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大西洋深水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及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当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其构造沉积作用及含油气条件受控于大西洋的裂开、持续扩张漂移和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大西洋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漂移期又可分为海侵和海退2个时期);裂谷期发育陆相河流-湖泊-三角洲相沉积体系,过渡期发育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系,漂移期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和深水碎屑岩沉积体系。以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系为界,南大西洋深水盆地发育盐下和盐上2套含油气系统,盐下层油气系统烃源岩为湖相泥(页)岩,储层为河流-三角洲相及滨岸相砂岩,盖层为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盐上层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主要是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盖层为各个时期发育的泥(页)岩。南大西洋盆地张裂过程的差异性控制了层序发育、蒸发盐岩的分布和含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巴西海上已成为中外油公司投资和关注的热点地区。为降低地质风险,根据物探和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巴西坎普斯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剖析了盆地已发现的4类典型隐蔽油气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蔽油气藏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坎普斯盆地自早白垩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裂谷期、漂移早期和漂移后期3个发展阶段,沉积了非海相、过渡相和海相三大巨层序。坎普斯盆地从下白垩统到新近系具备3套可能的烃源岩,但最重要的烃源岩是早白垩世的Lagoa Feia组烃源岩,目前盆地中发现的所有油气都是来自该套烃源岩。坎普斯盆地从下白垩统到中新统都发现了油气藏,有多种类型的储层,包括裂缝玄武岩储层、Lagoa Feia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Macaé组灰岩、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渐新统海相浊积砂岩储层。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类型是地层油气藏,包括地层超覆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和不整合遮挡油气藏。要继续加强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特别要重视岩性油气藏和裂缝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发育盐下裂谷期陆相层序、过渡期盐岩层序和盐上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海相层序,形成盐下裂谷期成藏组合、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和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盐下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裂谷盆地的发育和基底隆起,有利区位于陆上盐下裂谷盆地发育区。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盐下烃源岩的规模和盐窗的发育,有利区位于浅海区。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第三系浊积砂岩储层的发育及盐上烃源岩的成熟度,有利区位于深水区。  相似文献   

4.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桑托斯盆地深水区发现了Tupi和Jupiter等多个巨型油气田,作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分布规律可为其他盆地对比和借鉴。桑托斯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储层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南大西洋广泛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同时这套蒸发岩对整个盆地的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起着控制作用。结合该盆地发育的Guaratiba—Guaratiba/Guaruja/Ilhabela和Itajai-Acu-Ilhabela/Marambaia两个含油气系统与Guaratiba、Guaruja及Ilhabela等5个成藏组合特征,总结了桑托斯盆地大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与控制因素,对比巴西与西非其他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大西洋深水区盐下裂谷期沉积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2—2012年间,在巴西坎普斯盆地盐下层系接连发现了15个油气田,可采储量7×108t油当量,其中大型油气田11个,凸显了坎普斯盆地的石油潜力,使得该盆地盐下层系成为继桑托斯盆地之后新的勘探热点。坎普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盐下层系是裂谷期(侏罗纪晚期—阿普特早期)沉积的典型陆相沉积体系,包括欧特里夫阶裂缝发育的玄武岩基岩和阿普特阶至巴雷姆阶的碳酸盐岩。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下白垩统LagoaFeia群黑色钙质页岩,该烃源岩有极好的生烃潜力;盆地发育多套储层。坎普斯盆地盐下层系勘探程度低,目前油气探明率只有约50%,油气潜力巨大。坎普斯盆地盐下层系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应是未来储量增长最快的领域。勘探的重点地区是中央隆起带;主要油藏类型是LagoaFeia群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主要圈闭类型是碳酸盐岩岩性—构造型圈闭。  相似文献   

6.
