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为了发展菜籽油高效环保的精炼技术,先利用硅藻土、活性白土、氢氧化钠溶液制备预制脱酸剂,再与脱色剂混合制成固体吸附剂对热榨菜籽油进行同时吸附脱酸脱色,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同时吸附脱酸脱色工艺条件,并分析脱酸脱色菜籽油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同时吸附脱酸脱色的最优条件为以活性白土为脱色剂,固体吸附剂配比(预制脱酸剂与活性白土质量比)1∶1,处理时间15 min,处理温度90℃,固体吸附剂用量5%;在最优条件下,脱酸率为96.98%,脱色率为84.04%;脱酸脱色菜籽油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都小于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GB 1536—2004)限定值。综上,固体吸附剂可以用于热榨菜籽油的同时吸附脱酸脱色。  相似文献   

2.
菜籽油干法耦合精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白土、自制的脱胶白土及碱性白土对菜籽油进行干法同时脱色、脱胶、脱酸耦合精炼研究.结果表明:50.00 g毛油加热到70℃后,先加入2.0%活性白土脱色10 min,再加入2.0%脱胶白土,10 min后加入3.0%碱性白土,搅拌反应95 min后离心得到脱色率超过90%、磷含量小于5 mg/kg、酸值(KOH)小于0.2 mg/g的精炼菜籽油,达到传统精炼工艺的油品质量要求.该油脂精炼工艺过程及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无废水排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菜籽油物理精炼工艺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玮  冉萍 《中国油脂》1997,22(1):3-4
介绍了我院在菜籽油物理精炼技术通过部级中试鉴定的基础上,又在推广利用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摸索工作。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两种工艺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要上同品质的毛油获得相同品质成品油的条件下,物理精炼较化学精炼在缩短流程,减少投资,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油脂进行全波长扫描后,确定油脂脱色率测定波长。以537和612 nm波长下脱色率为指标,分别研究复合脱色剂脱色工艺中的脱色剂用量、脱色剂配比、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搅拌速率5个单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脱色剂用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进行试验优化,并进行方差分析和模型拟合,在脱色剂用量3.4%、脱色温度100℃、脱色时间27 min时,脱色油复合脱色率达97.02%。对脱色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后,分析可知,复合脱色剂脱色油酸价和磷含量明显低于活性白土脱色油,而前者维生素E含量、甾醇含量、脱色率和色泽等指标则高于后者,且后者油脂品质可达到国标一级菜籽油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酸值菜籽油的萃取脱酸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益坤 《中国油脂》2002,27(5):30-32
介绍了高酸值菜籽油用乙醇为溶剂萃取脱酸的原理及生产工艺 ,该工艺具有精炼率高、成品油质量好及生产过程无污染等特点 ,可供油脂生产企业在选择精炼工艺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沈善勋 《中国油脂》1995,20(5):24-25
二级菜籽油快速精炼新工艺平湖油脂实业总公司(314200)沈善0前言目前,二级油仍然是国内大众用油。由于二级油价格低廉,具有自身固有气味,至今未见滞销,特别是农村。有资料证实,二级油中各种营养成份都比深加工后的精油为高,而且储藏性能也优得多。在当今回...  相似文献   

7.
以水酶法提取菜籽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并以得油率为指标,利用离心并无水乙醚萃取的方法进行破乳,采用正交法对破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离心转速9000r/min、离心时间30min、pH 5、无水乙醚加入量70%条件下,乳状液中的油回收率为98.05%。  相似文献   

