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啤酒原料的大幅涨价以及消费者口味的改变,国内大多数啤酒厂已采用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浓度啤酒。与常规酿造相比,高浓发酵后稀释的优势在于,它可在不增加糖化、发酵设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啤酒产量,节约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然而,该工艺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如稀释后的低浓度啤酒泡持性较差、口味太淡、风味不协调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后修饰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70年代(TheBrewer1997,No.2)美国推出了“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采用高浓度麦汁进行发酵,在过滤前用充CQZ的无菌水稀释成12“BX或以下浓度的啤酒[1]。高浓发酵具有提高生产率、节约能源、啤酒风味和稳定性好、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优点[2]。R.McCaig等对啤酒高浓酿造已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华光啤酒厂于80年代首先推出了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现在已有许多厂家采用,目前国外关于高浓发酵的麦汁浓度已达到30“BX左右。但是,高浓发酵随着麦汁浓度的提高,酵母对浓度的适应性发生变化,如对影响发酵的各因素控制不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啤酒高浓度发酵后稀释酿造工艺进行探讨,主要讨论了高浓糖化、发酵和稀释过程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取适合的啤酒高浓度发酵后稀释酿造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旺季产量、设备的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高浓酿造是采用高浓麦汁发酵,之后进行稀释的啤酒酿造技术,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啤酒生产中。虽然高浓酿造技术基本发展成熟,但仍存在发酵周期长以及后稀释造成风味不平衡的问题。由于高浓麦汁的特性,会导致发酵不彻底、发酵缓慢以至于延长发酵周期。该文分别从原料、发酵条件、菌株质量方面对高浓酿造啤酒发酵周期影响因素作了综合阐述,并对解决发酵周期长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啤酒高度浓度发酵后稀释酿造工艺进行探讨,主要讨论了高浓糖化、发酵和稀释过程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取适合的啤酒高浓度发酵后稀释酿造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旺季产量、设备的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超高浓酿造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啤酒中试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酵母F为原始菌株,以氦氖激光-氯化锂复合诱变,配合高浓驯养,最终得到一株能较好适应超高浓发酵的高浓啤酒酵母菌株,连续8代驯养,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原始菌株.研究该菌种的超高浓度酿造(18~20°P)的糖化、发酵及过滤后稀释工艺,进行了超高浓发酵的小试和中试实验(100L).并对超高浓酿造稀释啤酒(12°P)进行了理化指标测定及感官品评,结果表明,超高浓酿造啤酒酯香明显,口感清爽,口味纯正.  相似文献   

7.
梁兰 《啤酒科技》2015,(1):39-40
近年来,高浓啤酒稀释技术在国内啤酒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市面上有超过80%以上的啤酒产品均属于高浓稀释啤酒。如果分析众多啤酒企业钟爱于高浓稀释工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投资少见效快,企业在不增加酿造设备投入的条件下,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产能;二是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但高浓稀释技术也并非尽善尽美,就其产品品质而言,还不能与正常酿造啤酒的内在质量相媲美,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如稀释后的啤酒口味较淡、  相似文献   

8.
郝晶心  李学国  张朴 《啤酒科技》2002,(3):39-39,41
[概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率先推出稀释啤酒,现在北美和北欧一些国家已将高浓度酿造稀释法作为通常的生产技术。在美国啤酒行业的应用范围已达70%以上,而且国外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仍在向纵深发展。我国在八十年代初由上海华光啤酒厂推出高浓后稀释工艺,目前我国不少啤酒厂家开始采用高浓后稀释工艺,而且生产稀释啤酒的设备也已实现了国产化,高浓后稀释在我国将来的啤酒生产中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谈啤酒的高浓稀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侠 《酿酒》2006,33(4):92-94
高浓稀释我国啤酒行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啤酒产量、设备利用率的酿酒工艺。传统的德国酿造法,把经过煮沸并冷却的麦汁浓度称之为“定型麦汁浓度”,“定型麦汁浓度”暨为“原麦汁浓度”,欧洲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定型麦汁浓度”在以后啤酒生产的工序中不能加以改变。高浓稀释酿酒的啤酒生产工艺是对上述欧洲传统法的重大改变,因为高浓稀释酿酒工艺是利用高浓麦汁,经酿造后加以稀释,使其达到要求标准的低浓啤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利益两个角度提出了开发无醇、低醇啤酒的六条原则。并据此原则评析了生产这类啤酒的各种方法,提出了较理想的生产模式,即外加酶高温糖化、专用低聚糖降低麦汁发酵度、高浓发酵后稀释组合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