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回流烟气加热一次风煤粉气流和提高一次风气流的煤粉浓度,都有利于锅炉燃烧的稳定。开缝钝体燃烧器的设计综合考虑了回流加热和煤粉浓度局部富集。实验结果表明,与直流燃烧器和钝体燃烧器相比,它具有较好的稳燃性能。通过在乐平电厂的应用,证明它对劣质烟煤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煤粉浓度局部富集可使析出的挥发分易于与环境氧气达到合适匹配的,向回流区喷入一股煤粉,利用回流区高温,低速、高湍以度的特点,使这股煤粉首先着火,然后通过回流区边界强烈的热质交换,将回流区热量传给主流,从而点燃主流,这是煤粉局部富集、分级点燃的过程。基于这一思路,工发出了新型煤粉开缝钝体燃烧器。实验室研究及工业应用表明,开缝钝体燃烧器对劣质烟煤具有较好的稳燃烧性能,并且中缝射流可屏蔽正面来的辐射热,使  相似文献   

3.
该文将国外高浓度煤粉燃烧技术和国内劣质煤稳焰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分析;讨论了煤粉和空气的适当匹配,浓度场与温度场的合理配置对提前着火的影响;实验证明了开缝钝体燃烧器综合考虑浓度和温度的稳焰功能.  相似文献   

4.
回流区火焰稳定的最低煤粉浓度的近似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粉浓度对着火和火焰稳定有很大的影响,要得到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的最佳浓度和最低浓度,必须结合具体燃换器和燃烧工况、回流区热平衡模型可以近似求出开缝钝体和钝体燃烧器在一定工况下保证火焰稳定所需的最低煤粉浓度。以此为判据,模型对能否稳定燃烧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锅炉稳燃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开缝钝体燃烧器的设计思路和工业试验,并对开缝钝体的稳焰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钝体喷口的煤粉浓淡分离复合型燃烧器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气相场计算采用标准双方程湍流模型,网格系统采用三角形网格。通过将燃烧器内部和喷口射流炉内区域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计算,分别得到了内置钝体和外置钝体2种喷口的整个气流场的空气动力特性。经分析对照,发现内置钝体的煤粉浓淡燃烧器有着更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包头第一热电厂7号炉下层一次风由直流燃烧器改造为开缝钝体燃烧器后,经冷态及低负荷稳燃试验得出:该设备燃烧稳定,炉内工况良好,燃烧热效率达到89.29%。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带护罩的十字形钝体煤粉稳燃器,该燃烧器与一次风管相联,由十字形钝体和护罩组成,其中十字形钝体由水平钝体和垂直钝体垂直相交而成。冷热态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特性;既保留了钝体燃烧器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能够明显使着火提前,燃烧稳定性增强,对煤种变化和负荷的适应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9.
何季民 《发电设备》1992,(12):11-16
介绍采用煤粉高浓度燃烧技术的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煤粉浓缩燃烧器、浓淡直流钝体燃烧器、褐煤浓缩稳燃器四种新型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机组调峰时不投油稳定运行,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首阳山电厂和焦作万方电厂均对锅炉燃烧器进行了改造,分别采用开缝钝体燃烧器和稳燃腔钝体燃烧器。结果表明:燃烧器改造后飞灰可燃物明显降低,保证了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最低不投油负荷分别达到机组额定负荷的45%和40%,提高了机组的调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最小资源分配网络及其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燃煤电站锅炉内NOx的生成规律非常复杂,与锅炉的燃煤、送风方式、燃烧器等许多运行参数和结构有关.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联想、记忆、自适应、自学习、适于处理非线性问题等优点.该文采用基于RBF网络的最小资源分配网络(MRAN)对某电站锅炉NOx的生成规律和效率进行建模,该模型不仅能自动调节隐节点数、学习速度快、学习精度高、适于在线运行,而且具有能同时预测NOx排放和锅炉效率等优点.该模型对电站锅炉的运行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煤粉在高温空气中着火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空气点火试验台上,采用不同温度的高温热空气对处于高速湍流流动的烟煤煤粉气流进行快速加热,以模拟煤粉气流在电站锅炉炉膛内受热升温以及初期着火燃烧过程。在煤粉气流发生均相着火前后过程中,对其中不同粒径煤粉的孔隙结构及其比表面积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产生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粉颗粒孔隙主要受热变形和挥发分析出2方面的影响,产生截然相反的2种变化趋势。由于不同粒径煤粉颗粒传热特性的差异,当粒径较大且热风温度较低时,其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热变形的影响为主,孔隙产生闭合;当粒径较小且热风温度较高时,则挥发分析出的影响占优,孔隙出现增长。随着热风温度的升高,小于3 nm的孔隙随挥发分析出的加剧而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3.
某电厂2×300MW机组的磨煤机在调整试运过程中频繁出现跳闸、振动、漏粉、堵煤和加载力不足的现象.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适当处理.建议不定期检查磨煤机内部磨辊的磨损和煤粉细度情况,适当调整加载力和折向挡板开度,以满足磨煤机的运行要求,为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煤粉浓度对HCN与NH3析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煤粉浓度对含氮化合物生成与转化过程的影响机理,以连续给粉的一维沉降炉试验台为依托,在不同煤种、粒径和炉温下,对不同煤粉浓度下HCN与NH3的析出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HCN与NH3析出量与NOx转化率及燃尽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挥发分越高,煤粉粒径越小,HCN、NH3析出浓度越大。细颗粒煤粉更容易在高浓度下析出NH3,在低浓度下析出HCN,而粗颗粒煤粉情况正好相反。炉温越高,HCN析出量越低,NH3析出量越高,炉温700℃是HCN与NH3析出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转折温度。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含氮化合物主要以HCN的形式析出。NOx转化率主要取决于NH3/HCN析出浓度比,煤粉的燃尽程度主要与HCN的析出特性有关。高浓度煤粉燃烧非常有利于抑制含氮化合物向NOx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200MW旋流燃烧方式煤粉炉炉内燃烧试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两侧墙对冲布置的200MW燃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结果表明:在燃烧器出口处形成了高煤粉浓度和高温区,使得煤粉着火及时,燃烧器区域维持较高温度,炉内煤粉燃烧充分,从而表明了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具有高效稳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等温实验台炉模拟炉膛高温环境,研究了高温度1150~1550℃下煤粉燃烧特性,并同步测量了NO的生成量。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煤粉燃烧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挥发分和焦炭燃烧阶段。高温段显示提高温度可以较好地改善燃烧特性,同时温度由1150℃增加到1250℃时,燃烧失重速率增加幅度较其他温度区间大。NO瞬时排放浓度随燃烧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且峰值在燃烧过程前期。煤化程度越高,煤粉不能快速完成燃烧,焦炭中含N量大,释放缓慢,不能形成有效还原性气氛,使得总体NO排放较多。高温1550℃由空气产生的热力型NO高达3.5×10^-3mg/s。  相似文献   

