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探究发酵剂接种量、培养温度、糖浓度对发酵剂产酸能力影响以及酸奶中胡萝卜汁、稳定剂、蔗糖最适添加量,目的获得发酵剂最佳发酵条件及成分配比。结果表明:当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为3%时,两种发酵剂产酸能力达到最高,酸度及酸奶酸味适宜;相同培养时间内42℃两组发酵剂产酸能力均高于37℃和45℃时;糖质量浓度选择在100~120 g/L时,发酵剂生长最好,产酸能力也高于其他糖质量浓度(小于100 g/L和大于120 g/L)。通过正交实验可知胡萝卜汁添加量为20%,蔗糖添加量为5%,果胶添加量为0.1%,菌种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商业菌株复配而成的复合发酵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乳糖添加量、黄浆水初始pH、乳酸菌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产酸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并与单一发酵剂豆干比较。结果各因素对产酸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培养温度、乳酸菌接种量、黄浆水初始pH值和乳糖添加量,其中培养温度对产酸量影响显著。发酵剂最优制作工艺为:菌种复配比例为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2、乳糖添加量2%、黄浆水初始pH值5.5、乳酸菌接种量8%、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60 h。结论复合发酵剂豆干的出品率、质地、保水性、口感及感官评价上整体优于单一发酵剂豆干,本研究为酸浆豆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发酵玉米黄秸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种天然发酵的玉米秸秆饲料中得到LB2、LC2两株乳酸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并得到一株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LC2,将其作为实验菌种.对影响秸秆发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秸秆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发酵时间为10d.玉米黄秸秆经发酵,其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4.35%.  相似文献   

4.
筛选了1株产酸较好的菌株,通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将其应用于调节麦芽醪的pH值,进行小批量的自然发酵,研究其产酸能力受温度、料水质量比、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48℃、料水质量比为1∶4,接种量为麦芽汁质量的10%时,乳酸菌能够达到最大的产酸效果,满足生物酸化和蛋白质休止耦联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选择由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4种乳酸菌株,接种到10%脱脂乳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和扩大培养。测量培养基在接种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从中筛选出较强降胆固醇能力的一株乳酸菌种,并考察在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胆盐浓度、盐浓度、乳糖添加量下该菌种降胆固醇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胆酸盐和盐对该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胆酸盐的抑制作用高于盐的作用;对于培养条件来说,当培养温度为42℃,接种量为1%,培养时间为24h时,该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圆盘制曲技术进行多菌种根霉曲生产,确定圆盘自动化生产工艺,根霉M1、G1和G3复合菌种比例分别为50%~70%、20%~30%、10%~20%,接种量为1‰~3‰;圆盘培养分为两个阶段,1h~20h为菌丝大量繁殖期,培养温度为30℃~34℃,通风量为10Hz~15Hz;20h~32h为产酶期,培养温度为34℃~36℃,通风量为20Hz~25Hz。多菌种根霉曲产质量稳定,糖化作用与产酸能力较强,比单菌种根霉曲相比,试饭糖分、酸度分别提高20.5%、89.6%。  相似文献   

7.
筛选了1株产酸较好的菌株,通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将其应用于调节麦芽醪的pH值,进行小批量的自然发酵,研究其产酸能力受温度、料水质量比、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48℃、料水质量比为1:4,接种量为麦芽汁质量的10%时,乳酸菌能够达到最大的产酸效果,满足生物酸化和蛋白质休止耦联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出符合中国人口味且纳豆激酶酶活力高的中式纳豆加工技术,该研究从市售的4种纳豆中分离出4株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并筛选出一株产纳豆激酶能力最强的菌株NK3。以牛奶培养基替代传统的种子液培养基培养纳豆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时间、接种量、加水量对纳豆激酶酶活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纳豆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牛奶为培养基培养的纳豆菌生长良好,在发酵温度27 ℃、发酵时间1.5 d、接种量5%、加水量6%条件下,菌株NK3发酵制备出的纳豆无氨臭味,有淡淡的奶香味,且纳豆激酶酶活力高达668.5 U/g。  相似文献   

