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井间地震是获得井间油藏高分辨率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利用直达波旅行时进行层析成像,对井间地震资料消除管波和直达波后,进行上下行波场分离,获取上行波场,以层析结果作为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成像,获得了垦71井区多对井间地震成果剖面,成果剖面的高分辨率特征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程;②进行井间地震初至波(直达P波)的切除;③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分离出上、下行一次反射波;①运用VSP-CDP成像技术与初步叠加技术获得类似于地面地震资料的井间地震反射波初叠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井间地震波场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以VSP-CDP成像方法为例,探讨了影响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井间直达波可作为检验成像精度的依据;在总结和比较井间和地面地震反射成像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无需速度建模的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并推导出弱各向异性介质下纵波的走时延拓方程。实际井间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较之井间VSP-CDP反射成像方法的成像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其成像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信息,由此说明,新的成像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井间地震资料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炜  王守东  王尚旭 《石油物探》2004,43(6):523-527
针对井间反射波资料的特点,采用克希霍夫积分法进行井间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讨论了对井间上、下行波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一些技术细节和难点,以及井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处理中涉及的层析成像速度反演、波场分离等技术,并分析了井间反射波偏移成像的有效范围。最后通过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与常规的二维和三维地震相比,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具有不同的特点。鉴于井间地震通常采用三分量观测,直达纵波在x与y分量上强,z分量上弱;而直达横波在z分量上强,在x与y份量上弱。所以在资料处理时,首先分离纵横波,然后分别实施;1.利用初至波放行时信息,通过层析反演,得到井间介质层速度空间分布剖面;2.对上行和下行的反射波进行类似于VSP CDP的专项处理,产生一个井间的反射波是归位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6.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可以看成是有偏VSP反射波资料处理的一种延伸。由于一对井间地震资料相当于近千个有偏VSP,加上反射角增大和频率大幅度提高(约10倍),因此,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为此,对井问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中的一些技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指出井间地震资料具有反射波场较弱、频率很高、管道波能量很强等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从空间属性建立、数据选排(抽道集)、道编辑、频谱分析、随机噪声压制和管波等相干噪声压制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的波场分离和成像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井间地震资料的高频特性给噪声压制和同相叠加处理造成的困难,通过提高叠加次数予以解决,对于大反射角对同相叠加造成的影响,则采用限角叠加技术来解决。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和措施合理有效,获得的反射波剖面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7.
虽然井间旅行时层析成象法可用于对井间地下成像,但往往是储层所在的井底及其以及介质成象必须应用井间反应。井间反民象的一种方法是把每个井间道集成非零井零井源距VSP,并在叠加和偏移之前进行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波场分离。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技术能够实现两井之间构造和储层等地质目标的高精度成像。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地震波在井间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认识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利用声波方程建立井间波场数值模拟计算公式;选取1对实际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建立速度模型,进行井间数值模拟,得到了合成记录;对记录波场进行分析,清楚地观察到了上行、下行反射波和直达波的时距特征;最后,对模拟得到的合成记录进行了反射波成像处理。不同观测系统设计参数的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帮助优化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降低井间地震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由于井间旅行时层析成像是对井间地层进行成像,而储层经常会位于井底或井底以下,这就必须要用井间反射对其进行成像。井间反射成像的一种方法是把每一井间地震道看作是有偏VSP道集,进行直达波和反射波分离,然后进行叠加或偏移。VSP数据  相似文献   

10.
