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144-149
将富含α-亚麻酸的紫苏籽油制备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后,其稳定性、水溶性得到改善,并可作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传递系统,应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分别采用阿拉伯胶、HI-CAP 100、纯胶2 000、可溶性大豆多糖、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研究乳化剂对乳状液粒径、黏度及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阿拉伯胶制备的乳状液粒径最小(0.678μm),粒径主要分布在0.1~10μm之间,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的黏度不断升高,且不稳定性指数和Slope值逐渐降低,其中,除HI-CAP 100和酪蛋白酸钠外,乳化剂质量分数≥4%时,乳状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苏籽油为芯材,大豆多糖和壳聚糖为壁材,分别制备紫苏籽油单层与双层乳状液,并且对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物理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层乳状液粒径随着芯壁比(质量比)的升高而增大,物理稳定性变差,最适的芯壁比(质量比)为2∶1;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双层乳状液的Zeta电位逐渐增大,并且由负值变为正值,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时电位绝对值最小为3.6 mV,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4%时电位为43 mV,电位增加速率变小;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粒径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变化,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时达到最大粒径为5.21 μm,0.4%时达到最小粒径为1.185 μm;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物理稳定逐渐增强。壳聚糖质量分数对乳状液化学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抗氧化效果依次为0.4%>0.6%>0.2%。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4.
紫苏籽油具有很好的食用及保健功能,将其制成稳定的可涂抹乳液可增加其应用的多样性。本文利用β-环糊精的乳化特性,通过高速均质法将紫苏籽油制成Pickering乳液,观察乳液的微观结构、测定其粒度和Zeta电位,研究体系添加糖、盐、黄原胶以及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黏度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紫苏籽油经β-环糊精乳化后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油滴呈标准球形,粒径在数十纳米范围;外水相添加5%蔗糖或0.5%黄原胶可增加、添加食盐则降低乳液的黏度及稳定性,酸性条件不利于乳液的稳定;流变特性结果显示,环糊精稳定的紫苏籽油乳液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在25~80℃条件下乳液呈现类似奶油状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低聚肽和小麦低聚肽为壁材,维生素D3油为芯材,吐温-20为乳化剂,利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2种低聚肽包埋维生素D3微胶囊,对比分析了两类微胶囊单因素条件差异原因,并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玉米肽微胶囊和小麦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均为喷雾干燥温度150℃、芯材壁材比1∶20、固形物质量浓度0.15 g/mL,包埋率分别为75.8%和73.8%。微胶囊稳定性分析表明,两类微胶囊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和胃环境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蜂胶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了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超临界蜂胶紫苏籽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为15%,稳定剂添加量5g/L;混合微胶囊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min;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粉质细腻,包埋率达到67·63%。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了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超临界蜂胶紫苏籽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为15%,稳定剂添加量5g/L;混合微胶囊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min;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粉质细腻,包埋率达到67·63%。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Design-Exper软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壁材质量分数、均质时间和pH为自变量,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回归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由此预测复凝聚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紫苏籽低聚肽蛋白质含量、低聚肽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以及具有功能活性特征肽段成分。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为93.14%,低聚肽含量为86.35%,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40~1 000 Da,占总比例的82.8%,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精氨酸含量较高,为102.72 mg/g。胱氨酸和蛋氨酸是紫苏籽低聚肽的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59.55%,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WHO推荐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模式。从紫苏籽低聚肽中鉴定出了2条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肽结构,分别为甘氨酰精氨酸二肽(glycyl-arginine,GR)和丙氨酰精氨酸二肽(alanlyl-arginine,AR),这2条二肽序列均为国内外首次从紫苏籽低聚肽中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于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50%)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本文以可溶性大豆多糖、阿拉伯胶、Capsule淀粉、纯胶2000、HI-CAP 100为壁材,研究了壁材种类及其浓度对紫苏籽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壁材浓度20%时,纯胶2000和HI-CAP 100作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产品的表面油含量较低(分别为3.05%、3.31%),且包埋率较高(分别为93.86%、93.33%),包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壁材。