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地区断裂上盘富集油气,而柴北缘中、浅层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圈闭之中。研究认为,柴北缘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油气富集的根本原因是:①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本身不是油源断裂,不能直接向其上盘圈闭提供油气;②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带)在垂向上因封闭性不同而具有分带性,即主断裂带封闭性最强,其上、下带封闭能力变差,这是油气沿断裂带下带运移的先决地质条件;③滑脱断裂主断面之下的下带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其封闭性由上而下逐渐变好,为滑脱断裂下盘多层油气的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因此,有基底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是柴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上盘则存在较大的勘探风险。图6参12  相似文献   

2.
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认为,断裂一般经历破裂、碎裂和碎裂流作用,由二维断层面逐渐演化为三维地质体,呈由内向外“扩展式”发育特点。通过对油气藏与探井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解剖,探讨了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断裂带“四维”属性控制了油气输导方式的转换、幕式输导时限和差异运聚成藏,在断层活动期与停止活动后至完全充填胶结之前的2.9~9.8Ma时间内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具有良好的输导性,推覆体浅部与中—高角度推覆断裂对接,且具有良好盖层的圈闭与深部中—低角度推覆断裂下盘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3.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伟  吴智平  侯峰  孔菲 《石油学报》2010,31(5):774-780
含油气盆地中断层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野外划分,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划分和常规测井刻度标定,总结测井响应特征,并运用指示曲线计算法和交会图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带主要由位于中部的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上、下盘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变形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组成,而且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同一断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内部结构存在差异;空间上,断裂带具有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垂向上的分层性和走向上的分段性。正是这些差异引起断裂带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物性的非均质特点,致使断裂带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能力也存在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断裂在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作用,通过不同方向运移油气聚集与对油气运聚所起不同作用断裂之间关系分析,对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层位不同,垂向运移油气在输导断裂附近多层聚集分布,而侧向运移油气在遮挡断裂附近聚集层位相对较少;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剖面聚集部位不同,垂向运移油气主要在输导断裂上盘聚集分布,而侧向运移油气主要在遮挡断裂下盘聚集分布;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平面聚集部位不同,垂向运移油气在输导断裂凸面脊处聚集分布,而侧向运移油气在遮挡断裂转换带处聚集分布。开展不同方向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研究,为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勘探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海南福山凹陷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机理及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群  庞雄奇 《石油学报》2008,29(3):363-367
对于不同产状的断裂,其油气成藏控制机理与结果的差异很大。福山凹陷主体地区发育深层反向和浅层顺向两大断裂系统。前者形成时间早,活动性差,断距大小适合,有利于形成多种圈闭和对油气的遮挡成藏,控制了福山凹陷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后者形成时间晚,长期多期活动,断层遮挡油柱高度小,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深层反向断裂控制的油气藏位于断裂下盘,浅层顺向断裂控制的油气藏位于断裂上盘,油气主要富集在深层反向断裂控制的下盘圈闭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吐哈再生型前陆盆地北部山前逆冲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需要,结合山前带不同块体构造发育特征分析与已发现油气藏解剖,提出山前带主要发育以走滑断裂体系为主、逆冲断裂为辅的断裂输导体系和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2类输导体系,发育2种主控因素各异的油气成藏模式,即有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输导体系主要受控于走滑断裂及与其配置的逆冲断裂体系,缺乏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控于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结合已有油气勘探发现过程分析,受走滑断裂控制的构造块体的油气扩展方向为构造高点靠近走滑断裂一侧的低断块,预探方向为逆冲断裂带下盘,油藏主体位于构造高部位;缺乏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预探方向主要为逆冲断裂带下盘,油藏主体位于逆冲断裂带下盘靠近生烃洼陷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断裂的输导和封闭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塔里木盆地断裂极为发育,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输导性和封闭性。