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防治病虫害效果好而被广泛使用, 但易在环境和农产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残留, 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威胁食品安全, 因此对其进行快速高效、灵敏精准检测尤为必要。适配体具有易修饰、易合成、性质稳定、特异性强和亲和力高等优势, 适合作为有机磷农药的特异性高效识别工具, 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构建中。本文综述了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等进行检测方法, 归纳了所用适配体序列、检测策略及检测特性, 提出了构建适配体传感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以期为适配体传感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种农药地广泛使用,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基于核酸适配体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抗体,适配体具有稳定性好、容易合成和修饰、靶标范围广等优势。近些年来,发表了一些适配体与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拉曼光谱等方法进行结合的新型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灵敏地检测出农药残留量。其中有部分新方法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本文总结了近5年使用的核酸适配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同时比较了前几年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催化性能应用于适配体传感器中可大幅提高重金属检测的灵敏度并扩大选择性,是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Pb 2+、Hg 2+、Cd 2+等重金属离子的适配体序列,总结了多种结合纳米材料的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技术应用及优缺点,并对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到的单链寡核苷酸,与靶标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且稳定性好,易于合成和修饰,被认为是生物传感器的理想识别元件之一,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近年来,SELEX技术在农药适配体筛选方面不断发展,目前已筛选获得多种农药适配体,并且通过诸多方法研究所筛选的适配体与农药分子的结合机理,为适配体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概括和总结了以农药为靶标的适配体筛选方法、农药分子与适配体的结合机理,并简要总结了以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而病原菌是引起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快速、简单、灵敏地筛选食源性致病菌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材料因其光学特性、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穿透性,已成为近年来光学传感研究的热门课题。作为传感器的信号转换装置和生物识别分子的负载基质,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官能团丰富等特点。适配体是通过体外筛选的短单链核酸,具有合成简单、稳定性好、亲和力高、选择性强、适用性广等优点,是生物应用中理想的分子受体。利用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耗时费力、难以定量、不便现场检测等缺点,成为当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综述了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细菌捕获方法和传感技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便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灵敏度及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基于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为食品危害因子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分析手段。本文基于适配体的4类纳米传感器:光学、磁弛豫、电化学和其他类型的检测原理,重点论述了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在食品安全因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农药、兽药及其残留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真金毒素,重金属,生物酶等,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开发简便、易携带的生物传感器,在纳米粒子上修饰多种适配体以实现对多种危害因子的同时检测,以及开发快速、有效、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效避免背景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是未来的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有机磷为代表的农药的大量使用, 在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如何进行快速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是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在该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结了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饲料或食品中生长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可在人和动物体内不断蓄积,且较难通过代谢排除,给人体和畜牧业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真菌毒素的监测成为了预防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研究人员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适配体与纳米材料联用检测技术更加快捷、方法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因此,本文归纳了近几年有关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研究,以及有关食品安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期望对真菌毒素检测的相关研究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过度使用或滥用农药会导致其部分残留存于食物中, 从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对农药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久, 且大多针对单组分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对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能够克服目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实现对农药残留快速、灵敏、多组分同时检测。本文综述了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最近进展, 详细介绍了基于抗体、适配体和分子印迹聚合物3种识别元件的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此外, 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芯片技术在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旨在为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感器领域,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相对于质谱,色谱等传统的检测方法来说,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费用消耗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食品检测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物、微生物等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品、药品中的农药残留安全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高分辨质谱法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确度, 近年来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尽管高分辨质谱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质干扰, 但样品前处理仍然是必要的。样品前处理可以减少基质干扰成分, 提取、富集目标检测物, 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重现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近年来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农药残留所应用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概述, 主要包括QuEChERS法、固相萃取法、极性农药快速提取法、在线前处理法等, 介绍了各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 对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并对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农药残留所应用的样品前处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且施用未知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高分离、高鉴别、高通量、非靶向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相关报道进行归纳和总结,简要介绍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重点从多维色谱及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开发、吸附材料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阐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对茶叶中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前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本文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使用的局限性和优越性,为不同性质的茶叶样品农残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旨在为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药残留是指由于使用农药而残留于农作物、水体、土壤等的农药原体和代谢物。农药具有毒性强、稳定性好、生物聚集性等特点,极易在环境中发生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其残留问题已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中其他生物体形成极大威胁。因此监测食品或环境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对人类健康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本研究总结了农药残留的方式和危害;分析了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QuEChERS提取法和其他方法),对比了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对近年来农药残留的传统分析技术的最新应用和新型的检测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可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识别特异性、高效选择性、可重复利用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去除基质干扰,适用于基质复杂样品中痕量水平物质的检测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选择性吸附材料,通过其识别功能可有效将目标成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在目标分子的分离富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分子印迹技术的选择性和实用性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在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该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前景,为农药残留检测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对番茄表面农药残留量的准确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图像识别的番茄表面农药残留量无损检测方法。采用激光成像技术进行番茄表面农药残留区域视觉图像采集,对采集的番茄表面图像进行农药残留量的光谱特征分析,提取番茄表面农药残留区域的边缘轮廓特征,根据特征提取结果进行番茄表面农药残留区域视觉图像重构,在重构的区域图像中采用分块匹配技术进行番茄表面农药残留量区域分割,结合自适应分块特征匹配方法实现番茄表面农药残留量检测识别。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番茄表面农药残留量的无损性较好,输出图像的信息饱和度较高,提高了对番茄表面农药残留量的准确检测能力,在番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的去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种养环节农药的不科学使用,会造成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存在安全隐患,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人们日常食用的蔬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収展十分迅速。农药残留现场检测是农药残留检测不可或缺的补充,在基层一线应用广泛,对农残检测収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简述了目前主流3大农药残留现场检测技术原理、优劣势,幵进行要简要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实际选用和改良农药残留现场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产品作为优质膳食来源之一, 不规范使用农药行为使渔业养殖水源被污染,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面临极大的威胁。针对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督抽检主要集中在兽药残留的检测, 但对水产品中农药残留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差异, 发现我国在农药数量和最大残留限量项次两方面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相当,但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主要贸易国家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对法规之外且非豁免的农药的“一律限量”要求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空白,这为我国完善水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同时, 本文从提取、净化、检测3个方面综述了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发现采用乙腈提取、QuEChERS净化的前处理方法能提高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效率。建立简便快捷的水产品中多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对于及时和准确地摸排水产品中的农药污染状况, 提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