8.
以油菜籽为原料,经低温压榨工艺制取菜籽油,选择活性炭、活性白土、膨润土3种脱色剂进行复配,以脱色率为指标研究复配比率、复配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搅拌速度五个因素对菜籽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优化菜籽油脱色工艺,并测定其理化品质、主体组分和微量组分。结果表明,菜籽油最佳脱色工艺为:时间35 min,温度100 ℃,搅拌速度180 r/min,复配比率2:1:1,复配添加量3%。在该条件下,脱色率为82.2%。脱色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分别降低了21.88%、51.11%,微量组分角鲨烯、生育酚、甾醇含量均升高,其中γ-生育酚含量比菜籽毛油高30.47 mg/kg,脱色前后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脱色前后脂肪酸含量分别差0.03%、0.19%。本文优化了低温冷榨菜籽油的脱色工艺。本文为菜籽油脱色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菜籽油硅酸钠脱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籽油为原料,用硅酸钠直接脱酸并对精炼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脱酸最优工艺条件为:超碱量为油重的1.0%、温度90℃、处理时间4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该法不仅可简化工艺过程、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餐饮废油硅酸钠-活性白土精炼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餐饮废油为试验材料,对硅酸钠-活性白土精炼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优化后的精炼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和硅酸钠总加量8%,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活性白土与硅酸钠质量比值为4。在最佳条件下精炼率为79.6%,精炼油酸值(KOH)为0.71 mg/g,过氧化值为4.32 meq/kg,符合饲料用油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菜籽油精炼副产物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从菜籽油精炼副产物中提取、精制、分离磷脂、维生素E、甾醇主要方法、关键技 术及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碱炼法脱酸、活性白土分批脱色对鱿鱼内脏粗提油进行精炼。分别以酸价和脱色率作为脱酸和脱色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精制工艺,同时分析测定了精制前后鱿鱼内脏油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鱿鱼内脏粗提油的最佳脱酸工艺为:碱液浓度26 °Bé、碱炼温度54℃、碱炼时间26 min,在此脱酸条件下鱿鱼内脏油的酸价为(0.63±0.05)mg/g;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白土添加量3.7%、脱色温度88℃、脱色时间60 min,在此脱色条件下鱿鱼内脏油的脱色率为92.38%±1.25%。精制后鱿鱼内脏油的酸价和色泽达到一级精制鱼油的质量标准,其他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或接近二级精制鱼油的质量标准。精制后鱿鱼内脏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38.91%,其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2.56%和16.32%。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优化的工艺能够对鱿鱼内脏粗提油进行有效的精炼,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菜油改性制备皮革加脂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亮 《皮革化工》2001,18(5):22-23,39
通过菜油进行酯交换,硫酸化反应,再和多种有效成分复配,制得菜油改性皮革加脂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葡萄籽油的提取及精炼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袁毅  刘利军 《食品科学》2011,32(10):40-43
为获得优质精油,以发酵后葡萄籽为原料,比较索式提取法、回流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提取率,选择提取率最高的微波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毛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对毛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10min、提取温度70℃、微波功率700W;毛油精炼的最佳条件为碱浓度4.13mol/L、超碱量0.5%、精炼初温50℃。精炼后葡萄籽精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1684-2006《化妆品检验规则》化妆品检验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精制核桃油生产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利用物理压榨法制备核桃油及其精炼工艺,然后取等重的9组样品,分别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TBHQ、PG、BHT、VE及增效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与空白样一起利用Schaal烘箱法每隔24h测一次过氧化值(POV),比较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焙炒、脱酸、脱胶是精制核桃油的关键工序,其工艺条件依次为:焙炒温度130℃、时间30min;碱法脱酸:碱液浓度11%、碱炼初温40℃。加碱量为理论碱量和超碱量之和;磷酸脱胶:油重0.2%的85%磷酸、3%的水、温度保持在60℃;添加0.02%TBHQ、0.01%PG和0.015%Vc复合抗氧化剂的油样(在60℃通风条件下贮藏408h的过氧化值最低为0.75meq/kg,国家标准规定过氧化值≤10nmeq/kg,经计算其在20℃存储保质期可达2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测定方法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并采用国际标准ISO 10519:1997《分光光度计测定油菜籽中叶绿素的含量》和AOCS Cc13i-96:1997标准《植物原油中叶绿素色值的测定》方法,对国内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进行方法比对测定,确定了适用于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大量分析测定和实验数据的汇总,证实确定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菜籽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冯有胜 《中国油脂》2003,28(4):24-25
菜籽油在加工及利用油脂烹调食物中经常采用高温加热,油脂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影响油脂质量。对精炼菜籽油及色拉油在高温条件下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丙二醛4项理化卫生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炼菜籽油及色拉油的4项理化卫生指标随高温时间延长而升高,质量下降。因此,控制高温加热时间对防止菜籽油的氧化变质,保证菜籽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磷脂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碱比(V/V)1:4.5,加酶量88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磷含量可由原来的406.66 mg/kg降到3.42 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菜籽毛油与脱胶油的甘油酯含量,脱胶油的甘油酯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太明显,甘二酯的质量分数从毛油的2.50%增加到6.51%,而甘三酯的质量分数从96.08%降到90.46%。Rancimat法测定氧化稳定性后发现,脱胶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由毛油的5.37 h增加到6.10 h,表明酶法脱胶后的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菜籽毛油;同时对水化脱胶磷脂与酶法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对比分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71%和65.76%,酶法脱胶的酶解率达65.7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