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适用于重载条件的对称驱动剪叉液压升降平台。为了运用仿真对其结构进行简化,利用SolidEdge软件对本升降平台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再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液压缸的推力变化曲线和铰链轴的受力曲线图。通过对液压缸的推力和铰链轴的受力情况分析得知,本升降平台在重载的条件下,液压缸的推力较小,铰链轴的受力较大。通过计算铰链轴的受力,可以为结构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的广泛应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如何保证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剪叉式液压驱动单层升降平台的基本结构、工作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改进。为获得升降平台的结构参数,对平台在极限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确保升降平台在极限状态下能够安全地运转,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块对升降平台剪叉臂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说明剪叉臂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此设计提升了升降平台的可靠性,降低了功耗并且提高了效率,具有实际效益及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泳池池深不可调的限制,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创新研究设计了一种水平丝杠剪叉式泳池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能够满足泳池池底任意位置可调。并对剪叉式泳池升降平台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了载荷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了起推角、止推角与支撑杆杆长的关系及其对升降高度、丝杠推力与功率的影响,获得相应关系曲线,得到最佳支撑杆杆长与最优装配位置;通过在ADAMS中建立升降平台物理模型,研究得到台面运动规律曲线和丝杠扭矩曲线,为平台设计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关键设备升降系统。分析D SJ300船型和JU 2000型升降系统爬升齿轮的受力载荷情况,在恒转矩控制下平台升降力特性。提出合理设计升降设备布置,降低载荷不均衡的作用,为每个爬升齿条合理配置爬升齿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隧道的多功能作业车升降平台调平的机构,并用杆组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一种横向滚珠丝杠驱动升降平台的应用特点、结构组成及升降原理,介绍其关键结构参数确定的方法,通过Solid works软件中受力分析软件Simulation,对丝杠升降平台进行装配体分析对参数设计进行验证。通过对两种不同参数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软件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可为产品的设计、优化及配件选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称驱动的重载剪式升降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对用单油缸驱动的剪式升降平台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了载荷与驱动力、铰轴剪切力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其结构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对称驱动的重载剪式升降平台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其承载能力和工作可靠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刚  任光胜 《机械制造》2008,46(1):27-30
针对大型升降平台易发生平台倾斜的现象,设计水平保持机构并介绍其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对平台进行受力分析,阐述平台产生水平误差的原因,并通过优化结构的方法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9.
风电平台升降系统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基础工作系统,连接壳是升降系统传动件与升降框架相连的关键零件,是减速器主要承力结构件。风电平台工作过程中升降系统抬升产生的抬升力对连接壳的结构变形有很大的影响,文中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型号风电升降系统减速器连接壳结构进行了设计和力学分析。在减速器承受抬升力的工况下,根据总体布置提出薄壁圆筒与方壳连接结构方案;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该方案结构受力的规律,结合受力分布的特点对结构进行逐步的修改;最后给出该型号连接壳结构设计方案。最终的结果表明,该型号连接壳在满足结构尺寸要求的情况下,满足了结构强度要求,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五层双液压缸布置的剪叉升降平台,起升阶段剪叉机构受力和平台运动平稳性存在的问题,利用Matlab的局部优化函数fmincon,以液压缸的安装位置为优化变量,根据剪叉结构的布置要求和液压缸安装铰点的位置关系,建立了合理的优化变量约束条件,以起始位置液压缸推力和平台速度变化率达到最小为目标,确定了多目标优化函数,从而建立了五层双液压缸布置的剪叉升降平台液压缸安装位置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型剪叉升降平台油缸安装铰点布置。优化结果表明,液压缸推力值减小了13.3%,危险铰点受力减小了10.5%,平台起升速度变化率减小了14.8%,达到了"减小起始位置液压缸推力以改善剪叉机构受力,同时降低起始位置平台起升速度变化率以提高平台运动平稳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特点,分析了影响升降系统安装精度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升降系统安装精度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利用合理的安装工艺、先进测量技术和辅助软硬件,可以有效提高升降系统精度,满足平台升降要求,进而推广至整个自升式作业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结构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参数变化趋势求解困难的问题,以某单层升降平台设计为例,借助MathCAD软件,对油缸运动过程中各个位置的受力进行曲线分析,找到了最佳设计参数。基于MathCAD软件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液压缸相关参数的计算和销轴的校核,并给出了最终的三维设计模型。文中推导的公式,对液压驱动的升降平台的设计,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快速出药系统升降平台传动系统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升降平台传动系统垂直方向上9个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按照升降平台运行速度反解求得了激励矩阵,利用MATLAB对升降平台传动系统动态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比较动态响应的变化规律。求解了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研究了低阶固有频率受升降位置、负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剪式升降平台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升降平台起动时刻的Von—Mises应力;并根据理论知识对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显示,剪式升降平台在工作过程中的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3种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的位置正解,然后利用传统的方法对3种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了升降缸驱动力和机架铰接处受力与升降缸输入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锻件偏心距变化对3种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升降缸驱动力的影响。通过对上述结果的比较分析,其中一种新型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被选为实际应用中优先考虑的机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型升降平台车的车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建立了其主体平台的动力模型。根据升降平台车的实际工况对其进行了振动分析,为大型升降平台的制作设计提供了依据。分析了升降平台主体,利用SolidWorks2010软件建立了平台的三维数字模型,利用有限元workbench软件对车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了平台的极端工作状态下的模态分析数据,得到了平台的边界工作条件下的6阶频率,得出了振动模型和共振条件。分析了共振下平台损伤的极值点,为平台在制造过程中何处添加加强筋提供了依据。从共振频率中得知了共振条件,在今后使用中为避开平台失效,加强局部抗干扰提供了设计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铰接剪式升降平台展开研究,首先理论分析推导出升降机构中的液压缸推力及升降平台起升速度的函数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参数变化对液压缸推力及升降平台起升速度的影响,确定液压缸最大推力及升降平台最大起升速度产生的位置及关键影响参数。以液压缸最大推力及升降平台最大起升速度为优化目标,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液压缸铰接优化位置,为剪式升降平台的设计及液压缸位置布置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研究意义和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完成了三维造型和运动仿真模拟,并对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利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升降机台面载荷和丝杠推力之间的关系公式;通过对整机和单个剪叉杆的受力分析,建立了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构的力学模型。以一台大型升降机为例,分析剪叉杆的受力情况,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剪叉杆的受力大小,并对剪叉杆的强度进行校核。经现场实际测试验证,该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结构稳定。为剪叉式丝杠升降机的设计分析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9.
剪叉式升降平台液压缸推力与铰点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剪叉式升降平台的强度与刚度的校核问题,对升降平台中的剪叉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运用虚位移原理计算液压缸推力,采用先整体后分离的方法计算了铰点力。虚位移原理分为几何法与坐标法两种方法,以五叉两缸式升降平台为例,采用两种方法对液压缸推力进行了推导,得到了两组液压缸推力表达式;运用先整体后分离的方法对剪叉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平衡方程。将某型号升降平台的尺寸参数代入到两组液压缸推力表达式中,用Matlab绘出了液压缸推力随升角变化曲线,并将两种方法得到的曲线与实际工程中测得的数据曲线进行了对比;将最大推力值与尺寸参数代入到铰点力计算的平衡方程中可得到铰点力值。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最大偏差为2%;理论计算得到的液压缸推力值与实际工况中测得的推力值的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准确性。上述方法均可推广到其他结构形式的剪叉式升降平台的液压缸推力与铰点力计算中。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升降平台的仿真模型,利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了虚拟样机仿真,并对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为升降平台的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