9.
蔬菜汁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酸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胡萝卜、番茄为试验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将所得的蔬菜汁用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将发酵温度、La、Lp两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四因素对发酵蔬菜汁的产酸量进行回归,得到方程Y=0.4394+0.102x1+0.0338x3+0.1107x4-0.0163x1^2,其中x1为发酵温度、x3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x4为发酵时间、Y为发酵蔬菜汁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10.
田亚红 《食品科技》2012,(6):11-13,17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原果胶酶的菌株WJ-2,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研究了菌种在不同初始pH值、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下的产酶情况并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液体产酶的最佳条件:初始pH5.0、温度35℃、培养时间48h、接种量为10%,优化条件下的原果胶酶活力可达4545.235U/mL。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老面中筛选乳酸菌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考察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摇瓶转速、接种量等影响因素,提高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将乳酸菌应用于馒头制作,考察其对馒头风味的影响。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的3株乳酸菌同为球菌属的粪肠球菌,该乳酸菌的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6.8,装液量50 m L,培养温度25℃,转速80 r/min,接种量2.0%。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乳酸菌对馒头的表皮颜色和表皮状况均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课题组前期诱变选育的1株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豆腐酸浆,以豆腐黄浆水为培养基,以产酸量、pH值为考察指标,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及预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纯种发酵黄浆水产酸情况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的产酸特性,探讨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16 h,接种量5%的条件下发酵黄浆水,其产酸量达43.11 g/L,比诱变前菌株在最佳条件下产酸量提高了9.7%。耐高温乳酸菌纯种发酵有机酸中乳酸、柠檬酸、琥珀酸、丙酮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富马酸含量分别较未诱变菌株纯种发酵的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1.22,1.13,3.14,1.84,4.47,1.18,49.00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画线和平板涂布方法从3种浙江西北山区民间酸菜样品中分离出6株产酸菌株,并从中优选出4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经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均为乳酸杆菌.对L-3菌株的发酵产酸能力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8℃,葡萄糖添加量14g/L,蛋白胨添加量10g/L具有最好的发酵产香、产酸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温度、接种量、流加糖对温敏型菌种发酵产酸率、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酸浆标准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豆腐酸浆老汤中筛选到的五株产酸菌,以大豆黄浆水为培养基,以酸浆的p H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单菌发酵、双菌发酵、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及菌种的混合比例对酸浆p H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正交实验,以确定酸浆纯种发酵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酸浆纯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双菌混合发酵,混合比例为1∶9(1号菌∶3号菌),接种量5%,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42℃。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得到酸浆的p H为3.56。  相似文献   

16.
对浓香型大曲中蛋白酶产生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酪素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5株产蛋白酶菌株,筛选出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其酶活为53.40 U/mL。以小麦为固体培养基,从pH值、培养基水分含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研究此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65%、初始pH6.0、蔗糖添加量6%、硫酸铵添加量1%、接种量12%、温度40℃,培养时间5 d的条件下,其酶活可达262.18 U/mL,为菌种复筛时的4.91倍。  相似文献   

17.
使用MRS培养基分离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凝乳时间观察和产酸量分析,筛选出生长活力高,产酸能力强的2株酸乳生产菌株:SLlb和SLst。将其以1:1的比例、3%的接种量接入适宜浓度的豆乳或花生乳中,在42℃保温培养2h~3、5h,得到风味纯正、酸甜适口、组织状态较好的酸豆乳和花生酸乳。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发酵英家大头菜中分离出一株产乳酸能力强,无发酵异味的菌株L-4,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对菌株L-4性能的测定中,菌株培养20h后进入稳定期,产酸快,当发酵时间达50h,其产酸达最高值,最适pH值为4~8,最适盐浓度为2%~4%。在15℃发酵大头菜,接种发酵的产酸量高达2.1%,是自然发酵大头菜产酸率的3倍,接种发酵的风味比自然发酵更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WLYQ-1耐性益生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这四个因素对菌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WLYQ-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40℃,接种量3%,初始pH值为7.5,发酵时间为46 h,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87.56 U/mL。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发酵香肠中发酵剂的活化条件,主要考察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培养基添加量对香肠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香肠产酸能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培养基添加量对香肠的产酸能力影响不显著,添加量超过80mL/kg时,香肠的感官品质迅速下降.当活化温度从22℃升至33℃时,发酵剂产酸能力随之增强;温度继续升高,产酸能力逐渐降低.而在39h时,香肠的pH随活化时间的增加显著下降,9h时降至5.27,活化时间延长至15h,pH基本趋于稳定.将发酵剂接种于脱脂牛乳中,培养基添加量为40mL/kg,32℃下培养12h,香肠的产酸能力最强,感官品质较好.另外,本试验中最佳活化条件生产的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为9.1mg/kg,符合国家肠制品对亚硝酸盐残留量的规定,香肠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