西非地区的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非地区是非洲大陆的主要油气富集区之一,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盆地内主要存在为盐下构造和由盐岩沉积引起的构造,沉积地层由盐下裂谷层序、盐上被动陆缘沉积层序和盐岩层序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序列。石油地质研究表明,烃源岩以盐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储层以河流、三角洲及浊积砂岩为主,盐岩层是盆地的区域性盖层,同生断裂发育,形成各种与断层相关的圈闭类型。油气分布受沉积相带和构造带控制,油气具有垂直三角洲的沉积走向,即平行于构造带走向从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富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加蓬海岸盆地为西非盆地群组成部分,自白垩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期。北加蓬次盆油气成藏以盐上层系为主,油气藏分布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油气聚集带与区域构造带走向一致。上白垩统Azile组泥岩为主要源岩,该套烃源岩在中新世达到生烃高峰。上白垩统Anguille组和Pointe Clairette组砂岩为主要储层,盆地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型,油气以近距离侧向运移为主。盆地存在压力封存箱现象。Anguille组大套泥岩形成了异常压力系统,地层压力系数在1.3~1.66。根据盆地浊积砂体分布特征,认为北加蓬次盆西南部地区上白垩统有效烃源岩和浊积扇均发育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西非Rio Muni盆地经过50余年的油气勘探,在深水区取得显著的勘探成果。该盆地属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分为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盆地内发育3套烃源岩,阿尔布—上阿普第阶海相泥岩和微晶灰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坎佩尼阶和桑托阶深水浊积砂体是盆地的主力产层。盆地重力滑脱和盐拱作用较发育,油气成藏具有以下特征:盐拱冲断控制着有利勘探区带;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油藏类型和分布;储层优劣控制着油藏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桑托斯(Santos)、坎波斯(Campos)2个盆地取得了较大的油气发现,而紧邻这2个盆地的圣埃斯皮里图(Espirito Santo)盆地油气发现较少,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揭示该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指明勘探方向,对该盆地的沉积特征、构造演化、烃源岩、圈闭和储集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初步摸清了该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主控因素和模式。该盆地位于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先后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相应地发育了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受盐岩底辟作用影响,形成特征迥异的盐下和盐上双层构造,其中盐下受裂谷体系控制,总体上表现为倾向分带的“斜向棋盘”格局,盐上为重力滑覆体系,发育了较多的盐构造类型。阿普第阶Cricare组Neocomian湖相页岩为最好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上白垩统-新近系的盐上浊积砂中,以岩性圈闭为主。分析认为,浊积砂的分布和运移通道是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盆地目前存在6个勘探方向,其中靠近陆岸的斜坡区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巴西桑托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盐下下裂谷期烃源岩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盐下储层主要为上裂谷—坳陷期生物灰岩、上裂谷期介壳灰岩;盐岩层在深水区厚度大,呈连续分布,封盖能力强;基底断垒带有利于形成各类构造圈闭,有利的地质条件为盆地盐下巨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基础。盆地北部深水区的基底断垒带是盐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这一区域盐下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巨厚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基底断垒形成的古浅水区有利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断垒、翘倾断块、披覆背斜圈闭十分丰富,周边地堑区生成大量的油气就近运移到地垒区聚集成藏。其他地区盐下层序存在各种风险,成藏条件略差。  相似文献   

11.
伸展盆地裂谷期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充填的叠合断陷盆地,与断陷期完全为陆相地层充填的陆相断陷盆地在形成的板块构造环境、沉积相和烃源岩等方面有显著区别。中国近海叠合断陷盆地一般主要沉积有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3个层系的烃源层,其中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北部断陷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的主力烃源岩,该层系生烃成藏均晚于断陷期沉积的陆相地层。该类烃源岩具有陆源生烃母质和海相生烃母质双源输入的混合特征,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以生气(煤型气)为主,但浅部烃源岩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其生成的油气亦有双源成因的特征。油气源对比研究表明,白云凹陷番禺地区和LW3-1气田油气成藏的主要贡献者是白云凹陷海陆过渡相的恩平组烃源岩,但也有渐新统珠海组海相烃源岩的贡献。勘探实践证明,这种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目前已成为南海北部断陷盆地最为重要的烃源层系,是该区有效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演化历程,具有复合叠合盆地特征。从盆地层序上看,早中生代陆相前陆沉积体系下伏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体系;从烃源岩系和含油气系统特征上看,具有陆相和海相两大套烃源岩系和成油气体系。其中,前陆盆地下伏海相被动陆缘烃源岩的优劣和保存条件是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研究证明,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发育优质烃源层系,热演化中等偏高,油气兼生;海相和陆相碎屑岩具有良好储集条件;海相和陆相蒸发相含膏岩系为优质盖层,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具有形成油气赋存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油气聚集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随着油气勘探发展的需要,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研究,已由浅水环境转向深水环境。美国、墨西哥、中东和北海的深水碳酸盐岩中,已证实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碳酸盐岩重力流储层已成为油气勘探一个新的领域。墨西哥的波查里卡油田塔马布拉灰岩产出石油现已超过9亿桶就是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4.