VSP-CDP成像是常用的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因其成像不能使绕射波收敛,降低了资料的横向分辨率,所以,提出了对反射波进行两步成像的POSTMAP偏移成像:首先利用改进的VSP-CDP成像方法得到CDP道集,再将VSP-CDP成像后的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偏移。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使绕射波得到很好的收敛,有助于提高井间地震资料成像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井间地震技术能够实现两井之间构造和储层等地质目标的高精度成像,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地震波在井间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认识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利用声波方程建立井间波场数值模拟计算公式,选取一对实际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速度模型,进行井间数值模拟,得到了合成记录,对记录波场进行分析,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上、下行反射波和直达波的时距特征。不同观测系统设计参数的成像试验表明,数值模拟可以帮助优化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降低井间地震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井间地震资料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地面地震和VSP相比,井间地震资料有着明显的特点。从波场类型、管波特点、反射角度分布以及频率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认为:①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虽然增加了该技术的用途,但也给有效波场的识别与分离增加了难度;②井间地震的管波是一种沿井筒传播的波与沿地层传播的波的组合波;③井间地震的反射属于大角度反射,但绝大多数反射角在临界角以内;④特高频率的资料在大幅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也给处理特别是同相叠加带来困难。但通过提高叠加次数,可以获得正确的反射波场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3.
垦71区块低序级断层组合关系不明、剩余油分布不清、油水关系复杂、储层较薄且多,纵、横向变化大。利用井间地震技术研究了该地区的低序级断层及储层特征。首先根据实施井间地震工区的地质模型建立速度模型,依据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正演模拟,模拟的波场反映了井间地震的主要波场特征,反射波成像剖面反映了地质模型的地质特征。基于正演模拟结果对观测系统进行优化,并进行野外采集,获得的实际资料的反射波成像剖面分辨率较高,落实了井间的低序级断层及薄储层。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数据的正演表达是构建地震波反演成像方法的基础。给定满足地震波运动学的准确的地下介质光滑模型,基于地震数据线性正演表达提出波形成像方法理论,不仅可修正当前以构造为主要目标的地震数据偏移成像方法理论的不足,还可实现对地下地层的岩性成像。在满足地震波运动学的准确的光滑模型下,地震波不发生散射、反射和波型转换,将扰动法应用于波动方程,得到描述地下非均匀体产生的扰动波场的波动方程。依据地震波长与非均匀体大小或非均匀体物理性质空间变化特征尺度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非均匀体划分为在空间上具有有限延续度的产生散射波的局部散射体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延续度的产生反射波的反射体,相应的描述扰动波场的波动方程转化为描述散射波场的波动方程或描述反射波场的波动方程。对于散射波,利用小扰动假定、Born近似,可得到基于散射体物性参数相对扰动的散射数据线性正演表达;对于反射波,利用波阻抗相对扰动的小值假定、一次波近似和高频近似,可得到基于反射体波阻抗相对扰动的反射数据线性正演表达。为了描述反射体边界对反射波的作用,在高频近似条件下定义反射体波阻抗相对扰动沿入射波传播方向的方向导数为反射体边界的局部反射系数,得到基于反射体边界局部反射系数的反射数据线性正演表达。最后给出具体的标量波、声波和各向同性弹性波方程下散射数据和反射数据的具体线性正演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地面地震正演只考虑了上行反射波信息,没有兼顾透射波、层间直达波以及下行反射波信息,且只适用于简单层状模型,不能适用于井间地震正演。本文根据井间地震自身的特点,运用基于块状单元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井间地震地质模型,并用块状模型试射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射线追踪,再根据射线追踪结果合成井间地震记录,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块状单元的井间地震建模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断层、尖灭等复杂地质构造模型;应用基于块状单元的井间地震试射法能够精确地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在结构相对简单的模型中迭代收敛较快,但在结构复杂的模型中收敛较慢;根据井间地震射线追踪结果结合正演地震记录可用于识别井间地震波场和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垦71区块砂泥岩互层、小断层及微幅构造等地质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利用粘弹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井间地震波场模拟。模拟数据的上行反射波成像剖面与地质模型吻合较好。表明井间地震处理成果可靠性较高,可为多尺度资料联合反演等研究提供高分辨率优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井间地震资料采集中,为了使地震波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可控震源能量辐射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这就导致井间地震反射波主要是大角度入射角的地震波,其中含有超过临界角的非正常反射。为了消除这些广角反射对上行反射波成像结果的影响,我们利用CDPMAP方法对上行反射波进行Z—T域到Z—X域的映射,在CDP道集内按照入射角度进行抽取,形成了CDP角度道集;采用声波测井速度进行入射角度道集的合成记录制作,确定临界角范围,实现了正常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