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时域测量传导电磁干扰的方法,讨论了它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的优势及其适用性,提出可以将加窗插值算法应用在离散时域数据点的离散傅里叶分析上,用以改善频谱分析中的频谱泄露和栏栅效应,还原较准确的幅度谱。在时域测量中,不需要增加硬件的共模/差模分离器便能实现共模、差模的分离。整个测量过程耗时少,大量的数据处理是在个人计算机中借助软件完成的,使数据分析变得灵活和方便。应用这种方法对一台充电电源电源线上的传导电磁干扰(EMI)进行了测量,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设计滤波器的参数,必须将共模和差模信号从线性阻抗稳定网络所测得的混合信号中分离出来。该文提出一种软硬件结合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噪声分离技术,该技术共模信号是通过3个电阻组成的差模抑制网络分离出来的,差模信号则是根据共模和差模的定义,由软件方法计算得到的。文中对使用该方法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估算。以1台600W 的直流电机系统产生的传导干扰为例,用此方法分离出共模和差模噪声信号,并根据分离结果设计了滤波器参数,最后给出系统接入此滤波器后传导干扰的频谱图。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传导干扰发射在整个频段内均不超标,从而也证明了分离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滤波电感集成是减小EMI滤波器体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此提出了一种双磁芯差共模电感集成的EMI滤波器结构,分析了共模与差模电感的集成原理,利用磁路分析推导了集成共模与差模电感计算公式,给出了差共模集成电感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磁芯磁阻不平衡对差共模电感的影响,给出了磁阻不平衡应满足的范围。利用二端口模型建立了差共模电感二端口等效电路,并利用A参数矩阵推导了集成EMI滤波器插入损耗。利用有限元分析提取了差共模电感的高频参数,并与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法获取的参数可以用于理论分析。利用频谱分析仪测试了集成EMI滤波器样机插入损耗测试曲线,测试曲线与计算和仿真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二端口建模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二端口等效电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滤波电感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电桥测出的漏电感与漏磁通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漏电感导致滤波电感发生了磁饱和.介绍了几种共模/差模一体化滤波电感的磁芯设计方案,并着重介绍了VOGT公司的RK系列共模/差模一体磁芯.最后以常用的EE型磁芯为例,将线圈绕在两个边柱上,中柱开有适度的气隙,即可制成一款简单实用的共模/...  相似文献   

5.
共模和差模信号与滤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共模、差模信号的关键特性及其抑制方法,以及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6.
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干扰的重要元件。论文对差、共模混合噪声电路在"阻抗失配"的基础上,可以分离为两部分独立的等效通道。对两个通道各自加载差模和共模噪声,求解电路网络,在负载端可以得到差、共模干扰噪声。由此,可以得到由于支路阻抗的不对称而引起的差、共模噪声之间的相互转化。基于环形结构的平面EMI滤波器是本课题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但是仍然存在对应支路阻抗不对称问题引起噪声相互转化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单面完全覆金属的"感容"集成模块(LC单元),与双面均为螺旋型LC单元进行比较表明,所提出的模块具有良好对称性,能更好地抑制平面滤波器差、共模噪声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共模、差模信号的关键特性和噪音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传导电磁干扰(EMI)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抑制EMI,首先必须准确判断EMI的性质,为此需要将共模/差模干扰分离。本文基于共模/差模干扰分离网络的基本原理,针对现有分离网络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变压器(TLT)的新型分离网络,并深入分析了传输线变压器对分离网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分离网络能在150kHz~30MHz频段内保证输入阻抗恒定为50Ω,并能有效实现共模/差模干扰分离。时域和频域测试的结果证明了所设计分离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PWM逆变器直接驱动电机时会产生较高dv/dt的共模电压,并由此产生轴承电流和共模漏电流以及严重的电磁干扰(EMI).特别是当逆变器通过长线电缆与电机连接时,由于电缆中分布参数的影响,会在电机端产生电压反射现象,从而在电机端会产生2倍以上的过电压,导致线圈绝缘失败.本文通过对PWM逆变器驱动电机系统产生的共模以及差模电压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逆变器端无源滤波器,并给出了参数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可对共模及差模电压dv/dt同时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小了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滤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三相整流桥的差模射频传导EMI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电力电子装置引起的电磁干扰已成为电磁兼容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何准确地预测这些装置在电网端引起的干扰是一个难点。根据电力电子器件产生干扰的原理,首先对整流桥的干扰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试作出了干扰等效电路,然后利用简单的频域模型,对三相整流桥在电网侧产生的差模传导干扰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验证了这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这一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其它电力电子装置的EMT计算中去。  相似文献   

