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亦菲  潘铭 《食品与药品》2010,12(6):74-75
6月21日为夏至。谚语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说明夏日饮食不能再照搬秋冬食谱,以免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引发多种疾病。夏至是我国最早的节日之一,也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中医养生理论主张,夏至时节宜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我们的日常饮食和保健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防病强身,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2.
6月21日为夏至。谚语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说明夏日饮食不能再照搬秋冬食谱,以免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引发多种疾病。夏至是我国最早的节日之一,也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中医养生理论主张,夏至时节宜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我们的日常饮食和保健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防病强身,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3.
食花     
正我家大院门口有两棵茂盛的木槿树,紫色的木槿花缀满树,煞是美丽。爱女莫如母,母亲知道我极爱食花,便托人捎来一大袋木槿花。木槿花是"诗经之花""颜如舜花"或"颜如舜英","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尘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唐人有诗"世事方看木槿荣"。我知道木槿花叫"舜","舜"就是"瞬"啊!朝开夕落,像一场梦。木槿花可炒着吃,也可加面放在蒸笼里蒸着吃,味道都很不错,总觉吃下去精气神全来了。"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菜",在春风荡漾,百花  相似文献   

4.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宇。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相似文献   

5.
《江西食品工业》2012,(2):63-63
夏至之后,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气温将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20天左右进入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天气越来越热,人们身体机能下降,身体抵抗力亦变弱,容易中暑或感冒,此外病菌易感性增强,还容易食物中毒,患上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和细菌性痢疾等肠胃疾病。如何随时随地给身体加油充电,如何安然度过两个月的炎夏?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具体地说要记得下面这段"夏至养生三字经"。  相似文献   

6.
正夏至是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在现代人眼里就是一个普通节气,但在古代,这是最古老的节日,一个重要的节日,称"夏节""夏至节",还要祭神礼典。清代之前夏至全国放假1天,宋代百官放假3天。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俗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相似文献   

7.
笛子 《饮食科学》2014,(6):56-57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节气。这时的养生保健,一方面应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重点保护阳气;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养生先养心"的原则,清心降火,多注意饮食调整,用美食来调节身体对酷暑的种种不适。  相似文献   

8.
立夏尝新     
正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从立夏这天起为夏天的开始,其时樱桃红透,新笋应市,各种时鲜纷纷登场,因此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立夏尝新"的民俗,有的地方还延至"夏至",成为华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立夏尝蛋",是全国最为流行、至今仍然存在的汉族养生保健食俗。立夏之日,男女老少都爱吃煮鸡蛋或咸鸭蛋。民间认为,这样能不"怯夏",夏日里强身健体,人有精神,否则会百病缠身。民谚道:"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江浙沪一带至今仍有人保留"立夏日,吃补食"之民俗。补食中较考究的是"五虎丹",即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还有"三两半",即党参、黄芪、当归各50 g,牛滕25 g。  相似文献   

9.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寒食节在每年冬至后的105天,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到两天,属于春季的春分与清明交替的节气。这时候的季节特点,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依《黄帝内经》"春夏养阳"之旨,饮食、起居及作息安排  相似文献   

10.
春为四季之首。从立春之日起,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自早春开始,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令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同时。特别注意要“防风”。中医养生学家认为,春季养生当注重以下四原则:养阳气.防风温、重养肝、勤锻炼。  相似文献   

11.
王荣华 《烹调知识》2012,(11):16-17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餐饮世界》2022,(12):37-39
<正>时间飞逝,节物相催,转眼又是一个冬至日。“冰益壮,地始坼”,人们在与新冠病毒的抗衡中迎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说,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回升,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新的循环开始了,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3.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唐朝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写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这是对民以食为天的精辟说明。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最低生存需要后则一定会对安全提出需求。当前"餐桌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消费者"变成了"消废者",人们谈"食"色变,"停杯投箸不能食",对食品信任产生了质疑和恐惧。当我们惊魂未定之时,从1000  相似文献   

14.
王秀兰 《饮食科学》2011,(12):30-31
有些老年人因患慢性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慢,平时就手脚冰凉,到秋冬季手脚就更凉了。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体内阳气虚弱所致。中医理论指出,"动则生阳",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是改善体内阳气虚弱的良策。"六动"就是改善体内阳气虚弱的有效锻炼法。  相似文献   

15.
清肺热、止咳消痰效果好 ●本刊记者:中医如何认识豆腐的养生功效呢? [武医师]从中医角度来讲,营养又美味的豆腐可以入药.《本草逢源》上记载,豆腐可以解硫黄之毒.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通医理,为了能健康长寿,吃进去很多补阳气的保健品,结果一下子补大发了,人很难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请豆腐来帮忙,帮助老人去解这个药毒,中...  相似文献   

16.
冬至进补     
冬节食俗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前后气温会有比较大的降幅,各地纷纷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又称长至节、亚岁、冬节,在古代曾被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庆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民间还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此外很多地区还有在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在我国台湾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将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着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  相似文献   

17.
正狗年,我们来谈谈狗。狗肉地位下降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晚从商代开始,狗就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了。唐人贾公彦在《周礼》疏中提到:"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若田犬、吠犬,观其善恶;若食犬,观其肥瘦。"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狗的三种世俗功能分别是狩猎、看门和充当食材。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食犬文化。在商周时期,狗肉是贵族食物,曾是周天子宴客的御席珍馐之一。春秋到两汉时期,中国的食狗人群扩大,从贵  相似文献   

18.
正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在民间是个重要的节日。立春时阳气上升,于万物生长有益。有句民谣"春来鹅毛起",便是人们对春气萌动的感受。山东有一种测春的方法,就是把一个竹筒竖着埋在地下,地表露出筒口,并在竹筒中放上一片鹅毛,什么时候鹅毛飞起来,便是冬去春来了。民谚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既然象征着春天的开始,自然会有一些生产和礼俗。民间这时都要祭春神,要外出迎春,要鞭春牛,还要"咬春"。"咬春"是人们立春日尝新的饮食习俗。"咬春"的内容是吃春饼、萝卜和春盘。萝卜又叫土人参,食之可以通气,还可以解春目困。春盘又叫五辛盘,据说是由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食用有通五气的功效。但也有以食春盘泛指咬春的。"咬春"的习俗大概始于晋代,到了隋唐时,作为重要的节气食俗已十分盛行。唐《四时宝镜》中有"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则曾经在《立春》诗中慨叹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陆游也有"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19.
正"新蝉叫,荔枝熟"。伴随悦耳的蝉鸣,南国名果荔枝又熟了。荔枝为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果树,早在公元前已人工栽培,《汉书》载:"汉初南越王尉陀以之备方物,于是荔枝始通中国(此处‘中国’指‘中原’)"。唐代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说它"实如丹,夏熟"。荔枝,有不少芳名,相传唐代杨贵妃喜食荔枝,玄宗命人自岭南七日快马送至长安,故亦称  相似文献   

20.
秋冬,是狗肉旺销季节。狗肉可食?不可食?目前我国法律层面并没有明确禁止公民杀狗、食狗。所以食狗肉成为狗肉爱好者的权利,但法律没有禁止的东西,未必符合人类现行文明规范。把狗、猫当做是人类朋友的人们,深恶食狗行为。今夏,广西玉林民间举办"夏至荔枝狗肉节",一天杀掉上万条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