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中天山东段具有代表性的7个花岗岩体作了Rb-Sr年代学研究,其等时线年龄和~(87)Sr/~(86)Sr初始值分别为:平顶山岩体,913.8±4.5 Ma,0.7189;天湖东岩体,696.9±5.7Ma,0.7124;选矿场后山岩体,724.0±8.1Ma,0.7151;砂垄东岩体,470.0±3.0Ma,0.7058;尾亚岩体内带,379.1±1.4Ma,0.7027;尾亚岩体中带,379.7Ma;白石头泉岩体,209.6±9.6Ma,0.9873。它们分别归属雪峰、期澄江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元古代花岗岩主要是同造山的原地-半原地片麻状花岗岩;加里东花岗岩为一些弧立分布的等轴-短轴状侵入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则以高度演化的二云母-天河石花岗岩为特征。塔里木古陆北缘除了中、晚元古代大陆增生外,还发育一条加里东期优地槽褶皱带,而中天山则是该代地槽带中的一个中、晚元古代中间地块(地层地体)。至上古生代,中天山东段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因而明显缺乏海西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浙江青田复式岩体由燕山晚期钙碱性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复合而成。两类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方面均有明显区别。野外地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资料证实钙碱性花岗岩属Ⅰ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是浙闽沿海碱性花岗岩带中新发现的一个成员。两类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不同,但又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种空间上的复合,在浙闽沿海碱性花岗岩带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影响花岗岩耐酸耐碱性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种属、时代和结构构造。花岗岩耐酸度随SiO_2含量增加而增加,而耐碱度与SiO_2的关系,则比较复杂。由石英、钾长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的钾长花岗岩,其耐酸耐碱度最好,属耐酸耐碱型;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的普通花岗岩,其耐酸度较好,耐碱度较差,应属耐酸型;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耐酸度均较低,而耐碱度都较高,应属耐碱型。花岗岩耐酸耐碱性与岩石时代、结构构造的关系亦很密切,以燕山晚期第三次浸入的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的耐酸耐碱度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东某稀土矿床的花岗岩体地质特征、矿床地质地貌条件、矿体特征及稀土元素存在形式、稀土矿床形成过程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属“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指出控制本矿床的主要因素是:①富含稀土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②湿热的气候条件;③有利的地形地貌。  相似文献   

5.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是世界上研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理论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多金属矿床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花岗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预测有重要意义。南岭花岗岩密度较围岩低,呈明显重力负异常特征,本文首先建立直立柱体花岗岩的重力正演模型,通过改变模型参数来分析南岭花岗岩局部重力异常的特征;然后对南岭地区实测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局部重力异常和区域重力场,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选择过骑田岭、香花岭等地区典型剖面,通过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得出花岗岩体的形态与侵位特征,得知大型花岗岩体下底延深不超过25km,其侵位机制大多受深大断裂控制,说明南岭花岗岩侵入体属浅源型。  相似文献   

