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区智能化建设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控制等技术和方法实现对景区管理并对外提供高效服务,实现景区旅游资源的优化使用,生态环境的有序开发和保护,游客满意度提升,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智能化建设有了迅猛发展,智能化景区建设将成为我国旅游景区未来发展之路,也是在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论文以石林风景名胜区智能化建设情况为例,讨论并提出适应发展要求的景区智能化建设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汪波 《山西建筑》2008,34(14):45-46
根据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景区内的游客中心需要重新选址建设,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甘海子游客接待中心、老收费站、老机场和旅游文化学院周边四处选址地点,分别从区域交通格局、旅游发展格局、景观生态格局和潜在开发格局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选址结论。  相似文献   

3.
刘新平 《中外建筑》2009,(3):112-114
本文根据风景名胜区和景区村民现状,分析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矛盾,提出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路,达到构筑和谐景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设施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景区入口管理设施具有典型的风景建筑的特征,代表了景区的形象和特征,是风景区总入口和景区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点,对风景区的整体形象和游客的游览感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崀山风景名胜区五个景区入口服务设施设计为例,对景区入口管理设施的设计方法、设计中需要考虑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总结,为风景建筑的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以利于更好地开展风景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风景境域被破坏,风景名胜资源被蚕食,传统风景名胜区的优势旅游资产被闲置,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首批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景区虽然风景优美,文化深远,但游客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在对景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后,从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活化与游线整合两方面,分别对琅琊山风景区亭园入口、山林景观的设计,以及琅琊山风景区游线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未来传统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沟口.作为景区标志性建筑及门户,项目建成后,将为每天最多41,000人次游客提供交通接驳及保障性服务. 由于工程位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因此,与九寨沟自然山水形态相呼应成为了设计立意的首选.建筑内外充分体现九寨沟地域文化内涵,造型舒展流...  相似文献   

7.
我国风景名胜区拥有大面积的乡村地域,是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敏感且重要的部分。受景区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地等多重生态要素制约,乡村社区人口正增长与允许建设量零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风景名胜区乡村在乡土风貌、文化资源、旅游服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寻求乡村发展与景区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全域旅游时代景区旅游产品供给侧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景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很多景区进行盲目的建设,由于缺乏对文化的重视和把握,对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造成了永远无法修复的破坏。本文以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倡导文化力重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价值,核心在于文化创意的生成,旅游规划以文化为引导,从旅游概念策划—空间营造—活动体验—产业联动—管理引导等多个方面探讨文化在风景名胜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达成文化造景、文化经营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使地方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日趋成熟的发展,景区周边的乡村依托景区地核吸引力发展成为旅游接待村,已成为景村共融性发展的新趋势。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的萌生,为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以宝山风景名胜区上湖旅游村的规划为例,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在满足景区需求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上湖村是依托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其主要功能为缓解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压力;同时通过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乡村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既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接待服务环境,又能够吸引游客停留观光,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遵循生态原则、人性化原则、可持续原则,从场地现状自然条件出发,合理布局,通过客源界定、文化挖掘、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产业转型、活动策划等方面研究,明确村庄的功能分区、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完善、设施建设等专项内容,进一步提出旅游接待村产业转型策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11)
当风景名胜区与依托的城区具有空间分离特征时,往往出现风景名胜区迅速发展而城区缓慢发展的"景热城冷"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提出"景区—城区"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并以云台山景区和修武县城区为例,分析了"景区—城区"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从功能结构调整与全域旅游体系构建、通道规划和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景区—城区"融合发展的规划内容,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可 《规划师》2024,(2):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泉州清源山风景区,是中国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景区内公厕建设滞后于时代社会需求。基此,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对清源山风景区进行厕所革命,迄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市民、外地游客一致好评。对此,文章总结了该景区旅游厕所革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的入口在空间功能上起到了景区空间序列的起点作用,同时也是旅游线路的引导性标记物。依据仙游县菜溪岩风景名胜区主入口的现状基础条件,文章详细论述了该风景名胜区主入口的提升改造思路和方案,即:随形就势,利用好现有地形,分层建设;顺流而下,整理好现有水系,再现自然;合理安排建筑体量,满足功能需求,做好配套服务;疏导交通,构建合理路网结构,实现人车分流;挖掘人文历史,利用古老景点,再造优美景观;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形象,促进风景名胜区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许奇 《福建建筑》2011,(7):116-118
以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中心,充分发挥大武夷周边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强精品景区建设,推动风景旅游资源整合,构建"一核、二环、四线"的大武夷旅游圈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以及为实施这一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3)
仙女湖景区是新余市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介了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然后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提出了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营销策略,为促进仙女湖景区营销以及新余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邝强 《广东建材》2007,(7):169-172
本文紧紧围绕环境敏感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这个主题,针对湖南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实际,论述景点建筑及基础设施对景区景点景观生态保护及旅游文化的作用,探讨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景点建筑生态技术设计优化方向,倡导建筑生态文明与山水生态文明、地域历史人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雄奇瑰伟,风姿独具,大气磅礴。考虑到华山的这种磅礴气势以及它丰富的人文景观与历史传承,我们采用了尊重自然、尊重华山的设计理念。设计首先严格遵循了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其次也充分考虑了华山未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能性。考虑到大量游客来此旅游都是为了观仰华山。而游客中心仅仅是为其观山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在设计立意上。整个建筑体现了"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的原则。建筑匍匐在华山脚下,融入用地的自然环境之中。此外,由于华山游客中心承担着服务游客的主要职能,我们认为它是高水准的集游客集散、咨询服务、导游服务、旅游购物、餐饮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井冈山笔架山新景区以绮丽的高山景观和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为特色。为满足游客接待功能,在山下景区主入口地段,结合行洲古聚落遗存的保护规划了旅游服务区。因主景区位于笔架山顶峰,在风景保护区外围一侧设置了折线型索道线路。游客接待中心和建于不同高度的3个索道站房是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内的导视系统标示是辅助游客的重要设施,为了让游客的旅游过程健全且愉快,标示是景区内不可或缺的设置,既可以引导游客前往相应的景区也可以提供安全性的警示。功能性是导视标示的设计首要考虑,不过随着旅游景区的水平提高,标示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随之增加,本文探讨如何将景区导视系统多元化的优化,并在设计与制作两方面进行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转型背景下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将对风景名胜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研究长三角经济腹地由多个景区组成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转型路径更具有代表性与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区域发展转型的新趋势及转型背景下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其次,针对区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各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促进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