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即使是正常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由啮合传动的特点所决定和受实际工况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伴随着啮合冲击振动,引起动载荷。一旦动载荷过大,就会导致齿轮失效,即故障。本文从齿轮振动产生的原理着手,着重就直齿圆柱齿轮齿根裂纹在有齿面点蚀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振动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并作了有关特征参数的提取,同时,对点蚀引起的振动特征作了有关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机械传动》2017,(4):115-119
以一台直列六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发动机齿轮传动系统(曲轴、曲轴齿轮、中间齿轮、凸轮轴齿轮和凸轮轴)的模型,运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模拟分析凸轮轴齿轮在正常运行和断齿故障及凸轮轴轴向窜动和中间齿轮径向振动两种故障下,凸轮轴齿轮的频率变化情况,并与实际故障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凸轮轴齿轮发生断齿故障时,其基频、三倍频和四倍频均会增加,且各阶频率都会增大,这与实际故障案例非常吻合;当凸轮轴发生轴向窜动和中间齿轮径向振动时,便会引起凸轮轴运动过程中的基频、三倍频和四倍频的增大,各阶频率的明显增大,因此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齿轮不平稳运行,导致断齿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振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钢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引入塑料齿轮后的振动特性,建立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和试验模型,对SNS、SSS、SSN和NSS四种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振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组合方式对行星传动振动特性的影响。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塑料齿轮的引入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特性影响很大,显著地减小了太阳轮与行星轮和内齿圈与行星轮的啮合动载荷;有效地抑制了行星齿轮传动的齿轮啮合频带振动和高频带振动;组合方式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特性影响显著,合理地采用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结构可以极大地降低啮合动载荷,从而有效地抑制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外平动齿轮传动结构庞大、振动大、噪声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完全平衡的内平动齿轮传动装置。在综合考虑偏心轴弹性变形,齿轮副处弹性变形及偏心轴行星轴承、输出轴支撑轴承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建立了该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方程,根据该方程求解出它的固有频率,齿轮啮合力及轴承载荷等一些动态特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齿轮传动设计,减少振动,提高机械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T68卧式镗床镗轴轴向窜动的故障分析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机械》2010,37(3):77-78,80
T68卧式镗床镗轴轴向窜动产生于镗轴运转时的传动链各配合件的配合间隙。该配合间隙随着传动磨合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设计制造允许值时将导致镗轴轴向窜动故障,使镗轴在铣削工件平面时平面度超差。具有明显故障特征的配合件有轴承与丝杠、滑座螺母与丝杠、滑座螺母内外组合体、传动啮合齿轮等。通过改造镗轴滑座螺母与丝杠不能自锁的锁紧机构装置,控制滑座位移,即在滑座导轨压板上加装压板,用螺钉紧固,将滑座与尾部箱体连成一体,故障排除,彻底解决了镗轴铣削工件平面平面度超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9、为什么曲轴轴向窜动量不能过大、过小? FL912/913风冷柴油机的曲轴向窜动量为0.150~0.314mm。其使用极限尺寸为0.4mm 曲轴轴向窜动是由安装在靠近飞轮端的机体主轴承座两侧的止推轴承来限止的。 因曲轴齿轮和正时齿轮均采用斜齿齿轮,因而发动机运转中会产生轴向推力使曲轴产生向窜动;另外,机器运行中操纵离合器时也会使曲轴产生轴向窜动,因此可见,随着使用时问的推移曲轴的轴向窜动量是会逐渐增大的,直至超出使用允许权限尺寸。 曲轴轴向窜动量不能过大或过小。带动量过小,则无法保证润滑油脱,会…  相似文献   

7.
