下的提高了25%~50%。 相似文献
7.
针对热浸镀锌过程传统助镀工艺的烟尘污染问题,在热浸镀锌工艺中采用无铵助镀前处理制备镀锌层,利用SEM研究了无铵助镀处理对镀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铵助镀时,δ相层变得更加致密;δ相层外面相邻的ζ相变得更加细小且柱状结构表现不明显,部分ζ相分布于η相中.增加助镀剂中的Fe2+含量会加剧锌铁合金反应,导致镀层中合金相层快速增长,出现了板条状ζ相,甚至造成ζ相的异常长大.与传统锌—铵助镀工艺相比,无铵助镀热浸镀锌层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牟世辉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9,28(3):73-75
采用湿热试验法、SEM、XRD等对电镀锌层表面黑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面,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5%,温度低于30℃电镀锌层一般不会产生黑灰,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锌层表面产生黑灰严重;电镀锌时结晶细致有利于抵抗黑灰的产生;锌层黑灰的主要成分是ZnO. 相似文献
9.
钢铁镀锌层纳米陶瓷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钢铁镀锌层纳米陶瓷转化膜形成工艺以及对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锌层的表面形貌,以及对涂层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镀锌层上形成很完整的纳米陶瓷转化膜;并且在形成纳米转化膜后与涂层具有有良好的结合力与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太阳能集热板的吸附着色法,这种方法是将集热板经阳极氧化后,再用无机盐着色。得到的集热板集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用于太阳能热水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辅助电镀沉积工艺方法研究工艺参数对电镀沉积金属镍镀膜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电镀沉积镍镀层时,超声波能够细化镀层的晶粒,降低镀层的孔隙率,同时显著地改善异性工件电镀层的均匀性.当超声波作用时间20 min时,电镀镍镀层的孔隙率为2个/cm2.随着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电镀镍镀层的显微硬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受限曝气式活性污泥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革废水为试验原水,对受限曝气的机理及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受限曝气方式,可经化混合液物相传质效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节省供气量,并使活性污泥微生物在低温下可保持较高的生化反应效率,利用受限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气水比仅为8-9,出水BOD5浓度小珩20mg/L,明显优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处理法。 相似文献
13.
硫酸镉在化学镀镍磷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化学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采用对比试验比较了几种稳定剂对化学镀Ni-P合金性能的影响,综合各类稳定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选取影响工艺性能的3个工艺参数,采取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硫酸镉与其它稳定剂复配时的性能变化规律,得出了较理想的稳定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4.
合理选择化学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采用对比试验比较了几种稳定剂对化学镀Ni-P合金性能的影响,综合各类稳定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选取影响工艺性能的3个工艺参数,采取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硫酸镉与其它稳定剂复配时的性能变化规律,得出了较理想的稳定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由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制取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各因素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复合稳定剂,可在收率高于85%的前提下,获得CaO2含量高于70%的过氧化钙产品。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由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制取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各因素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复合稳定剂,可在收率高于85%的前提下,获得CaO2含量高于70%的过氧化钙产品. 相似文献
17.
低污染中温锌系磷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铜点蚀试验作为评定磷化膜耐蚀性的依据,开发了一种高耐蚀性、低污染的中温锌系磷化液的配方及应用工艺.对不含亚硝酸盐促进剂的低污染磷化液进行研究,用自制促进剂A来替代亚硝酸钠,对磷化液组成和使用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条件实验得到磷化液的最佳配比:硝酸镍质量浓度为20 g/L,氧化锌质量浓度为35 g/L,硝酸体积分数为...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车削外圆机械动力学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应用工程控制理论的方法,对车削过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了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4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对其进行多弧离子镀处理,获得TiN涂层,并用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测量仪对涂层进行物相分析、表面形貌观察、硬度检测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表面的液滴数目和尺寸增大,涂层厚度增加,薄膜硬度也增大;相结构主要为TiN,有明显的择优取向,且随着弧电流的增强,衍射峰强度略有增加.TiN试样在3.5%的NaCl溶液中耐蚀性与基体相当,在1 mol/L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比基体提高了800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