输导性表现为(1)沿断裂带有丰富的油气显示:(2)输导油气具交替性:(3)沟通下伏生油层与上覆储集层的联系:(4)断层切割众多的不同母质类型的生油层,造成圈闭中不同性质的源者混合。封闭性则因断裂系统及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正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层内的物质流动,以及下盘储油层与上盘泥质岩对接有关:道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裂带断层泥、糜棱岩和断层一盘储集告与另一盘非渗透告对接有关。较高级别的大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较低级别的小断裂对油气主要起封闭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断裂的输导和封闭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塔里木盆地断裂极为发育,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输导性和封闭性。输导性表现为(1)沿断裂带有丰富的油气显示:(2)输导油气具交替性:(3)沟通下伏生油层与上覆储集层的联系:(4)断层切割众多的不同母质类型的生油层,造成圈闭中不同性质的源者混合。封闭性则因断裂系统及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正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层内的物质流动,以及下盘储油层与上盘泥质岩对接有关:道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裂带断层泥、糜棱岩和断层一盘储集告与另一盘非渗透告对接有关。较高级别的大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较低级别的小断裂对油气主要起封闭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扩展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克拉玛依)-百(百口泉)断裂带上盘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经过仔细研究和实际勘探,揭示了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机理、主控因素和油气富集高产规律。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气源于断裂带下盘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由主断裂下盘沿断裂、不整合面、石炭系储集层逐级向上盘运移,形成上盘石炭系油藏,受断裂、老山边缘稠油封堵、上覆三叠系油藏及白碱滩组盖层遮挡,形成平面上满带含油、纵向多段含油的大规模岩性地层油藏。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藏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非均质性强,断裂发育的爆发相、溢流相火山岩分布区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主要区域。该区2005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5000万t,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8亿t,展现了上盘石炭系火山岩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图6表1参17  相似文献   

10.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输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及其输导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通过野外露头及室内岩心观察发现,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高裂缝带,同时影响断裂带输导作用的物质因素主要有断裂带破碎程度、泥岩涂抹和矿物沉淀3方面。根据断裂带流体活动周期性变化特征,在断裂发生、发展和封闭的不同时期,将断裂带的输导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断裂活动期油气沿断裂带的高效运移阶段、断裂静止期前后油气沿断裂裂缝带的连续运移阶段和断裂静止期油气沿断裂破碎带的低速运移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断裂带封闭势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断层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断层规模越大,断裂带也越宽且结构越复杂。这种断裂带对断层封闭性有重要影响;断裂带能否封堵油气,取决于断裂带能否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遮挡以及断裂带连通的孔隙喉道是否足够小,并能够封闭烃柱;断裂带封闭势的值越大,越有利于断层封闭。东辛油田营1断块营32断层由北向南、从沙二段第1砂层(Es21)到第11砂层(Es211)断裂带封闭势逐渐减小,反映了营32断层北部封闭性好于南部,上部封闭性好于下部。这说明了同一条断层封闭的差异性及动态性。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凹陷中央构造带油气藏分布具有"纵向上分层,平面上分带"的特征。为研究同一构造带上油气藏分布差异性,利用前人对断层封闭性评价的方法对莱州湾凹陷中央构造带上控藏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并采用了地球化学手段和盆地模拟手段将构造演化史与其油气成藏史相结合,厘清了莱州湾凹陷中央构造带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史与油气充注过程相匹配是莱州湾凹陷中央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早期活跃的断层活动有利于油气的向上运移聚集成藏,晚期活动较弱的断层相对利于油气的保存;不同断层封闭性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藏平面上分布的差异性,同一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不同控制了油气纵向的分层性。在勘探过程中应结合断层的封堵性来确定勘探目的层位,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断层封堵类型及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断层十分发育,油藏形成与断层通道和封堵多重控制作用密切相关,油藏以复杂断块圈闭为主。通过解剖油藏和落空断块的断层封闭性数据集特征,归纳出断层封闭有4类基本模式,即砂泥对接封闭型(A型)、砂泥混接封闭型(B型)、时间配置封闭型(C型)和主压力封闭型(D型)。在此基础上,对B型、C型和D型按其形成机制和主控因素细化分类,指出了影响断层封闭性的4项主要参数,据此建立相应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体系。