人字齿轮传动的轴向振动会引起轴向分力不平衡,啮合位置变化,箱体振动,可能会造成高速大功率人字齿轮传动的失效。根据人字齿轮传动的结构,将其视为两对斜齿轮窜动,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人字齿轮传动的动力学模型和振动方程。在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螺旋角误差和偏心误差等的情况下,对人字齿轮传动的强迫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求解,获得了人字齿轮传动的轴向振动位移,以及轴向振动位移随齿轮螺旋角误差的变化趋势,得出人字齿轮窜动的轴向振动主要是由于螺旋角误差以及时变啮合刚度造成的结论,为止推滑动轴承的刚度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齿轮传动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多体接触动力学理论,对齿轮传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开发的混合型齿轮传动为对象,在ADAMS软件环境中建立了其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在仿真环境下直观动态地描述了齿轮啮合接触过程,计算出齿轮传动在给定输入转速和载荷作用下各级齿轮的动态啮合力.仿真分析结果揭示了齿轮传动的刚度激励与啮合冲击激励引起响应的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负载对星型齿轮传动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受传递误差和时变啮合刚度激励的星型齿轮传动的间隙型多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并用自适应变步长 Gill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结合 Poincaré映射和相平面研究了系统在不同外载荷情况下的各类稳态响应及其动力学分岔特性。通过分析各齿轮副的动载荷系数变化规律讨论了各齿轮副啮合状态在非冲击、单边冲击以及双边冲击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和外载荷的关系。发现系统的非谐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载荷的大小 ,轻载下星型齿轮传动系统易于出现脱啮、齿背冲击和载荷不均匀现象 ,从而会导致较大的动载荷和混沌噪声。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LS - DYNA的齿轮传动冲击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民 《机械传动》2011,35(9):9-11
以连续介质波动理论为基础,使用ANSYS/LS- DYNA有限元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一对齿轮传动的冲击特性仿真模型,得到了在不同加载、初始条件下,参与啮合的每个轮齿齿面动载荷和齿轮啮合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被动齿轮的转速动态响应曲线,从而为齿轮的强度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虚拟企业对虚拟产品数据管理(VPDM)的需求,结合ASP模式的先进实施理念,提出了基于ASP模式的VPDM系统概念;分析了VPDM与传统PDM之间的区别;并基于B/W/D三段式结构,阐述了基于ASP模式的VPDM体系结构;最后讨论实现该系统的方法和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大径定心的花键轴花键的实用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阀门开闭引起管路液力冲击的机理,计算换向阀换向时管路实际压力冲击突变值及换向阀阀芯所受液动力并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交流异步电机伺服系统提供必要的设计数据,根据SVPWM的基本原理和实现算法,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SVPWM仿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SVPWM控制方式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相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滚子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滚子表面的麻坑(黑点)缺陷是腐蚀坑,主要是由于热处理炉保护气氛不纯,滚子在高温状态下产生表面腐蚀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插值法的计量泵流量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产计量泵实际流量显示不直观、计量精度低等问题,分别用分段插值、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4种算法,对不同压力下多种型号的计量泵实际流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段插值算法所得标准误差最小,残差图中的离散性最明显,置信区间最小,更真实的反映了实际流量和频率的关系,可大大提高计量泵的计量精度,适合用作计量泵控制器流量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的移动方式有很多种,但大致就分为两种:车轮式和足步式两种.本文从轮式移动机器人(WMR)的体系结构出发,重点设计了机器人移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平台.首先,通过对非完整轮式移动结构和直流伺服电机模型的分析,建立了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模型.其次,设计了基于AVR微控制器(AT90S8515)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主要包括PWM功率驱动、测速单元和串行通讯模块等;对机器人速度、位置控制采用模糊PID算法,较好地克服了移动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转速位置控制要求的多变和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程序使用ICCAVR C语言编写,在AVR SUDIO调试软件中用ICE200仿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B/S结构在线监控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DCOM、ActiveX等组件模型,结合ASP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了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锅炉在线监控.该系统在DCOM技术基础上通过ADO编程实现数据传输和访问,结合ASP和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动态发布和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介绍了电火花微细加工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概括地分析了商品电火花成形机用于微细加工所具有的一些特殊优势。最后通过微轴的加工实例来证实其进行实用微细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偏微分近似理论,在考虑焊接外电路动态全负载情况下,对电源-电弧系统稳定性进行了模型刻画,得出系统稳定系数的数学解析式,依此定性并量化分析了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和最优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电流偏差相对转换方法,获得了动态电流偏差因子的时间序列解析表达式,进而通过偏差衰减时间方式来量化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分析结果与动态电流偏差因子量化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