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造建筑工作室以推己及人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处,希望在工作里保持一种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保有对传统的感情,将人们生活的愿望进行细致而耐心的梳理,使之成为扎实的创造,成为指向美的建筑语言。古典艺术不足以回答今日的问题。现代艺术则是现代生活的一面镜子。在人们遭遇灾难时,艺术作为一种和语言并行的表达方式,如同一种敏感的回声,伴随人们的生活历程,发出或细弱或尖厉的声音。对于想要记录下什么的人们而言,从来都是在理性和梦幻之间,被二  相似文献   

2.
知识篇     
《建筑工人》2012,(1):45-45
建筑艺术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具有物质实体的生活环境,它既需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也需满足人们审美的欣赏。因此,它也是通过物质实体来表现空间变化与组合的一种图形艺术。建筑形象常常是通过建筑环境的布局,建筑群体的组合。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内外装饰,以及建筑材料所表现的色彩、质地、肌理、光影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壁画与建筑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的层次也在提高,对环境视觉与文化需求日益增强。在环境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壁画,壁画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为建筑增光添彩。而当今大型建筑、高档宾馆,大多没有雕塑或壁画,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4.
建筑最早出现时并未有美学的功能。人们最初是为遮风雨、避虫害而建造穴居、巢居,当时绝没有想到什么艺术。但精神与物质是不能被完全割裂的,当日常生活、宗教仪式或政治生活的某种具体需要的建筑目的获得满足之后,建筑就出现了另外一种要求,即艺术形象和美。  相似文献   

5.
李靖红  陈春玲 《山西建筑》2007,33(28):65-66
指出建筑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在论述了艺术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及艺术欣赏的一般心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辩证地、批判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学习建筑美学,对整个建筑美的意义、意境、审美准则等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建筑美在层次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建筑美是指单体建筑的美,而广义建筑美则把建筑放在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建筑,走向城市。建筑美体现的是一种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实用的艺术和公共的艺术,它和音乐、美术、文学不一样,建筑艺术是依托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实体上的一种艺术,它是实用的艺术,同时建筑艺术又是一种公共的艺术。一个建筑一旦建成,它就强迫人们天天去欣赏它,你不欣赏也得欣赏,包括城市雕塑在内,如果做得不好,就对不起观众。下面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感悟建筑的美。  相似文献   

7.
建筑的回归     
曹寅 《建筑》2005,(10):86-88
建筑,一种融汇于人们生活之中的艺术类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要比其他艺术类别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要大得多。一座建筑建成后,往往要存在于世上为人们服务几十甚至几百年,它不仅仅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且也充斥着人们的视线。人们始终都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每一座建筑  相似文献   

8.
马岸奇 《砖瓦》2018,(2):4-5
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伴随着建筑的发展,砖制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在满足当时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和审美要求等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建筑是一种凝固的音乐,那砖雕就是这一凝固音乐中最美妙动人,充满意境和情感的乐章。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伴随建筑的发展和砖制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当时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审美要求生活需要所创造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6,(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在跟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进行着改革与创新,而建筑幕墙正是当下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艺术,是两者的融合,使建筑物更具艺术感、时代感和美感,可以说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化都市建筑步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从建筑幕墙的定义入手,对常用的各种幕墙的保温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建筑与照明 建筑照明是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建筑物的一项技术设备,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它还担负起建筑装饰的任务。刘秀峰部长在论述建筑的特点和构成的要素时说:“建筑物首先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包括生活、生产和文化的需要),同时又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要求: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既是实用功能和美感作用的统一,又是科学技术和艺术技巧的统一。”①由于建筑照明的实体——灯具,是一种实用工艺品,要求艺术性、科学性和工艺性三方面的综合考虑,所以我认为上述论点是十分确切的,对建筑照明同样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王尚志 《建筑》1999,(11):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已将追求目标投向精神生活的高层次和高品位,对建筑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搞好建筑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不仅对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对满足大众审美享受的需要,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搞好建筑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遵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法则建筑与装饰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审视古今中外的历史,凡永县生命力的建筑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的统一体。如我国北京故宫的建筑,为了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技术层面而言,其之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材料建造出来。艺术角度而论,建筑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具备空间和时间的二重属性,它的内在意义反映着时代精神及风土人情。空间是建筑学本体的基本属性,建筑本身包含着强烈的空间属性。建筑空间的营造提供给人们强烈的安全感,人们因此栖居。建筑被建造,为了寻求建筑物本体的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壁画艺术逐渐形成。处于公共艺术阶段的壁画,在各种艺术思潮流派的影响下,逐渐渗入到建筑之中。目前,在现代建筑空间之中的壁画艺术创作已经不再是将创作艺术作品作为其目标,而是要求创作者能够对其重新进行审视,进而感受赖以生活的建筑空间。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而壁画属于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并以难以理解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在宗教中有或类似或迥异的体现.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佛教、道教建筑装饰和西方基督教建筑装饰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别墅建筑作为人们的理想生活居所,其作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定不只是用来满足基本需求的建筑,所以别墅建筑不应该只简单地满足居住的功能要求,或只是把每个功能空间加大后简单地组合,它应该还要满足人们多样的生活行为中的情感、认同、归属、审美、自我实现等复杂地情感上的心理上的需求(一种作法是在原基本功能上空间细化、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另一种作法也可将特别的生活内容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开始追求心灵的愉悦。装饰艺术设计体现了艺术境界和生活品味。建筑装饰逐渐和陈设艺术结合,室内陈设是建筑装饰中的一门比较生活化的种类。近年来,室内陈设艺在建筑装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体系。艺术品作为陈设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装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陈设艺术在建筑装饰中的作用,创造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环境。本文主要对陈设艺术的具体布置原则,它在建筑装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建筑创新在城市创新中的突出作用1.1建筑创新的内涵众所周知建筑有其鲜明的“三性”:实用、经济、美观。建筑创新的内涵在于对建筑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建筑创新在当今尤其需要返璞归真。建筑是凝聚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生活等多方面要素的结晶。建筑物一旦形成,将对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是非常凝固和长远的。如果公共建筑或住宅颠倒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特性,而一味追求洋气、霸气、  相似文献   

19.
《工业建筑》2021,51(7)
正从表面上看,建筑与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内部似乎甚少有相通之处。并且,建筑偏向于空间艺术构造,可以以物质为载体进行呈现,而音乐则偏向于时间的艺术展示,更加具有抽象性。这样的固有认知一直持续到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审美要求逐渐上升,建筑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建筑物,更提出了设计上的要求,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不同层面的要点。而音乐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音乐和建筑在审美方面给人的感觉有些时候是可以互通的。因此,  相似文献   

20.
建筑艺术审美的意义是多重的。从伦理学视野探讨,美和善的内在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它们都以对象的功用作为衡量价值的基本标准,这一观念在建筑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美与善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或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建筑艺术的审美符号便具有象征或隐喻功能,以此来间接地或抽象地表达伦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