6.
江苏谏壁花岗岩型钼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谏壁钼矿床由石英-辉钼矿细脉组成,为产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盲矿体。在成因上、空间上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应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钼矿床。矿质主要来自岩浆,少部分来自震旦系含炭质碳酸盐围岩。包裹体研究结果说明,成矿环境为中温,成矿溶液具有高盐度、高硫逸度和低氧逸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粤西北太保花岗岩体位于南岭花岗岩带西段,出露的岩石较复杂,主要岩性有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前人在20世纪60年代采用黑云母K-Ar法测得该岩体年龄为370 Ma,其后相关研究资料也一直视其为加里东期花岗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太保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组成太保花岗岩体主体的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闪长质包体形成年龄分别为158.4±2.0 Ma和160.5±1.6 Ma,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应为同期形成;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151.5±1.8 Ma和157.6±1.5 Ma。结果表明太保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为燕山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坪道岩体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 岗岩→正长花岗岩共5期岩浆活动。岩体碱值为0.49~0.62,ANKC大于1,多见白云母,CIPW计算 中多见刚玉,属钙碱性铝过饱和型。随SiO2增加,TiO2,TeO,MgO,CaO,Na2O均逐渐缓慢减少,而 Fe2O3,K2O剧增。岩石化学显示其源岩为上地壳杂砂岩类、碎屑岩类。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 为0.35~0.7,铕亏损强烈。岩体贫Ba,Rb,Sr,Y,Cu,Zr,Ga,Ni,富Nb,Ta,Bi,Th,Cr,Sn,Mo,Hf,Sc, 异常富Hf,Sn,Sc。构造地球化学信息显示岩体是大陆裂谷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区域变质作用与花岗岩的形成具有不可分割的成因联系。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交代花岗岩、侵入花岗岩四者均属同一作用(深成作用)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产物。南岭地区两个时期(晋宁旋回和加里东旋回)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岩的规律伴生与相互依存的关系,证明了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不论交代花岗岩抑或侵入花岗岩,均是业已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冷凝结晶的产物。所谓花岗岩化,其确切涵义是指固态原岩经选择熔融转变为花岗岩浆的过程,是花岗岩类形成初期阶段(岩浆发生阶段)的特征作用。混合岩化则系花岗岩化过程的低级阶段,也可称为低级花岗岩化。成矿作用主要与这一演化系列的高级阶段所形成的侵入花岗岩,特别是地槽发展末期的后构造期侵入花岗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云龙锡矿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其形成机制是先经花岗岩化形成混合花岗岩,尔后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重熔型花岗岩.可分为四个成岩期,由早到晚岩石向富硅、富减、富含挥发分方向演化,导致成矿元素趋向于晚期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富集,并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生锡、钨等矿化.基底构造层构成本区的成矿背景,为锡、钨等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但是,成矿元素从分散状态到聚集成矿,必须由其矿源岩石经重熔花岗岩及其分异演化的质变过程,否则不易形成大规模的锡(钨)矿床.  相似文献   

11.
新疆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含锡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花岗岩分为钙碱性和亚碱—碱性2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前者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后者中的亚碱性具S型花岗岩特征,而碱性则具A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定量模型计算显示碱性花岗岩是由深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其中,萨北岩体形成时有地壳物质的加入。锡矿主要与晚期分异程度高的亚碱和碱性花岗岩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贺兰山南段大战场花岗闪长石岩体化学特征和时代,对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露于贺兰山南段大战场的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岩相分带性不明显.该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与中国花岗闪长岩较接近,特别与我国华南地区花岗闪长岩平均化学成分十分相近.里特曼指数、碱度率和皮科克指数表明其岩石化学类型属钙性-钙碱性岩系;w(K)∶w(N)比值、铝饱和度显示属过铝-次铝的岩石类型;长英质指数、分异指数反映岩石为中酸性,有岩浆分异较强的特点;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形成该类岩石的岩浆分异较强,具有中—晚期岩浆的特点;氧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大战场花岗闪长岩属高δ(18O)花岗岩类,氧同位素来自于地壳,与我国南岭S型花岗岩δ(18O)相似.根据锆石TIMS法,U—Pb年龄为(223±26)Ma(下交年龄值),并结合岩体侵入于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侏罗统延安组不整合于其上的事实,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印支期(晚三叠世).可为该地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造山带大水沟—带花岗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 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少量的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U-Pb 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质元素研究: 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 年龄为395±3 Ma, 属早泥盆世; 主量元素组成上, 正长花岗岩具高硅(SiO2 70. 78%~75. 14%)、富钾(Na2O/ K2O=0. 43~0. 75)特点, 二长花岗岩具高硅(SiO2 67. 93%~70. 41%)、 主体富钠(Na2O/ K2O=0. 73~1. 35)特点; 两种岩性属弱过铝质(A/ CNK=0. 95~1. 22)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微量元素显示轻稀土、高场强元素Zr、Hf、U、Th、Ce 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Rb 相对富集, 亏损Ba、Sr、P 和Eu; δEu=0. 01~0. 66,具典型的海鸥式REE 分配模式, 表现为同源岩浆演化且岩浆分异特征明显。花岗岩体具低Sr 高Yb 型特征, 源区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物质, 整体显示为A2 型花岗岩, 构造环境属造山型花岗岩。在实测剖面中获得正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的10 个成矿元素分析数据, 与中国花岗岩、青海省主要成矿带及邻近成矿带平均元素丰度值进行对比, 初步得到不同岩性、不同类型花岗岩富集的矿质元素为Y、Nb、Sb、Sn、Zn、Co 等。与区域上已发现的成矿花岗岩体进行成因对比, 认为研究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广西六陈花岗岩体属S型花岗岩,是华南海西期钾长花岗岩的典型代表。该岩体是岩浆结晶的产物,其形成温度为650~720℃;形成压力为100~200MPa;氧逸度、氢逸度和水逸度分别为10~(-17.7)MPa,0.77MPa,67.18MPa;形成深度3~5km,属中深成相。该重熔花岗岩浆的源岩为深部泥质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15.
闽西南连城文坊岩体在区域上被认为与宣和岩体属同一岩体,是福建著名的风化壳含稀土矿母岩岩体之一,曾被认为属于华力西-印支期,但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本文对文坊岩体的锆石进行了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1.9±4.7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属华南加里东晚期岩浆活动峰期产物,暗示华南加里东期褶皱造山运动的开始。结合福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资料,发现加里东期多数岩体的风化壳稀土总量较高,具备成矿母岩的首要条件。今后应加强对福建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风化壳稀土含矿性评价及找矿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造山带大水沟一带花岗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少量的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质元素研究: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95±3 Ma,属早泥盆世;主量元素组成上,正长花岗岩具高硅(SiO270.78%~75.14%)、富钾(Na2O/K2...  相似文献   

