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牦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本实验以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以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以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为响应值,对磷酸盐缓冲液、Tris-HCl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3 种提取液的pH值、浓度和料液比3 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提取液的pH值>料液比>浓度;最佳提取参数为磷酸盐缓冲液pH 7.22、料液比1∶2.25(m/V)、浓度2.12 mmol/L,在此条件下酶活力为73.92 U/L,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6%,说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模型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部位冷鲜牛肉(背最长肌、腰大肌)为原料,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对其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Met Mb R)进行粗分离,并对分离所得酶液的适宜温度及p H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冷鲜牛肉的肉色稳定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原料冷鲜牛背最长肌和牛腰大肌粗酶液的分子量主要范围均为14.3~97.2 k Da。原料冷鲜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酶活为94.33 U/m L,在70%硫酸铵饱和度下可主要沉淀得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从而达到粗分离的目的。粗分离所得的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适宜温度30~45℃,适宜p H 6.5。原料冷鲜牛腰大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酶活为53.60 U/m L,在70%硫酸铵饱和度下可主要沉淀得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从而达到粗分离的目的。粗分离所得的牛腰大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适宜温度35℃,适宜p H 6.0~6.5。  相似文献   

3.
亚硫酸盐还原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DEAE-52纤维素柱层析一系列纯化步骤,得到电泳纯的亚硫酸盐还原酶,纯化倍数为115.30,酶回收率为18.36%.用SDS-PAGE测得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6 kD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7.热稳定性较好,80℃时酶活仍能维持在55%左右.在pH 4~10之间均较稳定,残余酶活均在60%以上.Fe3+,Zn2+,Cu2+,Mn2+,Co2+对亚硫酸盐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2+,Zn2+Ag+,Fe2+对亚硫酸盐还原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酶活无明显影响.以亚硫酸钠为底物,该酶的Km为1.23 mmol/L,Vmax为6.80 u/mL.  相似文献   

4.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是肌肉中存在的可以还原高铁肌红蛋白的一类酶,它与肉色的关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以及肉色稳定性关系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包括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概述、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酶纯化的研究、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酶活力和肉色稳定性关系等内容。最后分析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在肉品护色领域的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蒜中功能成分含硫化合物是由蒜氨酸酶(alliinase,E C4.4.1.4)催化蒜氨酸(alliin)生成的。本实验通过提取、盐析、透析及层析,自新鲜大蒜中分离纯化出蒜氨酸酶,并测定了蒜氨酸酶的酶学性质。蒜氨酸酶的适宜分离纯化过程及条件为:pH7.0Na /K 磷酸缓冲液提取,45%饱和度NH4(SO4)2盐析,10000×g离心沉淀30min,pH6.5的Na /K 磷酸缓冲液溶解,截留1.4万分子量透析袋透析,Sephadex G-200层析,收集洗脱时间4.75h的洗脱液。蒜氨酸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6.3,Mg2 、Zn2 、Fe2 、Fe3 、EDTA-Na金属离子对蒜氨酸酶有激活作用,Fe3 激活作用最明显,Cu2 严重抑制蒜氨酸酶活性。以合成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为底物,蒜氨酸酶的Km为5.91mmol/L、Vmax为1.55μmol/min。  相似文献   

6.
通过离心、50%~70%饱和硫酸铵沉淀、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从猪背最长肌中分离纯化出焦磷酸酶(PPase)。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PPase分子质量约72kD。焦磷酸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和7.5。Mg2+是PPase的激活剂,在浓度4.75mmol/L时,酶活力最强。但Na+和K+都能抑制酶的活力,且Na+的抑制效果强于K+。PPase水解焦磷酸钠(TSPP)的动力学参数Vmax为0.086μmol/(L.min)),Km为0.36mmol/L。  相似文献   

7.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是和肉色相关的一类酶,它可以阻抗引起肉品褐变的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从而延长肉品货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的特性,本文研究了贮藏时间、温度以及提取方法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活力和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高铁氰化钾氧化但不经硫酸铵盐析的二号样活力最高,在-30℃的贮藏条件下其活力比4℃时高,在贮藏9~15d时酶活力和高铁肌红蛋白相对百分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香葱中蒜氨酸酶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通过均浆、离心、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蒜氨酸酶,并利用SDS-PAGE电泳对其纯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可得纯化倍数为19.6倍的蒜氨酸酶,酶比活力为11.44U/mg,酶活回收率为32.1%,达到电泳纯,其亚基的分子质量约为54.5ku。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7.0,以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为底物,蒜氨酸酶的Km为45.31mmol/L,Vmax为40.32μmol/(mg·min)。  相似文献   

9.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是和肉色相关的一类酶,它可以阻抗引起肉品褐变的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从而延长肉品货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的特性,本文研究了贮藏时间、温度以及提取方法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活力和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高铁氰化钾氧化但不经硫酸铵盐析的二号样活力最高,在30℃的贮藏条件下其活力比4℃时高,在贮藏9-15d时酶活力和高铁肌红蛋白相对百分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与肉色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冷却肉采用CO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在4±1℃贮藏,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变化规律及与肉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在宰后2周内仍然存在较高活性,其活性作用可使肉中的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持续下降,对肉的色泽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pH6.5,酶的活性最大,温度10℃时,该酶活性依然很好,可通过创造无氧、pH6.5左右的环境,使该酶发挥活性来调节肉的颜色。  相似文献   