11.
开关电源传导干扰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诊断开关电源传导干扰的主要性质,分别测量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正确设计电源EMI滤波器的第一步。介绍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测量的三种方法,并讨论、比较了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裴雪军  张凯  康勇  陈坚 《电气传动》2007,37(12):35-38
由于干扰源和负载阻抗对EMI滤波器的滤波效果有很大影响,根据PWM逆变器的传导干扰源和负载阻抗的特点,在已有的EMI滤波器结构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设计EMI滤波器的方法,使得EMI噪声到达LISN时,经过了最大限度的衰减,给出了共模和差模干扰的设计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周锦平  周敏 《电源学报》2017,15(3):107-111,117
建立了三相逆变器的共模噪音通路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连接在交流母线与直流母线之间的滤波电容对共模噪音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三相变换器的原始共模噪音的补偿方案,基于所提方案可以减小整个系统对共模滤波器的要求,改善整个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电磁继电器传导干扰发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电器工作过程中电磁干扰传导发射的研究包括继电器触点燃弧时电磁干扰传导发射研究和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电磁干扰传导发射研究.本文分析了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噪声的传导路径,按照GJB 152A-97的测试要求进行了电磁噪声传导发射实验,得出继电器工作过程中向其负载回路和驱动回路发射的共模电压与差模电压频谱,并将它们与GJB 151A-97的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继电器触点燃弧和线圈断电引入的电磁噪声传导发射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GJB 151A-97的限值,其中切断阻性负载回路时,触点燃弧且有回跳情况下的发射水平最为严重.继电器切断感性负载时燃弧时间显著延长,但由于负载电感增大了传导回路阻抗,发射电平反而相对较小.最后结合传导路径分析结果,提出了传导发射的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这里通过分析风电变流器中共模和差模电压的产生机理,设计了一种机、网侧均采用LRC结构的低通滤波器拓扑结构,同时机侧配备共模电感器。利用共模电流在共模电感器内产生同向磁场从而增大线圈阻尼特性,有效衰减了系统对地的杂散电流。在全功率风电变流器机组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这里提出的无源滤波器结构,在兼顾成本、体积的条件下,有效抑制了风电变流器的共模与差模电压。  相似文献   

16.
抑制开关电源传导发射的滤波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路模型分析了用于保护设备的辅助小功率开关电源传导性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及等效电路,介绍了抑制开关电源传导发射的滤波器设计原则、工作原理和结构。利用德国罗德施瓦茨公司的场强接收机实际测量了未加滤波和加滤波时电源线上的传导发射值,实验证明合理设计滤波器对抑制开关电源传导发射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共模噪声作为调速系统负面效应的一种 ,其带来的电磁干扰 (EMI)问题将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从分析变频调速系统共模噪声源入手 ,详细阐述了抑制共模噪声的三种基本对策 ,并通过一具体实例 ,以期对相关的工程实践有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尹强  陆海慧 《电气传动》2005,35(1):3-5,15
共模噪声作为调速系统负面效应的一种,其带来的电磁干扰(EMI)问题将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从分析变频调速系统共模噪声源入手,详细阐述了抑制共模噪声的3种基本对策,并通过具体实例,以期对相关的工程实践有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PWM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共模EMI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业领域中广泛采用的PWM电机驱动系统,因功率变换器调制策略的原因,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传导共模EMI,并且其危害程度要远大于差模EMI的危害程度,是EMI问题的研究热点.详细分析了PWM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共模EMI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典型方法存在的不足,及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