因此,纯胶2000和HI-CAP 100是制备高载量紫苏籽油微胶囊的优良壁材。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胚芽油为芯材,CMC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对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4)添加量为2%,CMC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比例为1:5,复合壁材添加量为22%,芯材添加量为18%,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玉米胚芽油为原料,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制得微胶囊化玉米胚芽油的粉末油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紫苏油在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的特点,以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乳化剂,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对紫苏油进行包封,使紫苏油保持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并能达到油脂缓释的目的。分别对紫苏油单层乳液、双层乳液和三层乳液微观形态和稳定性进行考察,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通过气相色谱测定3 种乳液消化前后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壁材质量分数为大豆分离蛋白1.0%、壳聚糖2.0%、海藻酸钠1.5%时制备的3 种乳液粒径较小、电位较高,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的多层乳液能够更好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包埋层数的增加,紫苏油的氧化速率越慢。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三层乳液较单层和双层乳液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多层乳液可以保证油脂中脂肪酸有效释放。本实验阐明不同界面层对紫苏油消化和脂肪酸释放特性的影响,为指导油脂缓释体系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栝蒌子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光和热都比较敏感,极易氧化变质,油脂的氧化不仅会使其失去应有的功效性,而且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栝蒌子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保持和稳定其生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胶囊化生产过程研究中,选择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复合壁材,对微胶囊包埋率影响大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复合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配比1∶1,芯材与壁材比2∶3,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0%。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为35 MPa。  相似文献   

15.
16.
为研究迷迭香提取物能否替代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成为紫苏籽油的天然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迷迭香提取物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市面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作为对照,测定氧化作用后油样过氧化值及酸价,对比它们在紫苏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紫苏籽油样中鼠尾草酸含量,研究鼠尾草酸含量与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在紫苏籽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选择0.08%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在紫苏籽油抗氧化保护的最佳添加量;相比于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迷迭香提取物为仅次于2-叔丁基对苯二酚的紫苏籽油中最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确定鼠尾草酸是迷迭香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有效成分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为减缓榛子油氧化,延长其贮藏期,以壳聚糖和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以亚麻籽胶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结合冷冻干燥方式将榛子油微胶囊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25%,乳化温度为60 ℃,壁芯材比例为2:1,乳化剂含量为0.34%时,所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72.89%±0.58%,经冷冻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可知,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且包埋效果较好,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榛子油微胶囊的包埋率。  相似文献   

18.
"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粉末油脂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的乳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喷雾干燥得到的粉末油脂进行了理化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评价.大麻籽仁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9:1,乳化剂的HLB值为13.48,壁材用量为6.7%,明胶/麦芽糊精比为4:6,乳化剂用量为0.9%、大麻籽仁油与壁材比为3: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达到91.24%,粉末油脂产品含油率35.97%,表面含油3.15%,产品呈现乳白色表面光滑的球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低聚肽和亚硒酸钠为原料制备玉米低聚肽硒螯合物,对其水分、酸溶蛋白、总氮(粗蛋白)、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考察,然后以螯合态的硒含量和分子量分布为指标,研究了螯合物对温度、pH、消化方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低聚肽硒螯合物的螯合率为54.25%±0.24%,得率为53.02%±0.17%,水分含量为7.46%±0.07%,酸溶蛋白含量为16.38%±0.03%,总氮含量为21.17%±0.35%,分子量低于1000 u的比例为85.1512%。在25~100℃环境下,分子量低于1000 u的比例变化不超过7%,硒含量最低不小于70%;在pH=2~12的环境下,分子量低于1000 u的比例变化最高不超过16%,硒含量最低仍在75%以上;在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两种酶的消化后,分子量低于1000 u的比例分别增加5%、7%和8%,硒含量最低仍在70%以上。这说明玉米低聚肽硒螯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