17.
某热电厂300MW燃煤锅炉的制粉系统配ZGM95G型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存在煤粉细度偏大、煤粉均匀性较差和煤粉分配不均等问题,利用单一变量影响因子法进行制粉系统的优化调整试验。试验比较了磨煤机分离器挡板开度不同、加载压力不同对煤粉均匀性、煤粉细度和磨煤机电耗的影响,确定该磨煤机的分离器挡板开度应调整为53°,加载压力调整为9.0MPa,按此参数运行的煤粉均匀性指数可以达到1.16,满足运行要求。同时提出了在磨煤机分离器后加装可调式的煤粉分配设备的措施,改善了煤粉分配的均匀性,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数值仿真技术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基于集成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煤粉锅炉炉膛内特征截面上的二维温度场在线显示模型,以某热电厂DG130/9.8型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为应用实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在线显示炉内温度分布状况,且具有精度较高(误差<5%)、运行速度较快(<2)、泛化能力强、鲁棒性好等特点;可以作为煤粉锅炉炉内燃烧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级燃烧对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级燃烧对高挥发分煤种以及同一煤种的细煤粉的NOx排放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对同一煤种,细煤粉飞灰含碳量较粗煤粉低,而且随着分级程度的增加,细煤粉的飞灰含碳量的增加幅度较粗煤粉小;在一次风喷口安装钝体稳燃器时可提高燃烧效率、降低NOx。  相似文献   

20.
锅炉燃烧优化指导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师建斌 《中国电力》1997,30(7):31-35,75
对于电站煤粉锅炉,均衡各燃烧器的出力,合理配置燃烧器喷口的粉浓度和出口速度是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锅炉燃烧优化指导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为运行中及时有效地进行燃烧优化调整提供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