17.
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与钨多金属及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印支期早阶段花岗岩形成于232~228 Ma,晚阶段形成于224~208 Ma。两阶段花岗岩均高SiO_2(70. 82%~76. 12%)、富Al_2O_3(12. 87%~14. 78%)。早阶段属强过铝花岗岩(A/CNK=1. 40~1. 67),晚阶段为弱铝—强过铝花岗岩(A/CNK=1. 01~1. 28);两阶段花岗岩均富集Rb、Th、U、Zr、Hf等,强烈亏损Ba、Sr、P、Ti等微量元素;稀土总量ΣREE=33. 95×10-6~323. 88×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2. 60~11. 76),Eu强烈亏损(δEu=0. 11~0. 40),具弱的稀土四分组效应(TE1,3=1. 00~1. 16)。晚阶段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Hf(t)值(-4. 88~-8. 91),且含有少量镁铁质微粒包体,暗示其形成过程中发生轻度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判断: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源区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晚阶段花岗岩中混入了少量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龙陵—潞西地区各个花岗岩体矿物内包裹体的研究,获得以下认识: 1.各花岗岩体中各种类型的固相和多相流体包裹体的出现,说明(?)区花岗岩浆经历了高温到低温逐渐冷却的演化过程。 2.发现了熔融玻璃质(结晶质)一流体包裹体。这种特殊类型包裹体的出现,说明原始岩浆是极不均匀的.并富含水等挥发性组份。 3.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从早期到晚期形成的岩体,它们的成岩温度是逐渐降低的,从1020℃到800—850℃。 4.研究表明该区花岗岩应是重熔岩浆型花岗岩,属壳源成因系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亚南山有关区域的地质调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判定南山在海南古地块于赤道附近的来回漂移中,在中晚侏罗世受岩浆侵入形成陆地,为燕山运动第一幕第二、第三次岩浆侵入形成的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体,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以及风化剥蚀,倾向SW以及NW的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为南山岩体岩裂、岩崩以及滑坡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探讨南山大小洞天的成生条件与机理,为研究工程场地与景观场地的稳定性以及丰富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开发提供了地质方面的辅证.  相似文献   

20.
都龙隐伏花岗岩体是老君山花岗岩基南延隐伏部分。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老君山花岗岩属S型花岗岩,都龙隐伏花岗岩是老君山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晚期产物。隐伏花岗岩呈脊状侵入在寒武系中,在其“顶上带”产生了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标志及异常。都龙锡石-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隐伏花岗岩与锡的成矿作用在时空上及物质来源上关系密切,花岗岩对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