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厂沟渠金矿具有悠久的开采史。70 ̄80年代,该矿对急倾斜薄矿脉矿体的开采一直沿用普通削壁充采填矿法。由于该方法存在着某些缺点,所以推荐了机械化削壁充填法,经过几年的现场实践,其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为国内开采急倾斜薄矿脉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某矿山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生产要求,提出了多种采矿方法方案,通过技术比较,选用条柱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满足了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将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方法及灰色系统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金山金矿采矿方法选择中是一次新的尝试。作为选择结果的尾砂充填高效率连续采矿法,以其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定量分析选择的全面、客观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借鉴煤矿及康家湾矿区水体下采矿的经验,对水银洞金矿中矿段富含水层下矿体的开采进行了研究。计算出该矿段井下开采所产生的冒陷带、导水裂隙及安全开采高度,并论证了开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结合板溪锑矿矿床特征,采用方案技术比较、综合经济比较和模糊综合评判三种技术方法比较优化选择采矿案,确定了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法为矿山开采的最优采矿方法,并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渠金矿有扩大采选能力的空间和需求。为此,用优选法进行采矿方法选择;用数值模拟法优化采场结构参数;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凿岩爆破参数。同时采用分段采准分层回采工艺;预留点柱支撑顶板,局部采用长锚索和锚杆支护,并用光面爆破减少顶板的破坏,用水准测量动态地监测顶板的下沉量。对采矿方法研究的投入,使采区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得以成功使用,取得损失率为5.68%、贫化率为12.15%,直接成本为19.07元/t的技术经济指标,把采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500 t/d,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龙头沟金矿极薄矿脉的实际赋存条件,试验优选出较原方法更加适宜的削壁充填采矿法,大幅提高了生产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白象山铁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矿体的形态特征,进行采区划分和矿体分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采矿方法初选。针对西二区厚大缓倾斜厚-极厚矿体,在初选方案中提出了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VCR嗣后充填法、侧向崩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3种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初选提出的3个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确定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为最适宜的阶段充填法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水银洞金矿赋存于灰家堡背斜轴及两翼,在生产勘探过程中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碎屑岩—碳酸岩—碎屑岩结构地层的碳酸岩层中及断裂带附近,具矿石品位高、规模大等特点,其断裂带中的白云石石英脉为明显找矿标志,简要从矿床基本特征、构造、岩性等几个方面,对成矿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生产勘探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沙坪多金属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原铅锌矿开采中存在的作业安全性差、生产工序复杂、生产能力低和成本高等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优化选择了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尾废耦合充填采矿法,经2年多的现场工业试验,该采矿法矿房生产能力一般可达400~500 t/d,采矿回收率为85.18%、贫化率为6%,采矿工班效率为40 t/工班,耙矿效率为35 t/工班,证明该方案工艺简单、劳动效率高,生产能力大,能有效避免矿柱大量损失,是一种适合于该多金属矿体的理想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8.
获各琦铜矿已经成功使用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通过近两年的采矿实践,发现获各琦铜矿深部中段CuI矿体中,矿岩较破碎,若继续采用原有的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已经很难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鉴于此,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完善了采场结构参数。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对比点柱式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和调整后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出使用调整后采场结构参数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来回采深部中段矿岩较破碎的富铜矿地段的矿体更优化的结论,从而为其它矿山回采类似矿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已在获各琦铜矿成功应用。通过近两年的采矿实践,发现获各琦铜矿深部中段CuI矿体中的矿岩较破碎,若继续采用原有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很难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因此,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分析对比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发现调整后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更优化,从而为其它矿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