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速率分组CDMA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变速率分组CDMA系统,传统分组CDMA系统使用固定的传输速率和扩频增益,在较低和较高负载情况下信道吞吐量低;而变速率分组CDMA系统可根据负载大小实时调整用户数据传输速率。作者针对Nakagami-m衰落信道分析了系统吞吐量和时延特性,证明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无线信道。  相似文献   

2.
针对变速率分组CDMA系统的不足,提出新的自适应变速率分组算法,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定量描述负载和用户数据传输速率最佳匹配关系,该方法不仅能根据信道中负载情况自动调整用户数据传输速率,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较高的信道的数据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对语音压缩编码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编码速率较低以增加系统容量,而且要求合成语音音质较高以保证通话质量。传统的压缩编码方式很难同时满足以上要求,为此,提出了变速率语音压缩编码方法。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变速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分组无线网络信道接入协议ALOHA(夏威夷加性在线链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在性能分析中,主要就ALOHA系统的吞吐量和网络负载两个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ALOHA系统的仿真流程.并就其中的帧到达时间和随机时延的选定进行了阐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提出的仿真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基...  相似文献   

5.
应成勤  葛宝忠  程爱华 《通信技术》2007,40(12):152-154
cdma2000 lx EV-DO标准支持可变速率的高速无线数据业务,它在反向链路上采用分布式速率控制机制.文中提出一种通过控制RateLimit来进行自适应速率控制的方案,并引入离散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此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案在过载概率和反向链路有效吞吐量两个指标上优于lx EV-DO标准中的方案,因此,提高了反向链路速率控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变速率语音压缩编码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采用,使得通信系统的效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文章分析了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当前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主要标准,并重点介绍了两种最新的语音编码标准VMR—WB和ITU—TG.729.1。最后指出了变速率语音编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2017,(7):36-39
文中给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插值算法的光OFDM信号变速率传输方案及数据处理过程。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对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插值处理,实现光OFDM信号的变速率发送;s在接收端利用反插值求n运算来实现信号速率的自适应接收。理想情况下,通过并行异或法进行求n操作;非理想情况下,通过二次差分方法实现n值求解。仿真实验表明,利用二次差分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接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设计了一种音质控制的变速率音频编码算法。这种算法可以按照不时等级的音质要求对音频信号进行量化编码,使编码速度在设定的音质下降为最小。  相似文献   

9.
流星突发通信是一种利用流星余迹进行通信的短时、突发通信方式。如何在较短通信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固定速率编码方案无法很好地适应信道变化,因此提出变速率编码以提高系统性能。通过对两种方案研究,对变速率编码算法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变速率编码方案可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对于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话音服务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论文首先介绍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然后阐述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所采用的变速率语音编码方法,最后展望了数字集群领域变速率语音编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 LEOMicro Satellitesatelliteisespeciallyusefulfor wide areadistributeddatacollectionincasesofmarine exploration,geologicalorecologicalsurveillance,etc.,andforalternatetemporarymobiledatacommunications inspecialcircumstances.Arandomaccesspacke…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变步长最小均方(LMS)算法,该算法利用e^4(n)和遗忘因子λ(n)共同调整步长,同时具有在初始阶段和未知系统时变阶段自适应步长增大而稳态时步长变小的特点,更好地解决了稳态误差与收敛时间之间的矛盾。将该算法应用到系统辨识中,与一般的变步长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具有更快的参数辨识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同时还具有很好地跟踪多时变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