混合沉积是沉积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区古生界沉积岩石类型多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出现,为混合沉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例。在古生代地层沉积格架系统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各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经过基础性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发育以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为代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以及以早寒武世沉积为代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沉积2种混积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是主要发育于陆源碎屑滨浅海、砂泥质潮坪与碳酸盐缓坡或台地的过渡地带的台地沉积。混积陆棚是指同时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2种沉积的陆棚。研究区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早古生代早期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组合和泥盆纪—二叠纪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台地组合内。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与构造、沉积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经历了裂陷期、裂坳过渡期、坳陷期3个沉积演化阶段,不同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深水区的储层主要包括:始新统—下渐新统裂陷期的河流和扇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裂坳过渡期的(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裂后坳陷期中新统的滨海相砂岩、台地碳酸盐岩及深水浊积砂岩。其中,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斜坡扇、盆底扇、进积楔形体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本区30多口井系统性沉积相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晚古生代自下而上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划分了5种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碳酸盐岩陆棚体系、三角洲体系、泥炭沼泽体系和河流体系。根据岩石类型、颜色、自生矿物、生物化石等特征,进一步将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为7种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分层序研究了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地震相、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为评价晚古生代的生、储、盖条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台西盆地是中国东南海域新生代陆缘扩张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裂陷-坳陷盆地之一。该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①渐新统-中新统海相泥岩和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②古新统-始新统浅海-半深海相碎屑岩;③白垩系海相泥岩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层系。其烃源岩指标分析显示为好的生气源岩,并达到生气门限。这些烃源岩与上覆储、盖层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整体分析基础上,重点对该盆地西部海域的南日坳陷和澎湖坳陷进行了研究,认为白垩系和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为其主要烃源岩,埋深接近2800 m时进入大量生气阶段。通过对烃源岩成烃作用和含气系统的分析认为,以上2个坳陷具备天然气成藏的良好时空配置,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前景区。进一步推测分析认为,南日坳陷构造深部位可能具备根缘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油气成藏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包括古南海形成与萎缩及新南海形成与萎缩2个旋回。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盆地分布与性质,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南沙地块区盆地为漂移裂谷盆地,南部为复合型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盆地,西部为转换大陆边缘剪切拉张盆地,东部为俯冲大陆边缘增生楔盆地,深水区盆地主要分布在陆坡区和南沙地块上。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主力烃源岩发育与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始新世陆相、渐新世早期海陆过渡相、渐新世晚期海相3套烃源岩;南沙漂移裂谷盆地发育晚白垩世-早渐新世1套陆源海相烃源岩;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渐新世、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3套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3套海陆过渡相烃源岩。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大型储集体的形成,南海北部深水区发育4套储集体以深海扇为主,南沙地块发育2套储集体以三角洲与生物礁为主,南海南部以深水扇和生物礁为主;在大河入海口前缘的区域形成大型水道砂体等碎屑岩储集体,在隆起区形成生物礁滩。边缘海旋回控制深水区储盖组合,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油气成藏组合主要为渐新统-上新统,南沙地块区主要为始新统-渐新统下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成藏组合为渐新统-上新统,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成藏组合为渐新统-中新统。南海深水区主要油气藏类型与构造圈闭、深水扇及生物礁相关。南海深水区成盆、成烃、成藏特征受控于边缘海构造旋回,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