11.
肌红蛋白及其存在形式是决定肉和肉制品色泽的重要因素,高铁肌红蛋白为其重要存在形式之一。以马科动物-驴的心肌为原料,采用70%~100%饱和硫酸铵分段盐析法粗提肌红蛋白,加入铁氰化钾氧化后透析,经CM-Sephadex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一步纯化。SDS-PAGE电泳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结果表明,仅通过一次柱交换,即可得到电泳纯的高铁肌红蛋白,为快速提取、纯化高铁肌红蛋白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牛肉糜中加入0、4、6、8mmol/L的琥珀酸,研究其对牛肉糜pH、颜色、Mb和MetMb含量、TBARS的影响,以揭示琥珀酸-琥珀酸脱氢酶体系在MetMb还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琥珀酸添加对牛肉糜pH没有影响,低浓度琥珀酸(4~6mmol/L)可提高红度值和Mb含量,降低MetMb含量,但对肉的脂肪氧化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研究方法,测定中国荷斯坦育肥公犊和普通黄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其在有氧贮藏过程中脂肪和肌红蛋白的氧化程度,研究其脂肪氧化和肌红蛋白氧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育肥公犊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极显著低于黄牛(p<0.01)。在贮藏期间,两种牛都发生脂质氧化,且育肥公犊的氧化程度极显著低于黄牛(p<0.01)。在有氧贮藏条件下,两种牛的肌红蛋白氧化程度增加。育肥公犊的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与脂质氧化程度呈线性正相关,(r=0.945,p<0.01),氧合肌红蛋白含量与脂质氧化程度呈线性负相关,(r=-0.906,p<0.01)。黄牛的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与脂质氧化程度呈线性正相关,(r=0.972,p<0.01),氧合肌红蛋白含量与脂质氧化程度呈线性负相关,(r=-0.851,p<0.05)。通过研究表明中国荷斯坦育肥公犊肉脂质氧化与肉色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铁肌红蛋白(MetMb)的形成是造成肉色褐变的主要原因。MetMb的还原对于保持肉色鲜红非常重要。本文提取了牛心中的线粒体,研究了在高活性线粒体中,琥珀酸钠对MetMb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增加,MetMb相对百分含量显著下降。在不同线粒体浓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etMb的含量先下降而后又上升。琥珀酸钠含量不变,线粒体浓度越高,MetMb含量越低,而线粒体浓度不变,琥珀酸钠浓度在16mmol/L和24mmol/L时,被还原的MetMb的百分比显著多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宰后僵直及成熟过程中羊背最长肌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霞  李欣  李铮  王颖  朱杰  张德权 《食品科学》2017,38(21):112-118
动物宰后从肌肉到肉品经过僵直、成熟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僵直及成熟过程的研究可为肉品质改善及肉制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杂交公羊(小尾寒羊×北京本地羊)双侧背最长肌在4℃成熟0.5、2.0、6.0、12.0、24.0、48.0、72.0、120.0、168.0 h,测定不同时间的pH值、剪切力、肌节长度、ATP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钙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pH值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从第24小时后变化不显著(P0.05);剪切力先上升后下降,在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肌节长度在宰后先缩短后逐渐变长,且在第48小时缩至最短;ATP含量先上升后下降,48 h后趋于稳定;μ-钙蛋白酶80 kD大亚基在宰后24 h基本降解完全,其降解的78 kD大亚基在第48小时降解完全;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作为μ-钙蛋白酶的降解底物,在成熟过程中发生降解,第168小时几乎观察不到完整的蛋白条带;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羊背最长肌从第2小时开始僵直,到第24小时程度达到最大,从第48小时开始解僵,解僵后肉的嫩度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8.
Color stability and various bi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in bovine longissimus dorsi and psoas major at different times postmortem (8 hr to 21 days) and during retail display. Surface metmyoglobin accumulation, metmy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 and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were affected by muscle type, postmortem aging, and fabrication method (p < 0.01). Psoas steaks had greater metmyoglobin accumulation, lower metmy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 and greater oxygen consumption than longissimus steaks. However, color stability of muscles was similar after grinding, which increased oxygen consumption. Color was most stable in steaks fabricated at 4 or 7 days postmortem. The order of color stability was knife-cut steaks > saw-cut steaks > ground muscle.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FT, 0, 1, 3 and 5 times) on prote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orcine longissimus muscle were investigated. FT increased gapping between muscle fibres and tore muscle fiber bundles. Myofibrillar protein (MP) isolated from FT muscle showed an increased hydrophobicity (P < 0.05), reduced thermal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Tmax) and enthalpy of denaturation (ΔH) (P < 0.05), and enhanced susceptibility to thermal aggregation. These structural changes resulted in major losses in protein functionalities, e.g., 41–43% reductions (P < 0.05) in MP emulsifying capacity and emulsion stability after five FT cycles. The ability of MP to form a viscoelastic gel network, as analyzed by small-strain oscillatory rheological testing, also attenuated with FT cycles. The FT process lowered (P < 0.05) water-holding capacity (WHC), whiteness, and texture (hardness, springiness, chewiness and cohesiveness) of MP gels. Overall, repeated FT had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general functionality of porcine MP, and protein denaturation and aggregation were implicated in the functionality lo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