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35)
易班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一个有利平台,创新了网络思政的新方式、新方法。自2009年开始,全国高校陆续开始对易班进行研究,尤其是重点试点的高校教师,对于易班的研究更加广泛,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易班的教育功能、易班与高校网络思政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易班黏着度提升、易班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本文围绕分析易班所面临的网络竞争环境,从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入手,分析如何打造出更吸引辅导员使用的易班,提高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黏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
"易班"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易班"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索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新前景,围绕"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模式、教育引导模式和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0)
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直线式的发展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亦对大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易班作为一个正旺盛发展的线上教育平台,因其适应当代大学生互联网习惯的特点得到各大高校大力推广。本文由易班网络生态入手,介绍了易班网络生态内容和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创新性格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79-81
近年来,随着易班网的在不断发展,其覆盖面越来越广,功能也不断增强,但随着易班平台的发展和易班工作开展的深入,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如用户活跃度不够等。究其原因,易班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与其他网络平台区别开来,并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学生难以从易班中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归属感不强,黏合度不高。为进一步加强易班网的实际效果,易班网要加强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应融入学校特色,贴近学校实际情况,这样才易于为学生接受,实现易班网教育、教学、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互联网思维,"重视、适应、利用"是建设一个优秀网络平台必须具备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易班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专属平台,同时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反思易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取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拓展,将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强调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思政教育的思想指向、动力供给作用。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仰、引领学生履行民族复兴使命极具现实意义。基于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可在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中增加党史内容分量、在思政教育教学途径上创新党史内容传播形式、在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党史内容实践成效,实现二者的深刻融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3)
在"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党和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透彻地阐述了办好思政课对党对国家的重大意义,长远地分析了思政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为我们推进思政课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为易班指导老师,通过举办活动,搭建优课课群、轻应用,发布推文等形式,不断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源泉和宝贵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创新与实践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的应然要求:二者在理论上有融合性、在内容上有延展性、在价值上有契合性。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应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网络思政教育三条路径全面展开,实现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相统一、课堂思政教学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统一、个体道德修养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这个过程有利于涵养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帮助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思政"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特点,文章以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主修课"通风与空调"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提出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领价值,实现"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173-174
"课程思政"建设是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艺术院校特征,从"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出发,构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立体化、课程育人立体化、育人载体立体化的"课程思政"立体模式,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思政队伍与专任教师同向发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