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之一。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污染范围广泛,尤其易污染谷物类等粮食作物。由于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特性,易延伸至食物链,对人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危险。因此为了降低和控制其危害,首先需要严格检测监测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开发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与配套产品。相对于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等具有检测结果准确,前处理复杂,检测成本高,不适于现场、高通量检测等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快速检测具有现场、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已成为实际真菌毒素监控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三年内真菌毒素快速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不仅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还对农业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常见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以大型仪器检测为主,需要专业的实验人员进行检测,且耗时长。新兴的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干扰小、能同时处理大量样品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常见的免疫分析技术中免疫原、抗体的开发,系统地对比了各类免疫分析技术的优缺点,为免疫分析技术在检测真菌毒素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等特点, 弥补了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 适用于真菌毒素快速现场筛选。本文主要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免疫传感器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如色谱分析法、免疫化学法等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具有耗时长、样品前处理繁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采用生物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主要综述了它们在各类粮食、食品等基质中真菌毒素检测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QuEChERS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毒素是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高效提取和净化方法,有利于降低真菌毒素的暴露风险,保障食品安全。QuEChERS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回收率高、试剂用量少、安全等优点,可运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该文概述了该方法在食品中真菌毒素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根据QuEChERS技术的特点,探讨应用QuEChERS技术对真菌毒素进行预处理过程中,提取、盐析和净化步骤所应用的方法及对真菌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总结QuEChERS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现阶段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粮油及其制品在种植、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极易污染真菌,进而产生各种真菌毒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技术与新发展快速检测技术进行论述,比较了各种不同检测方法技术的优缺点,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传感器法、试剂盒法、速测卡法等,其中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在真菌毒素快速、准确、现场化或在线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分类、抗原/抗体固定方法,简述了黄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赭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伏马毒素免疫传感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免疫传感器和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传感器在粮油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综述了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近红外技术、生物化学传感器技术、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等,分析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粮食在生长、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粮食安全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长期防控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尤为重要。通过对目前研究提出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建立真菌毒素防控系统,长期防控、检测真菌毒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志贺氏菌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其低感染剂量和严重危害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探究出快速、灵敏、高效的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传统培养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许多研究为使其在样品检测中更加实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本文综述近年检测志贺氏菌的技术,包括改良的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新兴检测方法。重点阐述这些方法的应用范畴和应用进展,为志贺氏菌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代谢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在食品卫生检验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终将达到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的目的。快速方法包括电化学法、细菌直接计数法、免疫学技术、PCR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等。对上述各种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被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感染者死亡,所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不同地区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并综合分析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光谱学检测方法等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为研发新型快检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涵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磁分离技术6 种免疫技术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致病菌、激素、毒素、重金属、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和肉掺假检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不仅有效结合了层析技术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而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价格低廉,为食品安全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技术平台。常规的LFIA主要以纳米金颗粒作为信号标记材料,该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仅能满足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为了提高LFIA的检测性能,近年来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本文总结了LFIA的检测原理及其在在信号标记材料、信号增强方式、多元分析物同时检测、信号读出方式等方面的技术改进,并讨论了LFIA现有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酒根据酿造工艺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传统白酒通过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生产工艺,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味酒.实现白酒生产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快速测量,对于指导白酒生产、提高白酒酒质、增加基酒产酒率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常规检测法中存在的不足,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具有快速、无损、在线检测等优势在白酒生产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能通过增强基底灵敏探测化合物的分子指纹信息,从而清楚解析其特征化学结构,具有样本前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光谱信息丰富、易操作等优点,在食源性真菌毒素的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9.
试纸法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楠  何景  董凯  罗云波  许文涛 《食品科学》2015,36(1):256-261
试纸法作为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手段,其发展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本文从纸层析技术、化学比色技术、酶抑制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6 个与试纸法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出发,对试纸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纸基微流控芯片、纳米颗粒标志物和试纸分析仪为例分析了典型的试纸法创新途径;最后对试纸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杨明远  蔡杨杨  谢晶  卢瑛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9):334-339,347
鱼类及其制品因营养价值高,近年来消费量急剧上升。但是,由于鱼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鱼类组织的脆弱性以及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得鱼类及其制品易于腐败,造成鱼体品质迅速下降。因此,能快速有效地检测鱼体新鲜度对现代食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鱼体新鲜度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生物传感器技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酶生物传感器),感官仿生技术(电子鼻、电子舌、比色传感器阵列、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光谱技术(可见/近红外光谱、高光谱、荧光光谱),总结了其优缺点,并对今后鱼体新鲜度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