新认识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rvoirs in the TZ1-TZ4 well block of the Tarim Basin are complex, and the hydrocarbon enrichment shows differences. The three Carboniferous oil lay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oil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and gas in the middle” in profile and “oil in the west and gas in the east” in plane view.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omplex reservoir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servoir distribution, we studied the generation history of source rocks, the fault evolution and sealing, the accumulation periods and gas washing, and reconstructe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the TZ1-TZ4 well block.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ydrocarbon enrichment differences of oil layers CIII, CII and CI were caused by multiple sources and multi-period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adjustment. The CII was closely related to CIII, but CI was formed by reservoir adjustment during the Yanshan period and was not affected by gas washing after 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Himalayan period, different degrees of gas washing in the east and west led to hydrocarbon enrichment differences on the plane. The Carboniferous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two-stage charging and one-stage adjustment is summarized: oil charging during the late Hercynian period is the first accumulation period of CIII and CII; oil reservoirs were adjusted into CI in the Yanshan period; finally gas washing in the Himalayan period is the second accumulation period of CIII and CII, but CI was not affected by gas washing. This complex accumulation process leads to the hydrocarbon enrichment differences in the TZ1-TZ4 well block.  相似文献   

15.
布署跨封堵断层水平井是一种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田单井动用储量、减少钻完井投资的开发手段.与常规水平井相比,跨断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和分段长度优化需考虑各断块内储层渗透率及厚度差异、封闭断层边界和井筒摩阻等多因素的影响.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基于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了 2种模式下的跨封堵断层水平井沿井筒径向流量分布计算...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可划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火山岩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裂缝不仅为储集空间,还可连通各种孔隙并促进后期溶解作用。在识别裂缝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根据12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按裂缝孔隙度将火山岩储集层分为3级:Ⅰ级,孔隙度大于0.5%;Ⅱ级,孔隙度为0.2%~0.5%,Ⅲ级,孔隙度小于0.2%。火山岩相可划分为边缘亚相、过渡亚相和中心亚相,其中,中心亚相位于火山通道附近,发育构造裂缝和收缩缝,储集物性较好,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过渡亚相的裂缝比较发育,储集物性中等,为有利储集相带;而边缘亚相储集物性差,为不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7.
断裂作用对北大港构造带潜山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作用形成的裂缝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导致缝洞性储集层的形成;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成熟度和油气充注与新生代伸展断层作用有关;潜山圈闭的封闭条件是由基底卷入正断层的侧向封闭、盖层正断层发育特点及其对盖层的破坏程度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付广  李建民 《断块油气田》2014,21(6):707-710
为了认识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了断裂组合、断-砂配置、断裂封闭性及其后期活动与油气富集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断裂对油气富集控制作用明显。其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断裂空间上,地垒和断阶型组合形成的断层圈闭油气富集;平面上,2条或多条断裂组合形成的断层圈闭油气富集。2)当油气沿着砂体侧向运移时,反向断裂下盘断-砂配置油气富集;当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时,油源断裂上盘断-砂配置油气富集。3)断裂侧向封闭性越强,油气富集程度越高。4)断裂后期活动强度越小,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对油气形成封堵。在砂岩含量丰富、造近油源的复杂断块区,断层封堵区域的分析与界定使我们能直接划分由封堵形成的油气藏范围。这类区域以断层两侧岩性配置封堵模式为主。分析岩性对接配置的理想方法是根据断层两侧钻井资料确定断层面的岩性对接,实际上常因钻井资料少而使此法难以施行。在分析、比较多种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后,我们找到一种反演结果可靠的地质统计反演方法,依此研究断层面岩性对接关系。将其应用到民丰断裂带封堵分析研究中,反演出了较理想的岩性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